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企业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工会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正确认识新时期企业工会的地位
企业工会的地位是指企业工会在企业中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所处的位置。这种地位是由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确定的,是通过工会在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发挥的作用而实现的。
(一)工会的地位以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为基础。
《工会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的本质属性就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具有阶级性和群众性的基本特点。
(1)工会具有阶级性:从组织成员看,工会会员成份,必须是工人阶级分子与先进的大生产联系;从工会组织目的看,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集团;从工会的任务看,是实现工人阶级的自身解放,不同时期的具体任务不同,首先任务就是不自觉的利益斗争,自身解放,新时期的任务就是要“突出两个维护”,在维护国家、企业总体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具体合法利益,支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2)工会具有群众性:工会组织的广泛性构成群众性的基础,工会工作的出发点是以大多数的群众要求为出发点,工会工作内容决定了工人阶级分子加入工会,以求保护日常利益。
(3)工会的一般属性:工会是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经济性组织;工会是参与国家政权活动的非政党的政治性组织,没有独立于共产党的政纲,工会的最终目标同党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工会是群众化、民主化为基础特征的社会组织。
工会的阶级和群众性是相互联系的:工会的阶级性以群众性为基础,工会必须拥有群众,工会的群众性要受到阶级性的制约,不属于工人阶级的成员,不能接纳为会员,工会的群众性接受阶级性为指导。
国有企业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工会仍具有显明的阶级和广泛的群众性统一的基本特点,两者的关系上,群众性的特点将会更为突出。在国有企业中,尽管国家、企业(集体),职工都具有工人阶级的性质,但在“三者利益”关系上,只有承认各方的具体利益,以具体利益的正确处理中实现共同利益,才能使市场经济正常的动作。对于这种状况,工会要真正体现工会的群众性,切实成为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代表,必须代表职工群众利益的组织。否则,工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就会失去应有的地位,便难以发挥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的地位主要是通过工会对于劳动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而体现出来的。工会产生并作用于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经济矛盾,作为社会经济构成一个基本要素直接参与这种经济关系运行。在市场经济中,如果缺少工会这一要素,或这一要素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社会关系便不能正常运行,社会经济矛盾也不能有效的得到调节。
那么,工会在社会经济关系特别是劳动关系中,是处在怎样的地位呢?概而言之,工会是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代表。在社会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工会作为集体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代表,成为劳动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是推进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二)工会的地位反映和代表劳动者的地位。
市场经济下工会的地位,其实质是工人阶级中劳动者地位的反映和体现,是工人阶级群众的地位在组织形式上的一种反映。广大的工人阶级群众的地位则有双重性的特点。即作为领导阶级和统治阶级的成员,工人阶级群众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同时,作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又是被管理者,要在各自的工作和劳动岗位上接受领导和管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对于工人阶级群众说来,具有一般的和原则的意义,但作为直接生产者和被管理者,对于职工群众说来,则具有直接的和现实意义。如何将职工群众的这种地位的双重性结合并统一起来,是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劳动者地位的双重性的特点,也反映在工会的地位上,即一方面工会以劳动者代表的身份进入劳动关系,另一方面工会又以国家主人翁的代表身份参与国家、企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不管是在哪一方面工会的地位都是以工人阶级群众的地位为基础并反映这一地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会地位的发展趋势。
企业工会地位呈现一种不断提高的趋势,首先是由于市场经济的结构特点和运行特点决定的。可以认为,没有工会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便不可能有一个规范和稳定的劳动关系,也便没有市场经济的动作。
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要求工会发挥作用,提高工会地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工会的存在是不完整的经济,没有工会的企业则是一个不完整的企业。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要求工人发挥创造性、主动性,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办事机构,劳动者将越来越需要工会,劳动关系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关系国家化发展成了劳动关系企业化,企业的自主权增大了,劳动者处于劣势状况,历史赋予了工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责任。
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历史也说明,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同时实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我国的《劳动法》、《工会法》都予以明确规定。其中《劳动法》中专设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一章,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工会法》也规定:“工会可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签订集体合同。”
虽然国有企业工会同行政签订集体合同,工作还不十分到位,但是这项工作最终要实现,企业工会地位呈现为不断提高的趋势是客观必然。中国工会历史地位的提高是发展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四)企业工会的政治地位。
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工会的地位还包括工作的社会政治地位,主要体现为工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利和作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作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享有代表和组织职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工会的政治地位和工会的经济地位是统一的,工会的经济地位是工会政治地位的基础。
(五)企业工会的法律地位与实际地位的差距。
企业工会实际地位是法律地位的基础,法律地位是实际地位上的反映,两者是统一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可否认,企业工会实际地位同法律师地位所要求,还存在着差距。突出表现为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较为薄弱,落实职工代表大会五项职权及其它民主管理工作措施力度不够,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不能完完整整得到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只有实现企业工会的法律地位与实际地位相符,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得到保障,才能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决策中民主化、科学化、才能变行政决策需落实的各项工作措施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才能确保生产建设各项奋斗目标的实现。
二、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必须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和国家政权的性质没有变,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也没有变,我们必定要共同努力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依靠工人阶级群众要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这是由工会组织特征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必须把工人的最大多数组织到工会中,并依靠工会去教育工人,启发其阶级觉悟,发挥其生产积极性。忽视工会工作,就说不上依靠工人阶级”(《邓小平论工人阶级与工会》第101页)。因为,党依靠工人阶级群众,不是依靠分散的工人阶级群众,而是依靠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群众。工会则是工人阶级群众的基本组织形式,党有可能和必要通过发挥工会的作用来依靠工人阶级群众。
(一)企业工会在经济建设中的基本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工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开展群众经济技术活动来促进经济发展。如工会组织劳动竞赛,开展技术革新、职工技术协作、自主管理、合理化建议等活动。
2.工会兴办企事业,发展工会第三产业开展经营活动,直接投入经济建设,充实工会的活动经费及经济实力。
3.通过参与调节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发展的内动力。
(二)充分履行四项社会职能,是充分发挥企业工会作用的重要途径。
1.维护职能:工会维护职工群众性的经济权益和民主权利的职能是工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职能。
2.建设职能:工会吸引和组织职工参加经济建设和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的职能。
3.参与职能:工会发挥职工群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作用,代表并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职能。
4.教育职能:工会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使工会成为职工群众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学校的职能。
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是统一整体。全总工会工作的新思路:以维护作为工会最基本的职能,处于中心地位,带动其它职能的发挥作用;建设职能,是从根本上维护了职工的利益;参与职能,从“源头”上进行维护;教育职能,是职工自我保护水平提高。所以,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之间,相互独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贯穿在工会活动的全过程中,在多数情况下,多种职能在同一过程中实现。
实践证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入关键时期,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形势十分紧迫。少数企业的经营者以盲目地追随市场为目的,片面强调经济效益,无视职工民主权利,职工依法参政议政的权利被剥夺,甚至打击报复,提出取消工会,各类报刊杂志经常有所揭露。这样的企业最终是难以发展,工人有话无处说,有话不敢说,工人稍有不满就被扣罚、解雇,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发生,数目上升,企业内部就不能稳定,怎么能搞好生产呢?这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完全是背道而驰这是对法律的践踏。充分说明了企业工会组织所肩负的历史责任重大,只有正确认清企业工会的地位,有效发挥其作用,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才能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否则将是职工群众血与泪的呼唤、抗争,给社会造成极不稳定和危害。
全总工会提出的工作新思路“双维护”其实质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有些企业工会的地位不正,作用就不能很好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渗透不进去,往往工作是被牵着鼻子走,没有工作的实质性内容。主要是少数领导干部法制观念不强,民主意识弱,造成民主管理工作路子狭窄,问题多,难点多;腐败现象滋生,阻碍企业民主管理的发展,毫无疑问,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民主评议干部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少数干部利用手中权力,营私舞弊,侵犯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所以,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要有强有力的制度,措施相配套,特别是对以言代法,以权犯法侵犯职工群众民主权利的人和事,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有的企业工会表面上看似乎摆正了地位,其实未必,作用发挥欠缺。主要是工作中表现为走形式,职工代表大会成为行政工作的“保护伞”,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完善,拓宽民主渠道,全面落实职代会的法定程序。
只有认清企业工会的地位,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的生产建设就能表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就能依靠众人承担市场大潮中的风险,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充分证明“以人为中心——通过有效发挥工会的作用(组织职工群众),激发职工主人翁精神,以制度为本——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和人的行为”是企业实现奋斗目标的可靠保证。企业要依靠职工群众,主动面向市场,转机制、促生产、一心一意谋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条件下,我们要充分认识企业工会的地位和作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个”维护,全面履行四项社会职能,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挖掘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才能注重反映职工的意见和愿望,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才能以建设“四有”职工队伍为目标,增强职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