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论文_罗美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论文_罗美娇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罗美娇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强调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新课标的理念不难看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语文教学只重工具性的模式逐渐转向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模式。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素养;培养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这不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人文素养的渗透,还要注重和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需要注意,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互统一的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得以工具性为基础。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其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这也是任何阶段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很多观念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从而伴随其一生。语文教学不仅仅为了培养学生学会某种技能,不同于数学教会学生进行各种运算,也不同于英语教学要教会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语文教学其实是一种价值的输出,每一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对于人和物以及这个世界的看法及观点,对于这些观点的理解与接受,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而这些最本质的东西将会伴随学生一生,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二、学生人文素养的差异

1.学生人文素养的差异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难看出,那些对语文学习感到有困难的学生往往是人文素养比较欠缺的学生。人文素养看似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实就是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对于作品中要传达的观念、内涵的一种感知能力。很多学生表示读不懂一些文章,这首先可能是由于这些学生的知识面不够,理解文章有障碍,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学生的文化底蕴不够,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学习是一个感知与熏陶的过程,好的文学作品是对学生内心的一种洗礼与沉淀,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的前提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2.因材施教

学生之间由于语文基础的差异,同时每一个学生在个性、学习习惯、悟性上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基础很好的已经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学生,在已经基本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更多地鼓励他们阅读课外读物,也可以鼓励他们思考探索,对于文章的意蕴提出自己的见解及看法。一篇文章到底表达了什么思想,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也不存在正确答案,教师切忌限制学生的思维,灌输给他们某种价值或观念,而应当更多地鼓励他们思考,启发他们自己认识世界,当然,如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也应当及时矫正。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要更多地给予辅导,也要很好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及学习的兴趣,带领他们一同领略语文的美,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途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通过以下有效途径。

1.剖析教材,引导学生欣赏文章

课本作为教学过程的首要资料,教师应当很好地对其加以利用。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教育意义及存在的价值。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更好地去读懂课本、挖掘课本。教学过程中,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蕴及内涵,首先教师要对每篇文章的背景知识进行相应讲解。课本中很多文章是文言文,发生在很久以前,通常作者写每一篇文章都会有特定的背景因素,可能是被贬谪也可能是因为战乱流离失所,这些特定的背景条件才酝酿出了这些文章。清楚地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教师只有对文章准确把握,学生才能领会到文章的主旨及内涵,才能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其人文素养。

2.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对于语文教学,教师很有必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课堂上的知识毕竟有限,很多知识的获取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阅读而得到的。很多名著中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学生如果能尝试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入手,逐渐培养阅读兴趣,直到爱上阅读,这个过程无疑可以让学生收获很多。课外阅读的另一个益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对于不同类型文化的感知,这些能力都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广阔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一篇未知文章的主旨,对于文章也能有更好的鉴别。课外阅读是教师应当大力鼓励的,它有太多潜在的益处,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3.因材施教,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学生之间由于已经形成的语文基础的差异,同时每一个学生在个性、学习习惯、悟性上也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基础很好的、已经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学生,在课本知识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更多地鼓励他们阅读课外读物,也可以鼓励他们思考探索,对文章的内涵提出自己的见解及看法。一篇文章到底表达了什么,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不存在正确答案。教师切忌限制学生的思维,灌输给他们某种价值或观念,应当更多地鼓励他们思考,启发他们自己看世界、认识世界,当然如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也应当及时矫正。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要给他们更多的辅导,培养他们的信心及学习的兴趣,带领他们一同领略语文的美,让他们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传统的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学生正处在生机活泼的年龄,善于模仿,敏于思考,从传统文化中吸纳人文精神,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素养和健康的人格品质,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坚定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并对他们的课堂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很关键的部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精读课本内的文章,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更多地涉猎课外读物,因为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形成的重要前提,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心田.谈语文教育的六个新理念[J].当代教育科学,2003(02).

[2]刘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7(04)

论文作者:罗美娇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论文_罗美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