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处理论文_刘朝晖

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处理论文_刘朝晖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广州 510510

【摘 要】探讨PICC临床应用中出现感染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PICC、感染、处理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导管沿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尖端达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治疗的重要条件。但作为一种入侵性操作,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穿刺处皮肤感染仍是主要的并发症,诸多学者对感染的原因与处理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现综述如下。

1感染源

1.1皮肤:置管穿刺破坏了人体皮肤天然屏障,为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一个路径;如果置管时皮肤消毒不彻底,微生物移居皮下组织和血液,增加了发生感染的机会。处理:穿刺前清洗穿刺上肢,严格穿刺点消毒,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20cm。

1.2导管:在能够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最少腔的导管。较细的导管使其周围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就越大。

1.3护理人员的手:操作前后洗手不规范,洗手时间不足,都可引起相关性感染。处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戴手套前后需严格手部皮肤清洁。

1.4输入的液体与种类:PICC常用于输注刺激性、高渗性药物,分子颗粒容易粘附在导管壁形成天然的培养基,在药物配制过程中也可带入细小微粒造成感染。处理:输液完毕或在两次输液之间应冲管,避免药物残留在管壁。

2.感染途径

2.1环境:置管环境应清洁、明亮,消毒30分钟。处理::设立完整的PICC置管及维护室能帮助降低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2.2温湿度:夏季温度高,患者出汗多,穿刺点周围皮肤受汗液污染,贴膜易卷曲松动,出现穿刺点感染,或经皮下入血,引发静脉炎。有学者研究,室温在10-15℃,10天更换敷贴也未出现局部感染现象;室温超过20℃的条件下,贴膜更换时间不应超过5天;温度超过30℃,贴膜更换时间英限制在3天之内。处理:应告知患者避免运动,减少汗液的分泌,随着温度的升高,也应缩短更换贴膜的时间。

2.3.穿刺技术:护理人员操作时技术不够娴熟,穿刺后局部出血未及时清理或清理步到位,渗血可使贴膜予皮肤分离,增加细菌入侵的机会。处理:操作者需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获得PICC操作资质,具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4无菌技术:由于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若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容易导致细菌滋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建立最大的无菌屏障;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戴手套前后需严格手部皮肤清洁,操作者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穿刺点皮肤消毒直径20cm,体外导管需完全覆盖在无菌的透明敷贴下,避免微生物污染导管。

2.5 PICC的维护:

2.5.1更换肝素帽:揭开固定正压接头的胶布,卸下旧接头,用消毒液棉签消毒导管接头外壁2次,并消毒导管接头下皮肤,连接新肝素帽,一般肝素帽每周更换一次,如果肝素帽内有血液残留或完整性受损需及时更换。

2.5.2冲洗导管:首先确认导管的通畅性,三向瓣膜导管抽回血,前端开口导管抽回血不超过圆盘,用大于10ml生理盐水注射器脉冲式冲洗导管,即推一下、停一下,再用肝素盐水5ml正压封管,推注肝素 盐水剩下0.5-1ml,针头针尖退至肝素帽内,针尖斜面向上,边推边退,推注过程中拔针。

2.5.3:更换透明敷贴:

2.5.3.1去除敷贴外胶布,用拇指轻压穿刺点,自下而上去除原有敷贴

2.5.3.2评估穿刺点,洗手,打开PICC换药包,戴无菌手套

2.5.3.3左手提起导管,右手持第一根酒精棉签,避开穿刺点直径1cm处,顺时针消毒;第二根酒精棉签逆时针,第三根酒精棉签再顺时针。再取第一根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导管;第二根碘伏棉签逆时针消毒、同时左手翻转导管;第三根导管再顺时针消毒皮肤导管至圆盘,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20cm以上。

2.5.3.4固定导管:用第一根胶布固定圆盘,无张力放置透明敷贴,用手按压导管边缘及透明敷贴四周,使其紧贴皮肤;将第二条胶布蝶形交叉固定圆盘与透明敷贴;第三条胶布贴与透明敷贴下缘。一般导管摆放成C或U形。

2.5.3.5在胶布上记录导管置入时间和更换时间,贴与透明敷贴上缘。

3.个人因素

3.1患者的年龄:婴幼儿和老年患者易发生感染。

3.2相关疾病:过敏体质、免疫力低下者,发生感染的机率大。处理:过敏体质者,预防性使用抗炎、抗过敏药物

3.3血管原因:PICC穿刺最佳选择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头静脉。因为贵要静脉粗直,且静脉瓣少;肘正中静脉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头静脉前粗后细,而且进入无名静脉时角度较小,增加送管难度,导管易打折或反折。

4感染的处理

4.1观察局部症状,监测体温,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和解热镇痛剂。

4.2加强穿刺局部换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PICC置管后24h需要更换敷料,如敷贴卷曲或潮湿,肝素帽内有血迹,随时更换。

4.3注意病房通风换气,定期紫外线消毒。

4.4局部涂以喜疗妥、或六合丹中药外敷,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

4.5若局部症状处理后症状不减,考虑拔出导管做细菌培养。

5小结

综上所述,PICC的置管操作,贴膜的维护,个人因与感染有相关性,并且熟练的PICC穿刺技术、整个过程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有效的固定方法与冲管封管方法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丁小容,范爱飞,罗捷,等.2011.两种不同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对比.中华全科医学,9(6):979-980

【2】. 高秀敏.2010.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护理实践与研究,7(14):99-102

【3】.彭莉贞,夏为书,刘毅,等.2011.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护士进修杂志,26(9):801-802.

【4】.邵桂芳.2009.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探索.中华中西医学杂志,7(4):891.

论文作者:刘朝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  ;  ;  ;  ;  ;  ;  ;  

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处理论文_刘朝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