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排水设施建设探索论文_刘言斌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排水设施建设探索论文_刘言斌

上海浦东新区东宝市政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5

摘要: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综合排水设施建设养护中合理设置,发挥设施调蓄、存储、运用的作用,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修复城市水生态,合理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综合排水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化率越来越快,在快速城镇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例如城市内涝频发、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为此,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在排水设施建设上如何助力海绵城市建设是我们排水人需要思考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加强城市排水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大要素

1、渗:

由于建设时把城市构造成了钢筋水泥的深林,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循环,水资源的地表、地下消耗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要加强自然的渗透,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2、滞:

滞的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流径调节、地形调节,让雨水延长汇流时间,并引流到我们想要雨水流到的地方,用时间换空间,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过大的现象,延缓集中降雨形成径流高峰。

3、蓄:

现有的治水理念是快速的将水排入水体,不要形成内涝,将雨水一排了事缺少对有效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蓄的概念就是通过合理布局、科学构建一些能储水的排水构筑物,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的作用。

4、净:

净是指水通过土壤、植被、路面、构筑物等各种媒介的渗透,运用渗滤、净化、生物处理等方式,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建成一个循环系统。

5、用:

在经过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可能被利用,不管是水资源充足地区还是贫瘠地区,都应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

6、排:

排是利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三、海绵城市推进建设中城市综合排水设施的作用

1、改变现有排水理念:

现有排水只是尽快将雨水排入水体,缺乏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前瞻思维,改变原有的排水理念,综合采取 “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措施,统筹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安全,发挥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控制雨水径流,通过“渗”来补充地表水,通过“蓄”合理调蓄降水,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人水合一的生态之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改善内涝积水现象:

通过对排水分区区域情况、设施情况、蓄排情况、防洪情况、应急情况等的众多内涝积水成因的分析,了解区域内的内涝积水点分布情况,评估通过排水管网建设、城市泵排建设、调蓄空间建设、防洪水利建设来延缓降雨积水峰值时间,消减流量峰值,同时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加强城市应急处置能级来解决或改善内涝积水现象,让我们的海绵城市能径流滞蓄排的更为合理有效。

3、改善水体黑臭现象:

水体黑臭问题在岸上,通过排水体系调研(排水体制、管网连接情况和管网运行水位)、错接混接情况、管道破损运行情况、外来水汇入(地下水入渗、河水倒灌、上游入流等)情况、排水口调查、污水处理厂调查、河道调查,排摸混接、偷排、处理不达标超标排放等污染水体的污染源,通过雨污分流纳管、封堵违规排水口、严惩超标排放、加大污水处置效能、前期雨水截流等排水设施建设来解决或改善水体黑臭现象,让我们的海绵城市排出的是达标水质。

四、海绵排水设施建设的探索

要解决“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问题,需细化探索海绵排水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管理能力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格局合理、蓄排兼备、水流通畅、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水务保障体系,增强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以下扼要谈谈我对海绵城市理念下排水设施的建设想法:

1、推进雨水系统提标改造:

遵循安全高效、排蓄结合的原则,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排水防涝标准、雨水径流标准及污染治理标准,提标改造改善城市雨水排放、内涝防治、下立交地道下沉式广场等易积水点的排水能力。

2、加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力度:

力求做到污水的全收集处置,提标改造执行国标一级A的标准,提高污水处理等级水平。优化完善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系统布局,逐步调整归并中小型污水厂,形成大规模集成式污水厂。加快郊区污水厂的提标扩建,对个别偏远地区也做到污水收集、集中处置,设置生物污水处置设备,避免污水直排入水体。

3、加大截留泵站改造力度:

加大雨水截留泵站的改造力度,避免水质较差的降雨初期雨水污染水体,可对初期雨水的蓄滞和净化发挥积极作用。

4、加大雨污分流改造:

进一步做好截污纳管的工作,加大雨污水分流改造,提高污水处理率,提升雨污水系统的运行状态,改善水环境质量。

5、改变原有雨水收集排放模式:

收:加大透水路面(OGFC)建设,透水路面表现出优良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储水等功能。高孔隙率的材质可以将降水迅速透入结构层,大大提高路面抗滑系数、降低前车轮胎带出的雨雾对后车驾驶员行车视线的影响;在结构层的稀浆封层有效的阻隔堵住水对路面的侵蚀,同时能更好的收集雨水排入集水井或预留的蓄水装置;另外大孔隙还能起到很好的降噪功能;储蓄在路面的雨水又能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

集:建设装配式钢结构地下雨污水池及排水箱涵,通过水池或箱涵的建设能更大规模的收集及储蓄雨水,在降雨时能有效调蓄降低内涝峰值,在雨后能将水资源进行更好的综合利用;装配式的结构,工厂标准化生产,有质量保证,结构高度高、抗渗漏能力强、防腐蚀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并能结合城市地下管廊和共同沟建设一起综合利用开发。

排:建设一体化泵闸,一体化泵闸一方面可运用于河道的补水、换水的水循环系统架构;另一方面可大大提升城市防洪排涝的能力。

6、多种排水设施的运用:

透水铺装运用:传统的城市开发中无论是市政公共区域景观铺装还是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中多数采用的都是透水性差的材料,所以导致雨水渗透性差,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加大雨水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或将渗透的雨水储蓄在地下储蓄池内经净化排入河道或者补给地下水,减少了直接性雨水对路面冲刷然后快速径流排水对于水源的污染。如透水人行道、生态陶瓷透水砖、碎石路面等材质都是既美观又经济实用的选择。

蓄水装置的运用:如蓄水模块、地下蓄水池、集水井、管涵、调蓄池、地下管廊、共同沟等多种形式的蓄水装置可因地制宜的把水蓄起来发挥作用。

生态绿化排水的运用:在园林绿地中种有树木或灌木的低洼区域,由树皮或地被植物作为覆盖。它通过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还可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其中浅坑部分能够蓄积一定的雨水,延缓雨水汇集的时间,土壤能够增加雨水下渗,缓解地表积水现象。蓄积的雨水能够供给植物利用,减少绿地的灌溉水量。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土壤渗滤净化及生物处理,而且其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如人工湿地、口袋公园、潜流湿地、表流湿地、景观旱溪等极其适合海绵城市建设中多出应用。

雨水收集绿化灌溉系统的运用:高架投影下绿化未设置喷淋灌溉的浇水系统,绿化浇水工作量较大,建设高架投影下绿化灌溉系统,原有高架落水管直排进雨水管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雨水充沛时利用高架雨水管收集雨水,存蓄在排水沟内,改建滴管、漫灌等海绵设施补充绿化灌溉,效果良好。

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排水设施建设,力求用好绣花之工,用好创新之道,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自然循环、自然平衡和有序发展,真正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呼吸,触摸到城市跳动的脉搏,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舒适和惬意。

论文作者:刘言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排水设施建设探索论文_刘言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