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时期人口生活质量指数的比较分析_死亡率论文

我国不同时期人口生命素质指数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口论文,时期论文,素质论文,指数论文,生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生育率的不断下降,关于中国人口素质的研究已愈益受到重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30个省、市、自治区之间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差异很大,在这个基础上长期形成的的人口素质的状况也很不相同。如何对人口素质给予定量的描述,比较分析各地区的人口素质差异,认识中国人口素质现状,对提高中国人口素质有重要的意义。人口生命素质指数(PQLI,The Ph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衡量人口素质高低的一个综合指标,它是1977年美国的大卫·莫里斯提出来的,适用于考察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素质水平。

PQLI是一个综合反映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指标。该指标是由识字率、婴儿死亡率及1岁预期寿命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而成的。莫里斯为什么选择这三个指标构成人口生命素质指数,根据作者的分析及理解,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三项指标达到较高水平是人们的普遍愿望。莫里斯认为,任何地方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新生婴儿存活下去,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寿,而恰恰在这两个人们普遍最希望满足的基本要求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就可比较全面地反映人口的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第三个指标是15岁及其以上人口识字率,识字是每个人能够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识字率指标是现代科学技术对人口素质的最低要求。而年龄组定在15岁,这是因为15岁被认为是成人年龄组的低限。

第二、三项指标具有泛人类色彩,不反映任何种族或特定社会价值观的偏见。这是作为构成综合指标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国家,都可以计算婴儿死亡率、1岁预期寿命和识字率。只要数据准确,都可以进行国际比较,并可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第三,构成综合指数的指标应反映产出,而不是投入。这三项指标本身直接反映了体现在人们身上的生活质量,均属产出指标。投入指标虽然很重要,它是产出条件,但由于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发展战略不同,投入和产出形成截然不同的组合。

以健康为例,政府可以把资金花费在为少数人享受的现代医疗技术设备的建设上,致使广大农村缺医少药,初级卫生保健得不到保障;政府也可以把资金重点投入到安装初级医疗卫生网点的建设上,普及预防性疫苗的接苗的接种注射,花钱不多,但却对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预期寿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PQLI值与投入指标的排序比较,可以发现,有些国家PQLI值较高而投入较少;而另一些国家则PQLI值较低而投入较多。这种比较可以帮助决策者调整所选择的发展战略。

第四,PQLI适于考察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素质。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素质的起点较低,婴儿死亡率和文盲率比较高,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较低。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必然随之迅速发展,婴儿死亡率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同时,文化教育的普及,成人的识字率必定会大大提高。所以,用生命素质指数考察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素质,灵敏度是很高的。如果把它用于对发达国家的人口素质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效果则不好。因为在发达国家,成人识字率都已接近100%。例如1980年北美洲的成人文盲率只有0.5%,而在非洲却高达60.06%。发达国家的婴儿死亡率又都已降得很低,再下降的余地很小。只有平均预期寿命尚有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构成生命素质指数的三个指标都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显得不灵敏了。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根据我国第三次、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作为计算全国1982年及1990年PQLI值的资料来源。

2.计算方法

为了比较不同的地区、不同时期的人口素质,必须把构成生命素质指数的三个指标换算成指数,再根据三个指数值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成生命素质指数。

识字率是指15岁及以上人口中识字人口所占的百分比,这个比值就被定义为该指标的指数值。

婴儿死亡率换算为生命素质指数是以世界最高婴儿死亡率229‰为0,世界最低婴儿死亡率7‰为100,得出婴儿死亡率换算系数为2.22,即婴儿死亡率每改变2.22,婴儿死亡率指数就改变1。计算公式是:某地婴儿死亡率指数=(299‰-某地婴儿死亡率)÷2.22。

1岁预期寿命指数的计算与婴儿死亡率指数计算相似。以世界各国中最低的1岁平均预期寿命(38岁)为指数的起点(0),最高的1岁预期寿命(77岁)为最高值(100),求出换算系数为0.39。计算公式为:(某地1岁平均预期寿命-38岁)÷0.39。

PQLI指数就是识字率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1岁预期寿命指数之和的平均值。数值从0到100,0代表最低的人口素质水平,100代表最高的人口素质水平。有的学者曾根据各国资料计算出世界人口生命素质指数的平均值为65,认为在80以上的是高素质人口,在60以下的是低素质人口。

二、计算结果

1982年及1990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PQLI值及其指标构成分别见表1及表2。先后次序是按生命素质指数的高低顺序排列的。表的末项还列出了各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及其高低顺序。

表1 1982年我国28省、市、自治区的人口生命素质指数(PQLI)

注:资料来源于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缺西藏、海南资料)。

表2 199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生命素质指数(PQLI)

注:资料来源于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

三、分析

3.各省、市、自治区的PQLI值比较

1990年人口素质最高的是上海,为93.17,属高素质人口,且已超过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92)。最低的是西藏,为51,属低素质人口,低于目前世界人口素质的平均水平(65)。在30个省、市、自治区中,PQLI在80以上属高素质人口的有上海、北京、天津等21个地区,占全国总人口的81.24%。PQLI在60~80之间属中等水平的有8个地区占全总人口的18.57%。只有西藏一区指数值为51,占全国总人口的0.19%。全国人口素质的平均水平为83.21,跨入了高素质人口的行列。同1982年相比,我国人口素质有大幅度的提高。1982年的28个省、市、自治区中,PQLI在80以上的仅有京、津、沪等10个地区,占全国总人口的29.32%,远远低于1990年的81.24%;PQLI在60~80之间属中等水平的有浙江等18个地区,占全国总人口的70.68%,所占比重较大,高于1990年的18.57%;因缺乏西藏的资料,故无低素质人口。全国人口素质的平均水平为77.14,属中等水平。

2.构成PQLI的三部分指数的地区差异

分别计算1982年及1990年三个指数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以判断三个指数的地区差别。据表3数值可见,1990年识字率的标准差最大,为12.05;婴儿死亡率次之,为10.82;1岁预期寿命最小,为5.91。这说明30个省、市、自治区之间的识字率高低差距最大,婴儿死亡率次之,1岁预期寿命的地区差别最小。同1982年相比,虽然平均数提高了,但差距也拉大了。在影响不同地区人口生命素质指数的三个指标中,文盲率成为最主要的因素,说明它是我国目前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所在。

表3 不同时期各项指数的平均数与标准差(X±SD)

3.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

从表2所列来看,各地区人口素质的高低顺序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低顺序并不完全一致,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趋势。据表中序次的排列,可以算得PQLI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间的序次相关系数为0.65(P<0.001),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即PQLI随着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增加。据表1的序次同样可以算出1982年的PQLI与生产总值的序次相关系数为0.695(P<0.001),结论是一样的。即要想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则必须发展经济,提高国民人均收入;同样,要想提高国民人均收入,则要首先提高人口素质,这样才能使经济得到快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以发展中国之间的比较为例,非洲、亚洲(不包括中国)和拉丁美洲的生命素质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3、58、71。无论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口素质,都是拉丁美洲为最高,非洲最低,亚洲居中。

4.中国不同性别人口生命素质指数的差别,突出地表现在识字率的高低差别上(见表4)

表4 1990年分性别人口生命素质指数

生命

1岁预期 婴儿死识字

素质寿命 亡率 率(%)

指数 年份 指数

指数 指数

男性 85.18 68.8 78.97 30.2 89.55 87.02

女性 81.32 72.5 88.46 34.9 87.43 68.07

女性人口的婴儿死亡率指数稍低于男性,平均预期寿命指数高于男性,但识字率明显低于男性,低18.95,低的幅度比1982年有所减少(1982年女性识字率比男性低28.05,表略),其结果,导致男性人口生命素质指数高于女性。由此可见,要提高我国女性人口素质,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普及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的生命素质指数与美、印两国相比,可看到高、中、低素质人口差距(见表5)。印度的生命素质指数为43,属低素质人口。婴儿死亡率指数比我国低29,比美国低40。印度的成人识字率指数也很低,为43,比我国低35,比美国低56。一般说来,不同地区之间,这两个指标差别最大。我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影响人口素质的因素主要在于识字率很低,比美国低21,婴儿死亡率指数与美国相比,差距不是很大,只低11。由此可见我国普及文化教育的迫切性。

表5 中国、印度、美国生命素质指数构成

生命

1岁预期

婴儿 识字

国家

素质

预期寿命 死亡率率(%)

指数 指数 年份 指数

指数

中国847185338878

印度515851995943

美国987595109999

通过以上我国各地区及各时期PQLI的比较可知,1990年比1982年在各个指数方面都有所提高,但不同的地区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这就提示我们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普及文化教育是关键,教育程度的提高必然带动经济的腾飞,医疗卫生事业必然随之迅速发展,婴儿死亡率会大幅度下降,整个民族的素质也就会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冯立天.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35~38、71

2.马淑鸾.我国人口生命素质指数比较分析.人口研究,1986.3.31~33

3.路磊、郝虹生、高凌.1990年中国分省简略生命表.人口研究,1994.3.57~59;4.53~57;5、61~63

4.将正华.社会经济因素对中国生育率的影响.人口研究,1986.3.25

5.俞德鹏.省际城市进程的定量比较.人口研究,1995.1.20

标签:;  ;  

我国不同时期人口生活质量指数的比较分析_死亡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