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行医疗器械清洗时需要依靠各种物理器具联合物理和化学清洗方法将器械上的污染物最大限度的清洗干净。其中有很多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须要进行根本的清洗,但是这些器械往往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大多数的医疗器械会接触到患者的组织和血液,一旦清洗不彻底就会给使用这些设备的患者带来染上血液疾病的风险,因此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极为重要。但是,目前国内的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还不够达标,在质量控制上无法统一标准,存在很多的传染风险,国家对此出台了相应的医疗规定,对清洗后的效果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效果评价
一、医疗器械清洗的意义
医疗器械大多是需要重复使用的,这就要求医疗器械清洗工作符合使用标准。符合标准的能够彻底清晰的质量控制手段能够确保器械重复使用的可靠性和持久性。在清洗环节,还可以对使用过后的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检查,淘汰掉损坏的或者老化严重的器械设备,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同时经过全面的清洗过后,器械上残留的微生物大多数会被消灭,在经过专业的效果评价后,确保这些器械符合使用标准,给在实践应用时提供保障工作。近年来我国也对器械清洗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筛选,压力蒸汽下的灭菌更加彻底,清洗不够干净的器械在经过灭菌环节后,大多数的微生物会被消灭,但是依然要进行微生物阳性检验,合格的就可以投入使用。因为器械清洗的质量会严重影响后续的灭菌效果,必须提高国内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
二、清洗的质量控制原则
进行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控制时需要注意生产过程清洗的质量控制和末道清洗的质量控制两个环节。但是在进行器械的清洗时必须根据自身的清洗条件来保障最佳质量控制,根据不同设备的清洗要求制定出不同的质量控制方法。
2.1 生产过程清洗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最基本的医疗器械的清洗环节时,也要格外注意整个清洗过程符合清洗要求。在进行器械的清洗时必须要注意那些不能够接触水的部件,这些部件要进行更加苛刻的清洗条件。在清洗后这些器械往往不会立即进行效果评价这一环节,在进行清洁效果的评价时,首先要进行肉眼观察,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在整个清洗过程中都要注重肉眼观察这一最基本的最经济的质量控制手段,但是,再进行检测时必须注意排除检测人员的主观性,争取客观公正的对清洗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和解决手段。在进行较为复杂的器械的内壁清洗时,这就要采用一些清洗手段更精细的清洗手段了,在整个清洗环节肉眼观察就不太适用了,可以进行过程控制的器械清洗和消毒。
2.2 末道清洗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医疗器械的末道清洗时更要注重清洗的技术手段以及清洗流程。进行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往往比医院的常规消毒灭菌不同,常规的末道消毒灭菌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不如预期,对于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一般不会产生某些巨大的影响。而清洗环节则要注重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但是由于缺乏标准的量化标准,必须要依靠多种测量手段进行效果分析,因为清洗不彻底会给设备自身的寿命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医疗器械的末道清洗后,可以通过化学物理及生物显示器来对清洗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测,让那些不易察觉的检测结果变得更加透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清洗质量控制的手段一般都会和经济效益有关,因此不可过于严格,要做到松弛有度。
三、清洗效果的评价方法
3.1 裸眼观察法
这一评价法是目前最基本经济效益最低的效果最明显的观察法。这一方法又称为目测法,作为医院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最佳的方法,适用范围最为广泛,对于大小医院来说简便易操作,但是这也要求检测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观察经验,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某些器械问题公正客观,但是这一方法也就有较大的技术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适用于某些医疗器械的检测,不能量化。
3.2 放大镜观察法
放大镜观察法相较于上述方法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依靠具有一定的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对清洗过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效果评价手段。这一观察方法主要是应用于那些结构较为复杂,器材部件零碎的医疗器械,具有易上手易操作的特点。同样的,这也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丰富的观察经验,对某些观察结果立即做出分析结论,迅速的进行设备的改进,节省分析时间,提高观察精度。
3.3 荧光法
这一技术方法更加先进,测验结果也更加的准确可信。因为血液中存在过氧化氢酶这种物质,就会使隐藏的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使得污染部位发生显色,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洗的检验到哪些部位残留有污染物,从而筛选出清洗不合格的器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这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具备精准灵敏的优势,操作过程也较为简单,但是这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应用于血液污染的器械检测。
3.4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主要是应用生物检测技术手段,是当前最为严格精准的一种检测手段。骨科或者管腔型的医疗器械一般较为复杂,在清洗后可以应用生物膜法进行器械的检验,将人工培养出来的生物膜接种到器械中来,使用规定的清洁剂进行全面的清洗,这样一来就可以立刻清晰的观察到哪些部位不干净,并且经过检测后污染的部位也会被清洗干净。但是这种方法检测流程较为复杂,仍需要技术的改进。
四、结束语
通过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方式、清洗部位以及效果检测方式的铺开论述,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较为落后,无法跟上国际上的平均标准,但是清洗技术以及检测方式在一些领域也在一个很快的速度发展起来。相信经过技术部门和医疗部门的不懈努力,提高这一领域的清洗和检测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华荣,庄莉,陆文君,陈新.敏感指标在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灭菌质量管控中的作用[J].传染病信息,2019,32(05):431-433.
[2]李桂伟.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0):189.
[3]时连芳.全程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210-211.
论文作者:陈赢峰,耿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医疗器械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器械论文; 效果论文; 这一论文; 手段论文; 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