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

土地资源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

土地资源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

王洪梅

( 四川省阆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川 阆中637400)

摘 要: 遥感技术属于探测技术,主要依靠电磁波理论,使用多种不同的传感仪器,针对处于远距离的目标所发出的电磁波信息,展开处理与收集等活动,最后可通过信息转化,以此达到成像的技术目标,识别与探测地面景物。 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需求,因此被频繁应用于土地资源领域中。 本文从技术的角度,分析遥感技术在当前土地资源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土地资源;遥感技术;应用

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提升, 如果需要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就必须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 土地资源属于自然资源,可供多种产业使用,对其进行检测与分析时,可从量与质两个方面切入。 随着可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人们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利用前期应分析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不同时期与地域的土地资源存在明显差异。 可选择利用遥感探测技术来了解土地资源的组合方式与时空特点,以此形成土地开发方案。

1 我国的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的国土资源总量巨大,种类丰富,但同时我国人口数量也很大,人均占有量比较低,科学利用与开发土地资源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优化配置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土地资源领域中同样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以此构建生态文明,在此过程中,遥感技术处于重要位置。

临床上,AS患者往往由于疾病困扰而导致情绪低落,尤其是出院后缺少医生和护士的心理护理,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对疾病康复十分不利。本研究结果表明,延续性护理可显著提高AS患者的精力、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等多个与心理相关的项目评分,提示延续性护理可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

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等组织实施了全国区域的土地覆盖遥感监测, 进行了中国1∶25 万比例尺的土地覆盖遥感制图和动态监测,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我国陆地及其近海岛屿的土地覆盖状况, 建设了中国土地覆盖数据库及其该时间段动态变化数据库。针对“ 18 亿亩耕地红线”,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 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启动实施,目标之一是在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更新耕地内容,获得不同时期我国耕地的动态变化信息, 并开展耕地时空特征及其耕地动态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分析。 实际上,在充分重视耕地资源的同时,完成了中国土地利用全要素的同步更新。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多个部委的17 个单位和多家企业合作,历经4 年时间,采用目视解译与自动分类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中国首个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产品,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0%以上。

综上可见,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的深入,国内外的土地资源遥感应用研究内容更加广泛、研究程度更加深入,快速、科学、系统性提取专题信息是国内外土地资源研究的基本内容,专题信息的客观性和时效性受到了较多的重视,信息内容的一致性、可比性尚需开展更多的研究。 面对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变化研究日益多样化的应用需求,不同空间尺度、不同专题方向的研究使得人类能够从更宽阔的视野认识、分析、评估地球资源与环境,增强了调查、监测能力和综合分析与评估能力,持续性的和系列化的应用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基于时间序列的过程分析将逐步深入。

总体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由信号采集电路单元、数据处理电路单元、CAN总线数据传输电路单元、稳压电路单元、拨码开关单元和数据处理计算机7部分组成.

2 土地资源应用遥感技术的基本特点与内容

2.1 构建土地资源分类系统

UGC让每一个人都能轻易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粉丝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创造者,常常制造出颇具话题的内容。

早期可借助目视解译的手段来提取遥感信息,依照土地资源理论知识与提取经验,可构建判读地物类别的标志,达到形成专题地图的目标,在调查全国土地资源与个自治区土地资源时,可运用大型遥感技术,获取数据产品。 这种解译提取方法灵活性强,可实现综合判断地学知识的需求,但是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需要投入的人工成本也比较高。

遥感技术向前发展,可用的传感器种类丰富,卫星数量也因此而增加,外部天气因素不会给遥感监测质量造成过多的影响,时间序列也逐步成型, 关注点被逐步转移到更新土地资源数据与动态监测工作方面。获取的动态信息量随之增加。研究土地资源的技术路线内容如下:制定分类系统,实施点线调查,落实专题制图工作,量测土地面积,汇总与分析所获取的数据,应用与处理调查成果。

2.2 技术路线

提取土地资源信息时,需要表示与识别不同类型、空间与时期的土地资源的属性特征。 有两种提取方法可使用,可发挥计算机技术在遥感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作用,组合不同波段信息后进行计算;也可借助专业人员去来了解区域状况与遥感数据。

近几年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在现代学徒制的特性分析基础上,积极探索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之间的最佳衔接方法,并依托现代学徒制项目运行的改革路子,以行业需求的品质为落脚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不断提升教育方法和手段。积极与各企业单位联合办学,共同探索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路子,开创“店中校”,通过“1+2”的教学模式、“师带徒”的方法为无锡乃至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判读分析方法更为追求信息的可解读性与精准性,结合GIS与遥感技术,可获取的分析介质为纸质遥感影像发生变动,可通过人机交互技术, 借助计算机来识读遥感数据, 直接在屏幕上判读数据,修改变得更加便捷的同时,还可启用缩放功能,细致观察图像,更高效地补充专题类信息。

2.3 提取土地资源信息的主要方法

土地资源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核心为人地关系, 这种资源可满足人类使用需求。 使用遥感技术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与数量,达到基础性的研究目标。 应用初期,可帮助获取更多空间性信息。 如在实地调查的环节中,可在遥感影响/数据与实际的地物之间构建对应关系,对标志进行判断,分析影像,识别具体的土地类型后,计量覆盖面积与编制图件,填补土地调查活动的空白,成果通过报告与图表加以呈现。

运用遥感技术可对当前的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进行区分,根据其差异性,获得相应的动态信息、分布信息与面积信息,进一步了解动态模式、 空间格局与资源构成情况。 可构建相应的分类系统,利用制定的分类方法与规则,区分不同类型的观测对象,在其中建设层次关系,精准分析研究结果。 依据当前的技术条件,需要结合使用目的,来形成相对独立化的分类系统,但是可能会出现普适性与针对性方面的问题。 分类土地资源时可使用多种手段,我国主要根据利用方式与地形进行分类, 通过遥感监测来搭设分类系统,了解地表覆盖下的土地分类情况,搭设遥感监测信息库。

以地形为标准,可将土地资源分为盆地、山地以及丘陵等,主要可对其外在形态进行有效反应。 不用类型的土地的实际应用价值也有所不同,最终选用的应用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水域、林地与耕地等。 国际上对土地进行分类时,更多地考察地表覆盖情况,IGBP所提供的土地分类系统应用频率相对比较高,具体类别项目包括混交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等。 我国在实施分类时,主要综合覆盖特征、利用方式、经营特点与用途等与土地相关的要素进行分类, 二级类型共46 个,一级类型共8 个,如水域、交通用地、林地以及工矿用地等,这一分类系统还在被不断完善,通过遥感可实现动态检测与调查需求,不断细化土地资源分类情况。

在实地调查阶段中,遥感技术介入,调查范围被直接扩展到完整的空间区域中,可深入了解目标区域的情况;可使用计算机自动分类软件或者交互性人机判读系统。 来掌握空间信息,制图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贴近;将遥感技术与GIS集合运用,优化动态监测的实施过程,提升土地资源信息获取效率,这一技术线路也逐渐出现螺旋式演进的特征,成果多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展示,甚至可将动态库与现状库结合。

在遥感技术系统中,自动化分类系统可消除目视解译的主观性问题,具体有人工智能分类与统计学分类等方法。 利用统计分析学科的原理,可运用监督分类法与非监督分类法来实现简单分类,在研究土地覆盖与利用的初期阶段时可运用分监督分类法; 监督分类法需要借助训练样本来实现, 最大似然分类技术的应用相对广泛,主要依靠呈现正态分布状态的训练数据来实现。

1.改革开放40年化解城镇住房难问题的理念变革和政策调整。回顾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住房理念变革和政策调整,我们会发现经历了六个方面的结构性变迁:在理念上突破公房限制、拓宽思路、允许自建和购买,在住房分配环节上把存量和增量公房商品化,在投资环节上鼓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投资以实现城镇住房建设投资多元化,在城镇住房分配形式上从实物转向货币,在住房金融上从无到有、建立规范的住房金融制度,在城镇住房商品化改革同时建设保障房。

专家系统、神经网络与蚂蚁算法等分类方法也逐渐成熟。 在神经网络分类系统中,需要发挥多种形式的算法的作用,如模糊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网络以及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等,算法有模拟退火算法、小波变换以及遗传算法,可集成多种算法。 使用神经网络分类手段时,其主要突显出良好的自适应性,可进行复杂运算,数据分类函数与数据类型受到的限制比较少, 进行分类时可融入多种数据,基于遥感数据与Landsat ETM 系统,给滨海湿地覆被情况进行分类时, 分类精度高达85%, 但是神经网络系统是一种黑箱结构,不能解释结果,同时收敛速度偏慢,仅能在小范围区域中使用。

设置自动分类方法,可依靠GIS的计算优势,将更多的关注度投入到过程中, 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辅助信息, 机理解释受到影响,存在过多的假定条件。 直接对遥感数据实施自动分类,基于像元带来的影响, 结果多为栅格方式, 计算面积与制图环节存在不足,需进行矢量处理,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分类,则需考察计算过程,使用的遥感数据也需具有良好的质量与时相。

结束语

研究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时, 可运用遥感技术,随着遥感技术发展,应当关注其在土地应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地物属性信息相关问题,在获取土地资源成像信息后,还要参考土地环境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数据, 把握人类活动这一变化性的驱动因素,以此实现结合社会经济信息与资源环境变动的研究需求。全面地将遥感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 对当前的国土空间格局进行改善,利用土地资源来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丽华.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遥感技术研究[J]. 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5):110-111.

[2]李秋凤.遥感技术及在城市国土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8).

[3]赵岩,许兆阳.关于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8(5).

[4]周国乾.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

[5]付晓宇.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方面的应用及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7):42-43.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390(2019)27-0072-02

标签:;  ;  ;  ;  

土地资源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