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分析论文_赵显林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0026)

摘要:目的 分析针灸与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消化科门诊随机抽取的99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1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2服用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治疗组服用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同时配合针灸穴位治疗。每个疗程为7天,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三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以治疗组大便质地改善情况最佳,大便次数恢复最明显,其次为对照组2大便次数恢复情况较好,大便质地稍软,对照组1效果最差。经统计学计算后大便次数以及大便质地恢复在治疗组和对照组1、2中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传输型便秘治疗以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疗效最佳,大便次数增多,质地变软,单用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疗效优于单用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针灸;胃痛消痞方

慢传输型便秘是由于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引起的肠内容物传输缓慢引起的便秘,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并发便意迟钝或者便意消失,粪便质硬、腹胀等特点。慢性传输型便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活和心理不适,如不积极治疗,容易造成心理障碍[1]。为消除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院采取针灸结合胃痛消痞方联合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并采用对比方法,研究针灸联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消化科门诊确诊为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分发随机数字的方式抽取99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组,每组患者33例,其中对照组1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42.15±3.23)岁;对照组2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45.18±5.23)岁;治疗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40.69±6.33)岁。比较三组患者其他身体状况等各项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之间在慢传输型便秘用药疗效方面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中排除重症电解质紊乱的患者、排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精神功能紊乱患者,排除孕妇。此次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并经过患者本人和家属同意。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1采用针灸治疗,主要针灸穴位为支沟穴、阳陵泉、大横穴、足三里、脾腧穴、气海穴、次髎穴。穴位定位参照人卫版《针灸穴位挂图》[2],针灸针选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承臻)规格为:0.4mm×50mm。针刺前消毒,针刺入穴得气后留针2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进行3个疗程,每疗程7天。对照组2服用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胃痛消痞方[3]:党参、茯苓、白术、延胡索、薏仁、柴胡、鸡内金、肉桂、砂仁、焦楂、炙甘草,水煎服,每日两次,服用三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治疗组针灸支沟穴、阳陵泉、大横穴、足三里、脾腧穴、气海穴、次髎穴同时服用胃痛消痞方。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大便质地及次数情况。大便质地分为质地稀薄水样便、软条状、分离团块状。大便质地观察取疗程最后一天,大便于大便常规容器内观察。大便次数取组内患者最后一个疗程第四天大便次数的平均值。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大便质地情况比较以及平均大便次数

三组患者治疗后大便质地和次数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是以治疗组患者大便质地和大便次数恢复情况最好,治疗组患者大便质地基本恢复至正常,大便次数恢复大多数恢复至患病前水平为一天一次。对照组2大便质地一部分恢复正常,而有一部分仍质地坚硬,大便次数大部分恢复正常,而对照组1情况较差,大便质地大部分坚硬如珠,大便次数改善不明显。三组患者在大便质地和大便次数改善方面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2和治疗组患者大便次数和大便质地的比较结果如下表1。

3讨论

近年来我院便秘发病率逐年升高,便秘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的症状,并非独立疾病,属于一种复杂的症状,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慢性传输型便秘与性别、年龄、饮食、职业等多种因素有密切联系[3]。慢性传输型便秘每周排便次数少于2次或者数天至数十天排便一次,排便时间延长,粪便质地坚硬。

慢传输型便秘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结肠运动无力,粪便在结肠内转运粪便能力低下,目前关于发病原因有结肠壁神经节病变学说,血管活性肠肽,5-HT减少。我们采用胃痛消痞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胃痛消痞方中党参、焦楂功效为消食化积,行气散瘀;鸡内金具有消食健胃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补中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这几味中药均可以润肠通便,起到开塞利便作用[4]。针灸取穴中选取足三里,足三里主治胃痛,肠鸣,便秘,足三里为保健强壮的要穴,五总穴歌诀中所谓:“足腹三里留”即是指腹部疾病足三里可治疗。脾腧穴可治疗腹胀,便秘食欲不振等疾病,脾腧为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5]。

此次对99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发现使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粪便质地及次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针灸配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对患者粪便质地和粪便次数改善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1]郭志强,李志.理气润肠方结合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评价[J].甘肃科技,2018,34(2):84

[2]薛连峰.温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7,16(118):35-56

[3]李娟.白术七物颗粒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教育医学,2017,28(5):101-102

[4]郭晓原,林学君.针灸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27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3,24(6):815-816

[5]谭蕊,何永恒,林仁敬.白术七物颗粒结合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5):48-49

论文作者:赵显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针灸配合胃痛消痞方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分析论文_赵显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