苏南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模式的特点_社会保障论文

苏南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模式的特点_社会保障论文

苏南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工作模式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南论文,老年论文,特征论文,农村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首要的问题在于认真研究构建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保障内容的工作模式。苏南农村坚持将老人的社会保障职能融汇到农村整体工作中去,纳入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促使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规划、政策、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逐步形成了与苏南农村人口、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社会保障工作体系。

一、培育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工作的多联体

自古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下,农村经济快速腾飞,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农民人均收入最低的县为2700元以上,最高的县农民年人均收入达5406元。但是,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和劳动力素质良莠不齐,贫富不均依然悬殊。因此,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实施与操作,既要适应目标人群的普遍需求,又要充分兼顾不同经济供养状况具有特殊的一面;既要立足当前解决老年人现实生活中的保障问题,又要从长远考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苏南农村以加快发展经济作为提供社会保障基础为出发点,以开展全方位保障服务为宗旨,构建社会保障工作多联体:一是建立以社会保障与治穷、治愚相结合的经济枢纽,以扶智、扶贫促保障。重点是建立一支由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共同参与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根据贫困地区可利用的自然条件开发种植、养殖、手工技术项目,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尽快使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劳动力掌握一至两门技术,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脱贫致富,使得全家老少的生活得到保障;二是建立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统一规定与子女分居的单身老人和分散养老的五保老人年生活费不得低于1200元;三是建立社会保障的制约机制,将社会福利基金、救灾基金、公益基金、农民的医疗保健基金一并纳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每年按确定的比例提留;四是建立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的五保户供养网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服务到位;五是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积累储备待分配的形式,建立统一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户保险等多元化保险体系。

二、构造“五免十有”敬老基础工程

教育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弘扬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是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中永恒的主题。苏南农村就是坚持以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顾和精神上慰藉”为准则,从多视角寻找老年社会保障切入点,开展全方位老年社会保障服务活动,在总体上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五免十有”敬老工程。具体地说,五免是为年满60岁的老年人免除兴修农田水利土方任务;为年满70周岁老年人寻医就诊免除挂号,提供“五优先”;为全体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除义务工;免除集体积累工;为老年人创办经济实体免除两年以上的工商税收。十有是:(1)村村有老年协会组织,并办有老年活动室,已占行政村总数的75%以上,半年一次老年联欢,月月有老年集体组织活动,日日有老年聚会;(2)所有乡(镇)广播站办有《老人天地》节目,播放老人生活指南;(3)当新婚夫妇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有赡养老人的具体要求。如漂水县在1996年已有5919对新婚夫妇在领取结婚证时,与双亲父母签定以粮、油、草和零用钱为主要内容的敬老责任书;(4)对高龄老人有特殊优待金,根据各地情况,分别不同高龄层次每月发给10-100元以上的生活补贴;(5)建有冬、夏两次的老人生活普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指定责任到人,帮助到家;(6)在人口学校或老年活动室配套建有老年学校,使老年人学有课堂;(7)为老有所为提供工作环境和条件,因地制宜创办老年经济实体,既作为发展老龄事业新的增长点,又作为让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投身于经济建设的新途径;(8)老年工作研究有园地,开办《老龄通讯》和板报,及时传递沟通信息,交流工作经验,提高老年服务续效;(9)以出示《赡养榜》的形式正面宣传典型人物与事例,开展“子女孝不孝,榜上见分晓”的激励活动,既有利于营造敬老氛围,又有利于晚辈与长辈相互勉劢,双重提高社会地位;(10)县、乡、村都有老龄工作经费,确保专款专用。

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联动运行机制

苏南农村人口密度和老龄化程度居全国农村之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商品生产发展及计生基本国策的深入推行,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增多,进程加快,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家庭增多,尽管农村老有所养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农村经济效益的增长,在不远的将来难以承受不断增长的老年群体带来的沉重社会负担,加之依附于集体经济供养的方式转移,传统的农村养老面临新的挑战,必然需要培育新的养老模式与之对接。为此,1992年以来,苏南各地主管部门认真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把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农村社会保障的龙头,努力探索分层分类联动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机制:(1)坚持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构想转变为政府行为和群众行为相结合的实践。一是争取领导重视,县、乡(镇)两级民政部门都能根据上级农保工作政策和工作要点,结合本地区实际拟定发展规划和方案,提出工作目标,提交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形成决议,在统一组织领导下,加大行政推力;二是建立收缴保资在乡镇、统筹基金在县级的运营机制,健全财务和基金规范管理制度,做到帐、表、卡、证齐全配套,准确无误;三是采取分类实施的办法。按照凡59周岁以下的农村人口,划分出乡(镇)管的企业干部、村干部、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三资”企业的职工、乡村医生、个体工商户、民办教师、普通农户等十个参保系列,且除普通农户例外,又按照投保对象的职务、工龄、职龄、荣誉及工业产值分类规范,实行基本保险金、荣誉保险金和规模保险的分类实施标准;(2)把乡(镇)、村企业作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重点突破口。苏南乡(镇),村企业发展较早,企业职工是一支庞大的队伍,理应是参保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县(市)乡镇普遍出台了《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施细则》,在解决转制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中,特别是对一次性买断工龄的职工,在集体资产中剥离一部分资金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3)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和投保优势。一是在夏、秋两季农粮、油料等征收时节,动员每家每户农民缴纳养老保险金;二是在征用农田支付现款时要求非安置人员以适当比例投保,如昆山市实行征用或出让1亩土地,必须缴纳养老保险费5000元;三是义务兵入伍前统一办理投保手续,自1993年起,各地义务兵的养老保险费在群众优待金中列支,有的经济效益好的乡镇还增列义务兵养老保险金,使得义务兵的参保率达100%;四是动员新婚夫妇参加养老保险,收效显著。

研究表明,苏南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工作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的实践在于把农村老龄工作起步阶段不规范管理变为依法管理,把行政号召变为系列服务,弥补了社会保障指令与纠正失范之间的空白点,有机地衔接了敬老教育与老年人口管理两大职能,从工作机制上适应了市场经济下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的内在要求,它所产生的社会功效不仅在于使得农村老年人生活上更有保障,而且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值得认真研究借鉴。

标签:;  ;  

苏南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工作模式的特点_社会保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