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创新教研组建设论文_江建平

海门市包场小学 江建平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和校本培训的重要载体。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在市局素质教育百分考核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教学质量在区镇学校名列前茅,这和我们高度重视教研组建设密不可分。

一、一种全新的定位

我们认为教研组是一个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然而传统的“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多级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不能凸显教研组的重要地位。我们创新学校治理机制,实施扁平化、低重心管理模式,赋予教研组一个全新的定位。具体分两个层级实施。

第一层级:课程管理中心。由一把手校长亲自领衔兼任主任,分管副校长担任副主任、相关分管行政为核心成员,推进课程研发、拓展、实施工作。

第二层级:学科教研组。课程管理中心下设12个教研组,教研组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组长全权负责教研组常态管理。

学校精心搭建“双层级高效互动”研修平台,通过“双周沙龙”“月度分享”“年度叙事”等项目实施,将教学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系统有机融合,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率与研修质量。

二、一个有力的核心

一个教研组的底气是什么?我们以为,关键是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因此,我们在教研组长的选聘与培育上做足文章。

(一)全员推选。我们一改原来由校长室行政组讨论指派教研组长的单一方式,采用“全员推选+学校选聘”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推举出来的教研组长自身的责任意识、教师的认可度都较以往不可同日而语。

(二)明晰责权。教研组长主持教研组工作,担有学科教学工作安排与开展的职责,拥有评价组内教师工作绩效的权利。这样的责权,确保组内研修活动与教学实际密切相联,固定的教学计划转化为灵动的教学统筹。

(三)加强培育。不断提升教研组长的业务素养,我们采取“多元培训+实践锻炼”的培育路径。优先考虑教研组长参加各类业务培训,鼓励他们致力于专业阅读、专业研究、专业实践,为他们充分提供成长的平台,助力快速成长。

三、一份执着的坚守

教研组建设,需要仰望星空的畅想,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坚守。

(一)精当的规划。科学、规范的计划是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前提。每学期开学,我们依据《课程标准》《海门市学科校本研修指导意见》,力求计划制订规范化,并不断开拓创新。如本学期,高语教研组结合本身实际,在教研计划、,学科计划、课时计划制订中求实创新,进行了“栏目式研究”,设立“教材纵横”、“学情分析”“教法荟萃”“学法探微”“资源共享”等栏目。组内教师分别承担各栏目的主持人,进行集体研讨,不断提高计划、备课的实效性。

(二)创新的平台。科学、有序、高效的活动,是教研组生命滋长的天地。我们搭建了三个梯度的活动平台。

1.双周沙龙。每双周举行一次主题式教研沙龙,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就重点、热点问题进行沙龙式研讨。

2.月度分享。每月举行一次分享会,形成反思总结,落实下一个月度活动。

3.年度叙事。结合绩效考核,开展年度“教育真言”叙事活动,推行多元化、激励性评价。

(三)永恒的主题。课堂变革是教研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以课堂变革为中心,扎实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式教研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各教研组确定学期研究主题,每次活动围绕研究主题,细化实施。

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主题:

10月份,我校中段数学教研组“双周沙龙”围绕“重视方法学习,优化过程研究”的主题开展活动。选择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例,梳理出“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检验反思”等学法,提炼出“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研讨,校本研修真正落到了实处。

四、一股变革的力量

微型课题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方便一线教师实践研究,是强化教研组建设、高效推进校本研修的一股变革的力量。

我们对教研组微型课题的研究,立足“小”字,以科学的方式追求真实的研究。如低段语文教研组的微课题《低段语文教学中快乐作业的实践研究》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积极的比赛作业、愉快的绘画作业、真实的写话作业、有趣的游戏作业、生动的表演作业……既顺应了课堂改革的要求,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让每一个教研组都拥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教研组建设,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近5年,我校教师50多人次在集团以上教学评比中获奖,22人被评为集团以上教育骨干。实践告诉我们,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校本研修质效,只要有创新的治理、执着的坚守,就一定能实现量到质的裂变!

论文作者:江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7

标签:;  ;  ;  ;  ;  ;  ;  ;  

文化引领,创新教研组建设论文_江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