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泛化教学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泛化教学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拓展性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小学英语拓展性教学的意义

上海市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要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为学生提供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课程内容,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课程实施环境。”可见,在小学实施拓展性教学很有必要。

小学英语拓展性教学是指,以英语教学目标为基础,针对教学重点并结合学生特点,在课内或课外增加同类或高一层次要求的教学内容,辅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我学习或合作学习。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每个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发挥自身的潜能,发展自身的个性,发扬自身的长处,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成为未来社会所需求的信息型、求知型人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二、小学英语拓展性教学的实践

1.由单一目标向三维目标拓展

英语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改变了原先以语言知识的传授为主的单一目标,转而确定了以“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不能单单考虑如何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还要兼顾课堂的教学过程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在设定三维目标中的语言功能目标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拓展,让学生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比如,通过学习be动词的过去时,让学生掌握寻找失物的能力,如对丢失物品的描述、丢失物品时间的表达、书写失物招领的能力等。

2.由单元向模块的拓展

《小学牛津英语》每册都有四个Module(模块),每个Module包含三到四个Unit(单元),一个模块是一个大的Topic(主题),一个单元是一个Subtopic(小主题)。比如,在《小学牛津英语》3A的Module2 “Me,my family and friends”中,就包括了Myfriends,Feelings和Families三个单元。教师可以根据模块式的编写体系,在不同年级找准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增长点,进行拓展性教学。

3.教学内容的拓展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教学体系。然而,没有一种教材能够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应在使用教材时,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其具体操作步骤包括:

第一,把握基本的教学内容

《小学牛津英语》具有图文并茂、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等特点,它以“block-building”(搭积木)为编写体系,语言知识不断循环反复;它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创设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信息。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理解教材的基本教学内容,并且比较各年段教材内容的异同。

第二,确定拓展的教学内容

在英语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的今天,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的条件开发各种有用的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拓展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所谓承上,是指教师要熟悉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所谓启下,是指教师要在新内容的教学中渗透或者拓展学生今后将要学习的语言知识。通过承上启下,才能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建立在旧知识学习、掌握和巩固的基础之上。

通常,可以拓展的教学内容包括:

(1)词汇的拓展

小学英语教材中单词都浅显易懂、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根据《小学牛津英语》主题式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拓展同一主题的词汇用于教学,让学生通过横向比较扩大词汇量。比如,在教学“Family member”(家庭成员)时,除了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等称谓外,还可以增加son、daughter、husband、wife等常用家庭成员的称谓。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联想法进行词汇的拓展。在教学水果类单词时,可以让学生说出水果的大小、颜色、软硬、酸甜等特征,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水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句型的拓展

语言表达离不开句型,新旧句型的整合和运用也是一种拓展。比如,可以把“Do you like apples,Kitty? Yes,I do.”转述成“Kitty likes apples.”等等。

句型的拓展要求教师立足教材,突破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组合,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小学牛津英语》3A“Family”这一单元中,教材呈现的新授知识是特殊疑问句及回答,如“Who' s she/he?”“She's my little sister/brother.”为了让学生正确地使用该句型,同时避免一问一答的单调性,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拓展到其他方面,如介绍职业、询问家庭多少成员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有话可说,对话也显得更有意义。譬如:

A:Happy birthday,B.A present for you.

B:Thank you,A.Come in,please.

A:Wow! So many people!

B: Yeah, my mother,father,grandmother,grandfather,aunts,uncles…

A:Who's that girl?

B:Oh,she' s my younger sister.She' s only 5 years old.

A:She' s lovely.Is that your older brother?

B:Yes.He' s an IT engineer.He' s very busy.My younger brother,is a student.My older aunt is a nurse.My younger aunt is…

A: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in all?

B:Eleven.

A:You have a big family!

(3)语境的拓展

语境就是语言的环境,亦称语言情景。语言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离开了语境,语言交际活动就难以实现。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模拟的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所传递的信息,才能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教师在创设语言情景时,要坚持趣味化、生活化和实用性原则,创设既与课程标准相联系,又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代社会的语言情景,如介绍、问候、邀请、道别、祝贺、称赞、寻人寻物、电话交流、购物用餐、出游、运动、社会活动等。

语境创设可以任务为导向,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社会交往实际,创设直观、具体、生动的情景,拓展语言的交际功能,切忌将课文中的对话照章宣读或进行死记硬背式的语言对白,而应让学生举一反三,真真切切地运用语言交流信息和思想。

(4)文化的拓展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提高学生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交际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英语教学必须关注并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英语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交际方式,促进思维发展,为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任何文化都有代表它的形象(images)和标志(symbols)。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识别一些英语国家具有的文化特征、形象和标志,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微软、可乐、白宫,澳大利亚的袋鼠、考拉、悉尼歌剧院等等。作为中国人,更要熟知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春节、长城、龙、饮茶、针灸等。教师要教会学生用世界通用语之一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4.教学方法的拓展

(1)拓展性作业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掌握每个学生的认知情况,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师可将作业分为必做题与自选题两个部分。必做题是基本题,题目来自教材;自选题是拓展题,题目来自课本或课外教辅资料。一般而言,拓展性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阅读作业

《上海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到小学毕业时,学生阅读量应达到10万字以上。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而语言阅读实践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还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由于英语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时空限制,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布置课外阅读作业的方法,让学生“亲密接触”大量的英语材料。在选择英语阅读材料时,教师要考虑和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譬如,向低年级学生布置《牛津英语故事乐园》丛书,向中高年级学生布置《阅读百篇》《妙语短篇》等。教师也可以向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时,可以提出三个不同的要求:第一,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选择题练习;第二,找出文章中的新单词,查字典,写词义;第三,复述文章主要意思。学生可以自己决定选择并完成其中一项或两项作业。这样可以降低困难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压力,让优秀学生感到有挑战性。

②视听作业

学生的英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学生接触了大量的视听材料后,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会有很大的提高。《上海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到小学毕业时,课外视听量不少于80小时。如今,各种媒体都在积极提供英语教学资源,这对于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虑到小学生词汇量不足的限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卡通片或儿童片作为英语视听作业。调查发现,《迪斯尼趣味英语》《花木兰》《101斑点狗》《哈利波特》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原版片,特别受到学生们的青睐。这些英语原版片语言地道、内容有趣,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这些英语原版片的内容既与教科书相关联,又有适当的扩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2)拓展性活动

①研究性学习(project learning)

要学好英语,必须先了解、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研究性学习不仅让学生走出课堂,为学生增强目标语国家的文化意识提供了渠道,而且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基础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等理念。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下面以西方习俗探究和中西文化对比为例。

例一:西方习俗探究

圣诞节是英语国家的一个重大节日。笔者曾给三年级学生布置了“圣诞节习俗及其他”的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在两个月内自主、自动地完成这项研究。学生们分成六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每一小组的组长是课题研究核心组的成员,同时负责指导、组织组员开展活动。本次研究过程从选题到立题,从教师指导到学生自主活动,分层递进,由易到难,从寻找资料、筛选资料到编辑网页和小报,最后以电脑网页和电脑小报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身穿红衣服、满脸白胡子、乘着雪橇、爬烟囱给孩子们送礼物的圣诞老人,挂满礼物、缀满星星的圣诞树,圣诞袜,圣诞花,圣诞大餐等,都成为了学生们成果汇报的内容。在本次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仅从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节的庆祝方式等方面受到了英语国家文化的熏陶,更为重要的是,本次课题研究极具开放性和发展性,虽然无法从圣诞节的“一斑”全窥西方文化的“全豹”,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在润物细无声中,他们的文化意识得到了提高。

例二:中西文化对比

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如服饰、餐桌礼仪等的对比。在学生完成课题研究期间,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英美文化的实物或照片予以展示并说明,这不仅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目标语文化,进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而且加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营造英语氛围

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的创设,为了营造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在布置走廊、英语角、宣传栏、墙报、英语活动室等时,张贴和介绍英语格言或英语国家的著名人物,做到“让每堵墙都说话”。学生随时可看到、听到、接触到有关英语文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另外,还可以利用“English Club”(英语俱乐部)、英语广播、英语电视台、校刊、英语专栏、定期开放的英语图书阅览室等,为营造英语氛围增添亮丽的色彩。

③组织英语文化节

随着教育的不断开放,校际间的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笔者所在的学校以校际国际交流为契机,组织了内容丰富的英语文化节,从而使学生增进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加强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接触,增加世界多元文化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国际交往、合作、创新的能力。例如,在英国师生访问我校期间,我们举办了“我是中英文化小使节”的英语文化周活动,让中英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同时,通过收集信息、举办讲座、开设论坛、知识竞赛、技能展示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英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和风土人情,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并让学生进一步真切体验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操。

5.教学手段的拓展

计算机网络、数字化多媒体等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大大丰富和拓展了教学手段,同时也为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获得、搜集、总结、提炼信息,实现趣味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

(1)趣味学习

信息技术通过图文和声像并茂的多媒体界面,提供生动的语言和逼真的交际场景,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场景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体会真实的日常生活,身临其境般地全方位体验英语社会与文化。

在教授《小学牛津英语》五年级上Module 4 Unit2 “Butterflies”(蝴蝶)时,教师先通过美妙的梁祝音乐导入课题,再用flash将蝴蝶一生的不同阶段逐步演示出来,并下载飞蛾一生的小游戏等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蝴蝶的一生,多种感官的刺激(耳到——听纯正自然读音和美妙音乐;口到——操练课文或师生及生生交流;手到——操作键盘玩游戏;心到——接受知识作出反馈)消除了心理障碍,使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高效率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兴趣、情感、动机等潜力因素的增强,促进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

(2)自主学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资源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除了学生手中的教科书、指导用书和学习辅助读物外,各种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及网络资源都随手可得。所有这些不仅包含了原汁原味的语言文字资源,而且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图像、声音和动画。网络英语课程资源能利用丰富的视频或音频资料、快捷的信息检索与查询工具等,将当代英语国家最新、最流行、最活泼的语言与表达方式及时地展示给广大学生。比如,泡泡坊(www.popofun.com)网站提供了许多配有动画和音乐的英语歌曲、儿歌和阅读资料,丰富了课程资源,让学生乐于接触英语、感受英语、掌握英语。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更广泛地联系现实生活,曾经是传统教学中难以轻易实现的,但网络使这种可能已经成为现实。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繁多、时效性强等一系列的特点以及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强大的检索功能,使得学习者可以更为高效地检索有关信息,并获得信息判断、筛选等能力的锻炼,英语教学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拓展了学习内容,延伸了学习时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

三、小学英语拓展性教学的一般要求

1.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兴趣是转化成持久情感态度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拓展教材中“能使学生发生兴趣的内容”,采用游戏活动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

2.生活性

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代特点。如果提供的语言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能力有较大的距离,应该选用其他的语言材料取而代之。

3.知识性

一方面,拓展的教学内容要地道,表现形式生动活泼,能使视听说、读写做等语言技能训练到位,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拓展的教学内容要与教科书相关联,并适当地加以延伸,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

4.实用性

教师应以人的活动为主线,以话题为单位,对材料进行有条理的分类。同时,还要提供真实语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得到综合提高。

5.适切性

拓展教学内容时,教师必须注意它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可以以课本为主,适当拓展,但是难度不能太高,语言输入量务必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之,通过小学英语拓展性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语言实践活动,活化书本文字,活现教学情景,师生之间展开有实际意义的话题交流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标签:;  ;  

小学英语泛化教学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