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优生优势,实现“培优扶差”论文_曾令秀

充分发挥优生优势,实现“培优扶差”论文_曾令秀

贵州省大方县第二小学 551600

摘 要:两极分化是很多班级里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总说的,成绩好的学生会一直变好,而成绩差的学生也会不断下降。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心理因素,差生会觉得已经这么差了,再差点又能怎么样呢。其实一直以来我们教师的关注点都是错误的。可见,“培优扶差”的教学计划是很有实施开展的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培优扶差”计划

我们要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但也不能放弃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其实很多时候,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并不是不想学习,只是他们在某些方面基础不够好或者反应得慢而已。但仅仅是因为他们跟不上学习进度,慢慢地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放弃对他们的关注。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越来越少,慢慢地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最后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小学数学的学习更是如此,学生本身的基础和认知发展的程度不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对待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待接受能力慢的学生也不应该觉得烦躁而放弃。我们要多一些耐心,对待他们多一些关注,让他们知道我们一直都没有放弃帮助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我们也能够真正实现“培优扶差”的教学计划。

一、教师教学语言的设计

教师的每一句话对学生都会有深刻的影响。我们的一句小小的鼓励和表扬会给学生很大的动力。相对的,我们对学生每一次的训斥和不耐烦都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很大的伤害。有人说:小学生没有那么多想法,训斥一下没什么的。事实上,小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烈的,我们仅仅因为他们答不上来一个问题就去训斥,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对他们来说却是很大的伤害。我们应该学会用适当的教学语言,既能让他们了解到错误又能不伤害他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这道题学习不好的学生一直难以得到答案,这时候他的内心应该是很矛盾的。我们要适时地提示他们,但不要直接给他们答案,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当他们通过我们的小提示得到答案时,会很有满足感,也会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自然会认真学习。可见,教师的语言设计对“培优扶差”计划的实施是很有帮助的。

二、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我们创设的情境要尽量保证全员参与,不能在学生中分等级,这对学生是很不尊重的。小学数学是比较有趣的学习,不应该给学生们数学课枯燥无味的印象。我们要带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和学习的动力。例如我们在学习空间转换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我们更要去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比如让他们帮我们一起寻找可以用的教具,在寻找的过程中加强跟他们的交流,并使他们在这样一个情境中自然地了解到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良好的情境设计会给学生更多学习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培优扶差”。

三、分层教学,优化课堂

虽然我们常说不能给学生分等级,但为了更好地教学,帮助更多的学生,我们可以在教学计划上分层次教学。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认知发展的不同,将他们的成绩拉开了很大的差距,但这并不代表那些成绩不好的的学生不想认真学习。我们要制定特别的教学计划,对优生和差生都能够起到推动作用的计划。例如我们在布置习题的时候,不应该为了优等生一味地出难题。我们可以分为A、B卷的形式,每个人两份题,让学生们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一份题去做。这种形式可以帮助差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也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满足感。而对优生来说这就是种强化知识的形式,帮助他们对新知识更好地掌握。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到知识、提高成绩,以此促进“培优扶差”计划的实施。

四、培育优生,鼓励差生

对待差生我们不能太过严厉,要学会放下教师的威严。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情况下会主动找我们解决问题,但是学习不好的学生是很难主动来找我们交流的。他们可能会觉得不好意思,也可能认为我们不喜欢他们。所以我们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主动和他们交流,询问他们的难处和课上不会的方面。例如我们会在课上做题,当看到他们的答案时,不论正确与否我们都应该给予鼓励,然后再慢慢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处。他们在得到鼓励和指导后会更加的认真和主动,对待学习的态度自然会有所改变,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升,我们也就进一步实现了“培优扶差”的计划。

“培优扶差”计划是现代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计划,它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改变一直以来班级里等级划分的错误意识。小学数学对不同学生来说难度也是不同的,一时难以快速接受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将“培优扶差”计划落到实处,对不能快速接受的学生多一点耐心,帮助他们获得更多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用最优化的方式让更多学生获得知识和自信。

参考文献

[1]何绍琴 关于数学教育中“培优扶差”工作的思考.学术期刊,2013年,第93期。

[2]龙厚先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术期刊,2014年,第3期。

论文作者:曾令秀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5月总第1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  ;  ;  ;  ;  ;  ;  ;  

充分发挥优生优势,实现“培优扶差”论文_曾令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