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图书馆建筑研究综述_建筑论文

近五年来图书馆建筑研究综述_建筑论文

近五年图书馆建筑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年论文,图书馆论文,建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空前发展,高等院校和地方公共图书馆的规模急剧扩大,建造新图书馆成为高校和地方建设的重头戏之一。建一座什么样的图书馆,怎样建好图书馆,也成为研究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笔者的统计,从2001年—2005年,这5年间关于图书馆建筑的研究性文章就有250余篇之多。那么,其研究现状如何?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探讨。下面分八个方面进行综述。

1 关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理念

现代图书馆的理念认为,图书馆是积累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是人与知识、读者与馆员、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场所,是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一部分,是开放式、社会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学习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是面向全社会的一个服务系统。[1]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应该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研究者们认为,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应强调人文主义的成分,让“以人为本”的理念占据设计理念的主导地位。对图书馆建筑来说,其功能、布局、设施的构想及内外环境的营造,都要以人为中心,以方便读者利用文献信息和进行交流活动为出发点。[2]还有人提出,在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中,还要融人节能环保和构建智能化理念,使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全面自然化和可持续化,使其更具备健康舒适的功能,更有利于人的学习和活动;构建智能化,应用系统集成方法与建筑优化组合,使得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综合管理和利用,更具有安全、高效、舒适、节能和便利的性能。[3]也有学者指出了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误区之一是以为建筑高大便意味着现代化,一味地追求高大、富丽堂皇;误区之二是崇洋化,生搬硬套国外建筑的格调;误区之三是过度追求人工景致,滥用假山、喷泉、瀑布装点环境;误区之四是追求奇形怪状的建筑外型来体现现代化,以怪诞来体现风格。[4]以笔者所见,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上的问题在一些新建馆确实不同程度的存在,应该引以为戒。

2 关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一些研究者探讨了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原则,归纳;起来是:灵活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生态:性原则、智能性原则、人性化原则、无障碍设计原则、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及规范性原则等。[5]还有研究者从图书馆服务成本的视角突出解析了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原则,指出图书馆建筑的经济性不仅体现于图书馆建筑工程本身,也体现于对读者服务与管理成本的影响方面。[6]这种强调优化图书馆建筑结构设计和降低读者服务与管理成本的关系的观点非常有见地。

关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要求,有文章从城市化、社会化、人本化、多元化的角度阐述了对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要求。认为,城市化要求建筑形式的标志性;社会化要求建筑布局的开放性;人本化要求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多元化要求建筑功能的多样性;现代化要求建筑设计的前瞻性。[7]一个好的图书馆设计不仅要满足现时的需要,还要适应未来的变化和扩展,[8]要体现图书馆功能的变化(馆藏资源由印刷本到多元化;服务方式由闭架到开架;服务内容由单一化到多样化;服务手段由手工化到自动化、电子化)的要求。[9]还有学者指出,“以人为本”,不仅仅是面向读者的,也应该是面向员工的,这一点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都应得到全面体现,既要考虑满足读者的需求,还要考虑图书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10]对于图书馆的外形设计,一是要突出标志性;二是要突出适用性。[11]对于建筑物的装修,主要运用在重点的地方,以加强建筑的表现力。装修的总体要求应该是:显示知识殿堂的氛围,既体现中国的文化底蕴,又要有时代的气息;既要朴实高雅,简洁大方,又要安全和环保。[12]

3 关于生态图书馆建筑

对于生态图书馆建筑的研究,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认为,图书馆应是一座生态建筑,其生态建筑的重要性在于,当图书馆功能走向复杂化、多样化,机械设备向密集化、建筑内部空间向巨型化发展的同时,一旦生态技术策略上发生失误,该建筑就可能成为耗能大户,将会对资源造成严重浪费。生态建筑设计,强调其功能性和宜人性,减少能耗与运行费用并有效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关于生态图书馆建筑的内涵,有研究者把它归结为:回归主体以人为本;节省资源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风;注重水资源的利用与回收;充分利用节能新材料、新技术;保护环境健康舒适。[13]就图书馆建筑而言怎样才是生态化的?生态建筑应是尽可能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调温、节能、节水、节材、绿色景观丰富等等。也有研究者指出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些馆为了追求所谓现代化,玻璃窗都是封闭的,通风换气全靠空调和换气装置。采光有的被其它建筑或装饰遮挡。这些都不符合生态图书馆建筑的要求。[14]有文章对我国现有图书馆建筑普遍存在采光不足、光照度偏低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还就实现图书馆建筑优质光环境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15]有研究者建议从四个方面去考虑节电问题:(1)加大自然采光面;(2)科学设置照明控制线路;(3)尽量采用自然通风;(4)用电量化控制。[16]21世纪是生态世纪,我们在图书馆建筑中要发扬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并相互促进再生的理念和生态精神,要不遗余力地进行图书馆建筑生态化设计的探索,创造回归自然的图书馆新建筑。

4 关于图书馆建筑哲学

一些学者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图书馆建筑。谭祥金先生认为,图书馆建筑需要哲学的智慧,需要哲学的思考,只有把图书馆建筑的一些问题提高到哲学的高度去讨论和认识,才能真正提高图书馆建筑的水平。谭先生对图书馆建筑的本质、价值观、关系论和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图书馆建筑的本质是能满足图书馆功能、技术和环境要求的建筑物,并与图书馆的价值观相符合的艺术品;图书馆建筑的价值观体现在图书馆的功能上,又随着功能的变化而变化,关注人是图书馆建筑的基本宗旨,为人类造福成为图书馆最基本的价值观,从而也要求图书馆建筑能与这种价值观相适应。在图书馆建筑关系论上,存在人与环境、馆员与读者、图书馆与领导部门、图书馆员与建筑师、外形与功能、馆舍规模与文献数量、建筑与技术、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实体与虚拟、现实与长远等关系。图书馆建筑需要运用哲学方法去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17]有学者对图书馆建筑体的功能与形式的矛盾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功能与形式的矛盾关系是现代建筑思想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建筑体的功能与形式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18]还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图书馆建筑环境设计与读者心理的效应。认为,光线、色彩、声波对人的心理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要为读者创造一个安静、优美清新的学习环境,以适应读者的心理效应。[19]

5 关于图书馆建筑文化

有研究者指出,没有文化底蕴,没有个性的图书馆建筑是失败的。[20]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图书馆建筑的缺陷是缺乏文化品味,提出图书馆建筑文化性这一概念,图书馆建筑文化性是指图书馆建筑所蕴涵的文化性质,即图书馆建筑思想、建筑意识、建筑观念、建筑思潮、建筑情感、建筑意念等等这类心理层次方面的要素。并剖析其深层的内涵,探讨了其在图书馆建筑中的意义。[21]还有研究者探讨了图书馆建筑的文化特性,认为我国古代藏书阁、藏书院建筑无不体现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强烈浓厚的文化韵味。或强化教化内容,或指明学派师承,或宣传人生哲学,其建筑风格大都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启发人们理解主题,引起联想。现代图书馆建筑的文化特性要求它所表现的建筑形象应该是一个着意提供文献与阅读的场所。从选址造型、结构设计、平面布局、内外环境上,要努力营造一种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地方特色、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的图书馆建筑。[22]有研究者探讨了图书馆建筑的人文精神。认为图书馆建筑的人文精神就是指图书馆建筑符合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也即符合“人的尺度”,要体现出对读者和馆员的人文关怀,满足人的实用要求和审美要求。[23]

6 关于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问题

在一些文章中,对目前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有文章指出,在设计图书馆建筑时,遇到的一个问题是陈陈相因、强求比拟。如比拟书籍的构思,从国外到国内,“打开的书”、“叠放的书”、“平放的书”等等,从设计图样到建筑实体,被反复炒作。这样的设计理念,很难再谈创新、个性和艺术魅力了。[24]有文章说,有些高校图书馆建筑缺乏实用性,表现在结构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开架借阅的要求;过分追求外在美和富丽奢华而忽视图书馆的功能要求。[25]有文章指出,建设新馆时,有些地方和单位存在“重土建轻其他”的现象,有一种先把房子盖起来,其他以后再说的心态,由于不配套而影响使用,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浪费。[26]还有人指出,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不顾图书馆自身的客观规律,盲目攀比,一味求大求高求洋,新建筑投资巨大,然而既不适合读者的要求,又使日常运营维护费用过高而成为长期负担。背弃“适用、经济、美观”三者统一的指导方针,不讲究经济性,是当前中国图书馆建筑文化的不和谐音。[27]李明华先生指出,图书馆建筑设计一般少有顾及文化氛围方案的考虑。土建结束后,再来考虑建筑空间装潢,这样,会因缺乏统筹考虑,往往导致方案与环境氛围的不配套和不协调。[28]

7 关于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

一些研究者对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新形势下,图书馆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创造。对图书馆建筑来说,现代图书馆建筑既不能照搬国外的布局形式,也不能固守我国的传统模式,要从建筑造型、建筑形式、建筑层高、楼面荷载、经济性、实用性、舒适性等方面作全面的衡量,进行精心的规划和设计。[29]信息化浪潮带来了图书馆体制的改革和设施的更新,图书馆的功能在扩展,图书馆改头换面成为信息媒体,形成新的文化概念,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处于变革中。生态型设计、复合型设计将是现代图书馆的设计方向。[30]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是标志性、开放性、生态性、高技术性和智能性。提高文化品位、增加智能设计、节约能源、健康环保等因素将成为21世纪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人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将会受到特别的关注。[31]还有人认为,21世纪的图书馆建筑,是完善的模数式建筑与大量远离人们视线的保存图书馆并行的时期。[32]

8 关于如何搞好图书馆建筑设计

许多研究者对如何搞好图书馆建筑发表了看法。图书馆建筑设计不单纯是建筑问题,而是图书馆观念问题。要搞好图书馆建筑设计,需要对图书馆进行深入的研究。应当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深入分析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社会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社会进步对图书馆提出的要求、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对图书馆自我运行机制进行透彻的分析,深入理解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从而形成最佳设计方案。研究者们认为,图书馆领导在搞好图书馆建筑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必须积极参与建馆的规划、调研,提出设计任务书,审定设计方案。对于缺乏建馆经验的馆长和未曾接触过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设计师来说,向有关行业专家咨询是非常必要的。[33]请图书馆建筑专家为顾问咨询,参与规划和评价方案,可以收到良好效果,遗憾的是未形成制度。不重视专家的作用与价值,平庸粗劣之作甚多。[34]有研究者建议,校长授权,组成由图书馆馆长承担相当责任的规划筹建组,进行广泛调研,请教专家意见,形成规划方案,草拟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征得若干设计方案后邀请图书馆管理专家、图书馆建筑专家和建筑师一起进行评选,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然后深化设计,可以得到更为完善的设计方案。这种“业主+顾问”与设计师合力筹建的新模式,对于优化规划、完善设计、造就精品和少走弯路、避免失误、节省投资会产生事半功倍之效果。[35]

收稿日期:2006-08-02

标签:;  ;  ;  ;  ;  

近五年来图书馆建筑研究综述_建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