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功能锻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王音

(陕西省蒲城县医院 陕西渭南 715500)

【摘要】目的: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本病的致残率也较高,因此为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我科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的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其中的4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方法:将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并采取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包括选择适宜的时机、预防肌肉的萎缩锻炼及预防关节变形、采用Bobath法对肌肉功能进行康复训练、自理生活能力训练、心理护理等,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后将两组的肌力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锻炼后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可自主进食、更衣,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来说,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偏瘫患者致残或可以帮助其保持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功能锻炼;脑梗死;偏瘫患者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154-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均经CT、核磁共振诊断为脑梗死,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在40岁~78岁之间;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在42岁~75岁之间。两组的一般资料、治疗、肌力及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

(1)早期康复锻炼适宜时机的选择

根据功能评定结果,在发病后48小时开始进行康复锻炼,病情较轻、心理状态良好、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可以在48小时内改变肢体关节部位放置的位置,但是要避免肢体的主动活动,48小时后可以因人而异逐步实施肢体功能锻炼的计划,并且遵循个体化原则及循序渐进的原则,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

(2)预防肌肉的萎缩锻炼及预防关节变形

①尽可能的鼓励患者联想肢体运动。

②适当的按摩瘫痪肢体,并指导家属为其做被动锻炼。

③冷热毛巾擦敷,刺激肢体肌肉的收缩,锻炼肢体肌肉的收缩功能。

④肌力只有0级或者是1级的患者,可以适当力度的用手掐肢体,力度以皮肤下陷1~2cm为宜,上下来回的掐捏,每次10分钟左右,每日3~4次,以引起患者防御性的肢体主动运动,并给予精神支持与鼓励。

⑤牵引,以适宜的力度徒手牵引上下肢体,每次5分钟,每日5~6次。

⑥加压,徒手对关节面进行适当加压,以增加关节面的稳固性。

(3)采用Bobath法对肌肉功能进行康复训练:

①摆放正确的姿势:保持全身关节处于正确的肢体功能位,可以在腋下放软枕,掌心朝上,保持轻度的外展、外旋位,下肢轻度屈曲,足部置背曲位,防止足下垂。行走时尽量抬高患肢,做跨越门槛、上下楼梯等动作。

②根据病情在患者发病后48小时内由专科护士采用运动再学习法(MRP)被动的锻炼患者的瘫痪肢体的各个关节,预防关节僵硬。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③发病后72小时后可以进行坐位锻炼,并逐渐延长坐位的时间,使双足平放于地面,腿与髋部呈直角,每次10~20分钟,每日3~4次。

④床上锻炼,健侧手带动患侧手伸肘、上举、左右翻身,每次10分钟,每日3~4次。

⑤坐位平衡锻炼,采用对角线运动做躯干旋转越中线的交叉运动,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

⑥体位转移与爬行运动,采用重心转移过渡到体位转移,由坐位过渡到半跪位再到跪位的爬行运动,每次5~10分钟,每日2次。

⑦进行患侧下肢负重的站立锻炼及平衡锻炼,首先帮助患者站立,然后逐渐让患肢负重,根据病情每次站立5~10分钟,每日3~4次。病情允许者让独自站立,注意保护患者,防止摔倒。

(4)自理生活能力锻炼

早期帮助患者进行各个关节的活动锻炼,能坐时,一日三餐用患侧手拿取食物;洗脸时用健侧手托住患侧手,将毛巾搭在患侧手上洗脸;进食时,健手持筷,患手持碗。此外患者自己梳头、换衣、解纽扣等等,患者可以自己做的事情绝不可由他人代替,能用患手时尽量不用健手,不断巩固已经恢复的功能,并锻炼其灵活性。

(5)心理护理

由于起病急,患者由正常的活动突然变为卧床不起、行动不便,心理和情绪产生了极大变化,康复护士必须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制定结合患者实际的早期康复锻炼的计划,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解决具体问题,举例早期康复锻炼恢复良好的实际病例,介绍他们锻炼的经验,使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及自我康复锻炼的意识,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2.2评价指标

(1)患肢肌力

采用Lovert6级分级法评估肌力。完全瘫痪或者可见肌肉收缩而无肢体运动肢体运动或者去除地心引力作用后,能做主动运动定位≤Ⅱ°;能够克服地心引力而做主动运动或者能抵抗阻力运动甚至达到正常肌力的定义为≥Ⅲ°;以原始肌力(入院时检查结果)为标准。

(2)活动能力

1个月后评价患者自主进食、扶拐行走、自主行走、行走自如、生活基本能自理等等。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确切的概率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两组锻炼前后患侧肢体肌力比较,见表1。

表1

注:锻炼后活动能力比较与对照组**P<0.01

3.讨论

脑梗死的致死率较脑出血低,但是致残率较脑出血高,大多数的脑梗死患者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怎样才能减少脑梗死所致的残疾程度,使更多患者能够回归于社会,获得比较高的生活质量,成为脑梗死康复的主要目标。近年来,随着脑梗死早期康复锻炼的介入治疗,极大地改善了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但对于什么时候开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有不同的观点,方岩等认为,在发病后1~3周可进行康复治疗。也有学者主张,只要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发病后48小时就可以开始康复锻炼,也有国外学者将脑卒中发病72小时与4~15天才开始康复锻炼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结论是:早期康复锻炼者住院时间缩短,能够独立行走的步数增多。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发病48小时或者48小时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我们采用的Bobath法历史悠久,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疗效。本次结果显示,锻炼后两组肌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锻炼后自主进食,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要掌握合适的时间与适宜的强度,注意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并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由简单到复杂,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且勿粗暴的活动每个关节,以免引起骨折等其他意外的发生。锻炼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自我感觉、肌力的改善状况,尽量勿引起患者的疼痛。康复锻炼者要判断动作的正确与否,增加主动运动量,最终达到完全主动运动,患者应反复锻炼并且掌握新的运动模式。

心理防护机制直接影响康复的成效,当患者处于良好情绪时,神经肌肉可以达到最佳的状态,因此,通过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障碍,增强康复的信心。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的一周内,病情处于不稳定阶段,患者出现心理方面的压力和情绪波动,容易造成血压的不稳定而加重病情,此阶段应该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于东.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梗死偏瘫80例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257-258.

[2]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6):248.

[3]邓英.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干预[J].医药前沿,2012,02(10):286-287.

[4]陈媛.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护理观察[J].医药前沿,2012,(22):268-269.

[5]牛家兰.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0年03期.

[6]杨宁.陈培友.力量训练和功能训练偏瘫阴性患者上肢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个案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07期.

[7]李代双.早期康复训练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年05期.

[8]倪朝民.傅佳.韩瑞.高晓平.刘成英.陈和木.葛建平.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年04期.

论文作者:王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  ;  ;  ;  ;  ;  ;  ;  

早期功能锻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王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