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潘玉霞,魏曼莉

南京市浦口医院 210031

【摘 要】目的 探究观察舒适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用在本院普外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组,即观察组(n=50,舒适护理)与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基本相似;治疗后,观察组的SAS评分及SD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实施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中,此法值得在各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普外科;手术;常规护理

前言

如今,随着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护士护理技术操作只是普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一部分,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对患者在护理中的舒适度与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更加重视,并且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全面落实于临床护理中的每一个方面[1]。舒适护理属于一种新发展的护理模式,此法具有两大提点,其一为个体化,其二则是整体化,借助舒适护理实施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使之生理、心理能够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这对于患者能否成功开展手术及完成术后康复锻炼起决定性作用[2]。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得出如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在本院普外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组,即观察组(n=50,舒适护理)与对照组(n=50,常规护理)。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0~78岁不等,平均年龄48.30±16.37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6例,腹腔镜疝修补术13例。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22~80岁不等,平均年龄50.74±15.98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1例,腹腔镜疝修补术1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手术类型、年龄等基本资料,可知其差距甚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首选的护理手段为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舒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1.2.1健康教育

在给予患者实施护理时,需对其病情进行精准的评估,向其阐述有关于疾病的基础知识,如病因、治疗计划、病程发展、注意事项等,以此显著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宣教的方式可采疾病健康知识小册子、图片以及多媒体等。

1.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最好能够充分借助床旁护理机会,采取诱导式提问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变化,同时利用安慰、劝导、鼓励等方式,基于患者角度为其考虑,逐渐引导患者将其自身的负性心理发泄出来,同时借此契机探寻其负性心理产生的根本性原因,与患者每次交流的时长最好限制在20分钟之内,1天1次,保持3 天,之后再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调整交流时间。对于情绪过于波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法锻炼,叮嘱患者将体位摆放成平卧位,再将左手放在腹部肚脐位置,而右手则是放在胸部位置,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当吸气时横膈膜下降到最低时立即进行深吸气,同时尽量将腹部往上抬高,屏气保持2s,再匀速且缓慢地进行呼气,再将胸部往上抬高,屏气保持3s,多次进行上述操作[3]。1次锻炼保持15分钟,呼吸频率每分钟保持在3~5次,1天2次,开展时间分别在早晚。

1.2.3体位护理

患者经手术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所应用的麻醉类型和手术方式安置病人体位。麻醉类型为全麻且尚未清醒的患者体位应为平卧位,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而麻醉类型为蛛网膜下隙麻醉的患者,手术完成后应当平卧或头低卧位6~8小时,麻醉类型为硬脊膜外阻滞的患者,则是进行6小时的平卧。当麻醉患者的神志渐渐恢复清醒后,若其各项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可指导其将体位摆放成平卧位、半坐卧位、侧卧位等体位。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使用医院特制的软枕垫在两腿间,此外,针对部分手术之后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每间隔2小时为其翻身1次,并且给予患者的骨隆突处实施按摩,以此防止产生压疮[5]。

1.2.4疼痛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送至病房后,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具体的疾病,为其摆放适合的体位,及时协助更换体位,减轻压迫。必要情况下可适量给予患者使用止痛药,但严禁给予其使用吗啡、杜冷丁等此类药物,防止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等病症,并且使用对应措施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的承受能力,从而减轻机体因疼痛而产生的敏感性。同时在患者产生疼痛的初期,正确运用疼痛评分工具,评估疼痛程度,鼓励患者口述疼痛感受,病情允许可以给予其进行局部冰敷,住院后3天可进行磁疗、热敷等辅助治疗[4]。

1.2.5输液护理

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输液属于一项非常关键的护理内容。给予患者进行输液时,护理人员应以患者舒适度为主,懂得从细节去改善护理措施,并且输液的穿刺位置应当在患者肢体远端处,选择弹性理想的血管进行穿刺,同时基于不会对输液速度造成影响的情况下,最好避开关节部位、在手背部等位置的血管进行穿刺,这样不但能够方便患者的上肢进行活动,同时也可防止患者由于卷起衣袖而产生的各种不便。若是由于药液刺激血管、药液温度过低等因素而致使患者输液部位发生强烈的不适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温毛巾对其实施热敷,此外,应用冰袋给予患者实施物理降温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冰袋切勿直接接触到其皮肤[6]。

1.2.6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康复锻炼可进一步强化患者的肺活量,对其胃肠功能实施较强的刺激,使之恢复正常水平。护理人员可结合每一位患者实际的病情,由康复医师、护理人员二者联合为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训练内容主要有床上四肢活动、自理能力、软组织手法松懈、肌力、平衡能力、深呼吸、排痰等多个方面的训练,训练的原则应当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为主,开展康复训练中,充分挖掘患者、家属二者的主观能动性,重点解释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以此进一步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本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以患者舒适度、护理人员护理技巧、护理效果等为评定内容,总分100分,79分以上为非常满意、59至79分为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总分50分,分数越低,改善情况越好)、抑郁自评量表(SDS)积分(总分50分,分数越低,改善情况越好)作为本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1.4统计方法

选择版本为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值开展精准的分析处理,平均年龄等以()形式显示,并选取t对其实施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则采取用2进行检验,若检验值P小于0.05,则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见表1,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n/%)

 

3.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发展的护理模式,此法简便、操作性强,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措施,使之生理及心理获取良好的舒适之感,同时还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7]。除此之外,采取舒适护理实施于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中,不但可以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安全感,并且还可使其以较为良好的治疗状态进行手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故而,在给予普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必须要做以人为本,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多元性的护理措施,进而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提升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可以早日出院[8]。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护理效果理想,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此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明.舒适护理在普外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02):132-133.

[2]常誉.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舒适护理效果观察[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2):239.

[3]吴丽平.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2):1513-1514.

[4]肖磊.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8):75+77.

[5]陈静.舒适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9):127-128.

[6]梁军.舒适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03):175-176.

[7]李景然.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干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7):5251-5252.

[8]吴敏.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舒适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状况[J].当代医学,2016,22(28):108-109.

论文作者:潘玉霞,魏曼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潘玉霞,魏曼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