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民族因素分析_军事历史论文

转型期民族因素分析_军事历史论文

转型期民族因素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转型期论文,探析论文,因素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巴塞罗那25届奥运会开幕式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以其服饰、步态,向世人展现了生活在当今时代世界各地千百民族绚丽多姿的风彩。他们超越政治、种族和民族障碍,共同生活和比赛,生动地体现了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主题。与此同时,萨拉热窝上空硝烟滚滚、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将由民族矛盾而激化为相互残杀的流血战争的图景展现在世人眼前,使人们不能不对愈演愈烈的民族冲突引起警觉。

一边是生动场面所体现的民族和解、一体化、族际接近、一致等等;一边是流血内战所反映的民族矛盾、民族冲突和民族主义高涨等等——它们均为社会发展至当今时代的产物,又各自对当今世局的变化产生着影响。本文中将它们统称为民族因素,不仅是为着论证的方便,更主要是因目前在民族理论中暂时还找不到更恰当的专门术语,而时代却提出了研究这个新课题的必要性。

一、90年代世界大局发展的一个重大动向

当今时期,正处在旧格局解体新格局形成的转型期。1989年至1992年,仅三年时间,东欧剧变、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国家分裂等等不一而足,令人眼花缭乱——几年的变化超过了前45年的变化。而随着戈尔巴乔夫的下台,俄罗斯三色旗的升起,随着苏联,这个二战之后近半个世纪来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的消亡,支撑雅尔塔体制的两极格局也就彻底瓦解了,同时预示着多极格局将有可能出现。

而这次的格局转换方式却是“史无前例”:从最早的国际形势缓和、裁减军备,到后来东欧巨变、两德统一,到苏联社会动荡、最后联盟解体,似乎无一不是由苏联所引发、由苏联所主动促成的。而且引人注目的是,不少事件,包括苏联瓦解本身,都同“民族因素”直接相关。诸如民族对立、民族争端、民族骚乱、民族纠纷、民族矛盾、民族冲突、民族危机、民族分裂、以及民族主义高涨等等。几乎自始至终贯穿于苏联解体的前后过程。民族主义浪潮不仅席卷了东欧,而且在西欧迅速抬头和蔓延,甚至德国纳粹的极端民族主义也公然复活起来。这个动向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有位学者认为当前这种在极为广大范围内的民族、种族、宗教及领土纠纷等等矛盾、冲突基础之上形形色色民族主义的重新抬头是世界大局发展的一个重大动向。这位学者谈到90年代世界大局有三个重大动向:第一,苏联剧变和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第二,在新科技革命和综合国力竞争基础上,世界经济、政治(还有部分军事)的多极化;第三个重大动向,便是上述民族矛盾的激化和民族主义的重新抬头。①今年上半年世界形势的发展已经证实了这位学者去年年末的论断。

二、世局的历史演变与民族因素

曾经给欧洲带来过巨大灾难的两次可怕的世界大战的起因都与民族主义相关,这一点人们是记忆犹新的。被视作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火线的1914年6月萨拉也夫事件就发生在现今的萨拉热窝城。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也夫,而军事演习又把当时已成为南部斯拉夫人色取民族统一核心的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人,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认为斐迪南此行目的是为扩大奥匈帝国版图、强化奥匈帝国统治和扼杀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运动。在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军人团体“黑手会”(又称“不统一毋宁死”)的组织下,几名塞族青年刺死了斐迪南。德皇威廉二世闻讯后疯狂叫嚷:“这是千载一时的机会!”在德国怂恿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提出条件苛刻无异于要求其放弃主权的最后通谍,尽管塞方如期答复并表示基本接受通谍要求,但奥方声称未获满意答复,宣布立即断绝奥、塞外交关系,随即就对塞正式宣战。这样,萨拉也夫事件就被帝国主义者当做伺机寻衅的借口,一场以欧洲为主要战场,以德奥集团为一方、英法俄集团为另一方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大厮杀便开始了。这场持续4年零3个月之久的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空前的大破坏,战争中阵亡人数为1000万人,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人数的总和。物质损失更是空前,这场战争的总消耗据估算达260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从18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整个世界所有国家债务总和的6.5倍。②

一战结束召开的巴黎和会(1919年)和华盛顿会议(1921年)上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没有给世界带来多少年和平,苛刻的条约没能长久制止战败国德国的复兴。到三十年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连串侵略战争,进而扩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民族沙文主义、民族复仇主义等等曾经是它们为实现其侵略目的进行欺骗性反动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希特勒早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就鼓吹日尔曼人是“优秀种族”,主张“优胜劣败”,要求所谓“民族自决”,要求扩大德国的欧洲领土,夺回失去的殖民地,建立包括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大德意志帝国”。他上台之后更狂热地宣扬要创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事实上是要通过灭绝犹太人、吉普赛人和其它非条顿人而建立一个种族“纯洁化”的社会。然而愈演愈烈的反犹太主义终于导致了大规模屠犹的惨剧。在希特勒执政的12年中,第三帝国的每座集中营都洒满了犹太人的鲜血,堆满了犹太人的白骨。墨索里尼上台之后也颁布了《种族宣言》,任意抬高所谓纯粹的“意大利种族”,诋毁其他民族为“劣等民族”。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则大肆宣扬日本成为帝国主义乃是顺应了日本的“民族性”,“殖民事业之扩张,……乃国民性之正常发展所在。”③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推行的是最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日军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掠抢、无恶不作,侵占平、津,使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侵占上海,放火烧房半个月以上,毁街数公里,在南京更制造了惨绝人 的大屠杀,被害者至少30万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自1939年至1945年历时6年,战火蔓延欧、亚、非三大洲,先后有60多个国家占世界4/5的人口卷入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更为巨大的灾难,死亡人数超过5000万,财产损失总共达4万亿美元。④

两次大战造成的历史上空前的浩劫深深折磨了人类,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伴随血淋淋的法西斯专政,人们在忆及时常常心有余悸。曾经担任德国外长18年之久的根舍,今年5月离任前通过柏林广播电台表示了他对目前重新抬头的极端民族主义的忧虑不安。他说,极端民族主义曾经给欧洲带来了两次可怕的战争,那样的灾难决不能重演。他呼吁欧洲摈弃极端民族主义,共建一个和平的未来。

诚然,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也夫事件,二战期间人类被置在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恐怖的威胁之下。但是两次世界大战由极端民族主义“带来”的说法却并不确切。纵观历史,两次大战都是帝国主义大国争霸发展的产物。一次大战,是由于老的三强英、俄、法占有了世界殖民地领土分割的绝大部分,在瓜分世界斗争中拥有显著优势,而新崛起的三强德、美、日面对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的现实,强烈要求按资本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经过错纵复杂的斗争,形成了德、奥、意和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在展开军备竞赛、国际局势日趋恶化、战争危机和局部战争频频发生的情况下,萨拉热窝城内的一声枪响而导致爆发的。二次大战,是由于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是大国按实力达成的暂时妥协,但是并不能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随着日、德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在英、美、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的纵容姑息下,德、意、日在全世界刮起一股法西斯旋风,继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之后而全面爆发的。

上述两次大战和在它们之先的反拿破仑战争三场大战,都打破了世界原先的格局,然后,几个大国在有关的国际会议上讨价还价,划分热力范围,重绘政治地图,确定出世界的新格局和新秩序。

三、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民族因素

二次大战之后长期存在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组成东西两大军事集团进行激烈对抗、左右整个国际形势的两极格局。在此期间,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是世界发生的最重大事件之一。第三世界的崛起打破了两极争霸的战略格局,是促使当代世界由两极向多极演变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然而,两极格局的根本改变及停止存在,是由于苏联的急剧衰落和最后的解体。

促使苏联发生巨变,是其内在深层的原因,如由于体制僵化、对外不开放和追求霸权而没有把经济搞上去;加上国家政权严重脱离群众,降低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国家的疑聚力;在民主化和公开性的口号下,放弃了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为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颠复活动打开了缺口,等等,不过民族问题处理不当,急骤激化,导致民族分裂主义急剧膨胀和失控这一点,同苏联的解体更有必然和直接的联系。

原苏联的大地上生息繁衍着100多个民族,1985年前各民族间已有积怨,但尚可安度日月。从1986年12月阿拉木图爆发民族骚乱和1987年纳戈尔诺一卡拉巴赫自治州的武斗开始,民族冲突便时有发生,但还仅限于族际间的冲突。1990年3月份立陶宛首先宣布独立,一年后(1991年)除俄罗斯之外,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都已自行独立,苏联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在此过程中;“8·19事件”之后乌克兰宣布独立,对于联盟的解体是最致命的打击。乌克兰是苏联的“半壁江山”,工业发达,农业是“粮仓”,尤其乌克兰人属东斯拉夫人的一支,与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几百年来它们一直是联结在一起的。所以乌克兰宣布独立,受震动最大的是俄罗斯。尽管戈尔巴乔夫“8·19”之后刚一恢复总统职务就立即搞新联盟条约,并几次恳切表示如果联盟解体他就辞职,但乌克兰的全民公决,克拉夫丘克宣誓就任总统和宣布废除1922年12月30日建立苏联的条约及拒绝签署新联盟条约,都表明了局势已经无法挽回。就这样,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宣布成立,苏联便随之正式解体。

苏联消亡如此之快,人们始料未及,而那些引发苏联解体从而导致两极格局解体的民族矛盾、民族冲突,在联盟解体后不仅未见减弱,反而一直在持续下去,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和加剧。在此同时,原先在欧洲一直就存在,但在冷战时期服从对抗需要而被抑制,冷战结束后又立即抬头和蔓延起来的以民族分离、民族复仇等为表现形式的民族主义浪潮规模也在逐渐增大,势头日益猛烈。

让我们还从原苏联谈起。自1991年12《阿拉木图宣言》宣告独联体建立之日起,它便被民族冲突紧紧地缠住了,叶利钦面对的是原先将国家联合在一起的疑聚力被民族主义所取代这样动荡不稳的局面。首先,乌克兰和俄罗期在军队,尤其是黑海舰队问题上,在放开物价问题上,在克里米亚归属问题上矛盾尖锐,一直争吵不休。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今年5月份甚至断言,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分歧可能演变成一种“南斯拉夫式的解决办法”,是“在独联体各国中间出现克罗地亚式关系的第一粒火星。”其次,已经持续冲突流血四年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阿塞拜疆和毗邻的亚美尼亚为争夺纳——卡州双方剑拔弩张,冲突日趋激烈,已呈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外国(如北约、土耳其、伊朗等)的介入使局势更为复杂。再有,俄罗斯联邦本身也已经受到了使独联体处于瘫痪状态的同种病毒的侵害,面临着民族主义的威胁,联邦内的自治共和国也在谋求独立。1991年在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独立问题上曾经发生武装冲突,同年8月科米自治共和国宣布了自己的“独立宣言”1992年3月鞑靼斯坦自治共和国举行公民投票赞成自治。一些少数民族——鞑靼人、巴什基尔人、乌德摩尔梯人、楚瓦什人等等纷纷要求取得主权地位并享有与俄罗斯人同等的权利,在一些城市内因族际关系紧张而出现了事端。除俄罗斯之外,前苏联一些共和国内部也出现相类似情况,如格鲁吉亚爆发的南奥塞梯危机和阿布哈兹冲突等。此外,在前苏联的各共和国之间,除了俄罗斯——乌克兰争端外出现了裂痕。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大俄罗斯主义也有死恢复燃的趋势。

简言之,从已经不复存在的苏联继承下来的民族冲突、民族争斗自独联体成立以来就一直缠住它不放,已经威胁到了独联体本身的生存。

再来看东欧,民族主义的浪潮席卷了东欧各国,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如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由于捷克民族主义与斯洛伐克民族主义严重对立,今年6月20日已宣布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的解体,这个地区已被称为“动荡欧洲中又一个不稳定的小岛”;在罗马尼亚,民族主义浪潮甚至掩盖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罗不但谋求同原苏联的摩尔多瓦共和国实现统一,而且还要求乌克兰归还其北部的布科维纳和南部的比萨拉比亚地区(这两个地方都是1940年划归苏联的);保加利亚的土耳其族和马其顿族“对所在地区格成了潜在的危险”;匈牙利对在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居住的匈牙利族籍少数民族忧虑重重,感到严重不安;等等。一位东欧的外交官这样说道:“在东欧,被大多数政党煽动起来的日益强烈的民族主义取代了人们热切期望又越来越难以实现的梦想——经济福利”。

再看昔日的南斯拉夫,至今已经一分为五:1991年9月-10月间,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率先单方面宣布独立;而马其顿举行了全民公决也宣布为“独立主权国家”;随即,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议会宣布波黑为民主主权国家;今年4月,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成立,至此,原南斯拉夫已经解体为五个独立的国家。而且,1991年6月克罗地亚宣布独立之后,从7月中旬开始克境内便内战不断,历史上族际怨仇很深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两大民族间的矛盾激化成了流血冲突,并且不断升级,持续达7个月之久,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大陆规模最大的战争,至少夺去了一万多人的生命今年4月份开始,战火又扩大至波黑,波黑的三个民族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为争地盘动用了飞机、坦克、大炮、火箭等等轻重武器,战火愈烧愈烈,截止6月中旬,已有7500人丧生,数万人受伤,35万难民流离失所。在此同时,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科索沃自治省的阿尔巴尼亚人也一次又一次地搞分裂活动,虽被平息,但并未罢休。阿族反对党已宣布科索沃为共和国,并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因而该地区又可能成为南危机的又一热点,民族矛盾成为酿就南斯拉夫危机的一大原因,而持续不断的内战又加剧了民族间的仇恨。冲突的影响已超越本国范围,威胁到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再看西欧。苏、东剧变之后,欧洲从此便进入了多事之秋,始于原苏联的共和国的民族独立风潮不断向欧洲中西部曼延,原南斯拉夫克塞两族的残杀又将民族矛盾推到了顶峰,当前,这般民族主义浪潮正在向西曼延,已经波及到了西欧诸国,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民族排外。在法国,极右政党国民阵线把失业严重、犯罪率上升等社会问题统统归咎于“移民入侵”;在德国,发生了公开袭击外来移民,接连造成流血的事件;意大利的右翼党派主张以绝对排斥移民的办法来增加意公民的就业和福利;比利时和奥地利的一些党派把排外矛头直指来自非洲和亚洲的有色移民。更为严重的是德国的共和党竟然复活和举起纳粹的旗帜,在柏林、波恩等地组织集会、游行。公开叫嚷要为纳粹分子翻案。民族主义的膨胀已对西欧各有关国家的政府构成一种冲击,在国家的大选和地方选举中极右民族主义政党得票率明显上升,在议会里的席位也在增加,因而对有关各国政府政策的干挠也会增强,使之或多或少向右倾斜。

总之,欧洲人称之为“七头蛇”、“老魔鬼”的民族主义已从二次大战后冷战时期的被抑制状态中“解放”出来。正由东向西在欧洲肆无其掸地蔓延,以至使在东西对抗冷战时期长期保持着相对稳定局面的欧洲,在原来世界上社会动乱和武装冲突基本上都集中在那里的第三世界冲突相对减少、热点也在降温的情况下,反而成为了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

四、世界整体化、经济国际化和民族一体化趋势

综上所述,民族主义是两极格局体打破了旧的力量平衡而带来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之中一个突出的不稳定因素。这许多因素势必造成一些国家间的关系紧张、各种局部动乱以至武装冲突。前苏联以及原南斯拉夫,还有一东欧国家的局势,已对欧洲及整个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同时,原先就存在的南北矛盾因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而进一步加剧;而且,西方国家之间矛盾的发展又引起新的动荡和冲突,等等。所有上述矛盾和因素相互交错,就使得当前的世界很不安宁,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是这不安宁的主要根源。

二次大战之后,长期存在两极格局,现在一个超级大国已经消失,另一个超级大国实力也已今非昔比。去年的海湾战争还只是短暂的局部战争,美国就已独立难支,已要求别国来支付战费,更何况打世界大战。前面已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发动,而今天殖民体系已经瓦解,已无殖民地可供瓜分。更主要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深深教育了世界各国人民,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警惕性。而社会主义力量、第三世界的存在和西方国家人民的觉悟,等等,都是对世界战争的有力制约。所以,可以认为,上述已经存在和可能出现的紧张动荡和冲突热点,只是一股逆流,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时代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主题。

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并不简单地是前几次世界格局演变之前多极化的历史重演,有一个相当重要的背景,这就是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指出过:世界是一个大市场,整个世界应是相互依存的。⑤江泽民同志今年4月份这样说道:“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已愈来愈认识到大家生活在一个互相依存的世界里。”⑥当今世界各国,特别在经济方面,在相互竞争条件下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依赖正在日益增强,已具有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商品、劳务和资金的国际流通,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的扩展,世界贸易的增长,也越来越高于经济的增长,而资金的流动又更快于贸易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全面国际化还体现在区域集团化趋势的显著加强。如欧共体虽则步履艰难,但正朝着实现统一的大市场、实现12个会员国之间经济国界不再存在、货物、资金、服务能够自由流通这样的目标前进;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今年已经建立起了北美自由贸易区,而后还准备不断向南延伸,以实现建立全美洲自由区的设想;亚太地区的集团化动向更加活跃,日本同“四小”、东盟已形成一个事实上的经济联合体;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如拉美的南锥体、东盟自由区等等。这些区域集团虽有保护倾向,但都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扩大同其他集团的经济联合,从长远看,它们将加强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并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阶段。故此,从当代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这个趋势来看,苏联的变化、南斯拉夫的分裂、以及引发国家分裂的民族主义浪潮,等等,均同这个大潮流相逆。那些分立的国家和地区已不得不在承担由于经济联系被割断所造成的恶果和痛苦。

从宏观上看,世界历史呈现为各地区各民族相互闭塞的分散发展逐渐演变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发展这样的客观过程。具体说,15、16世纪开始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整体,归根到底,世界联成一个整体,乃是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物。生产的发展引起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产生了产品交换,交换的发展导致了资本的出现,资本把市场扩展到世界范围,而大工业最终形成了世界市场。正是这个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经济运动,打破了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的分散孤立、闭关自守,逐渐把世界联成为一个整体。二战之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便使人类社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统治的加强,使得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尤其是现代国际垄断组织跨国公司和多国公司的大量出现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彼此资本渗透的加强,使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存关系愈益愈密切,这样,在经济生活全面国际化的基础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愈益明显。在此背景之下,伴随着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迅猛增长,闭塞与隔绝迅速突破,文化日渐扩散与汇合而行进着的民族和解、民族过程一体化、族际接近乃至融合等等的步伐也愈趋明显。如今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即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上,178国领导人同处一堂、共谋治理地球良策,这一举动本身便体现着世界各国各民族对环境问题的共识。再如在反毒斗争上广泛的国际合作也反映着对反毒问题的共识,等等。而标志着冷战结束、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抗消失的两德统一,朝鲜北、南双方相互对话、统一进程开始、双方同时被联合国接纳、以及半岛缓和趋势的出现,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下祖国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再有,非洲正在进行的由较小的民族单位聚合为大的民族单位、由小的族体的民族聚合过程,等等,均明显地展着民族过程一体化的步伐。

上述在世界整体化、经济国际化背景下民族和解、民族过程一体化、族际接近、融合等等的进程,是符合当今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主题的,对于世界局势的相对缓和、稳定,对于促进经济的交流合作、及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圈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关于“大中国圈”经济区的战略得到了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关心,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华裔尤为积极支持。这当然是由于大陆具有劳力、能源资源、科技、市场、产品制造和运输等优越条件以及有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而台、港则具有资金、信息、航运、经济管理和销售方面的优势。三方经济有很大互补性,而共同联合起来必将增强共同的对外竞争力,使整个大中国圈的经济迅速发展。然而,促使三方大规模合作的,除去经济,还有地理等因素外,难道不包括振兴整个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共同民族感情这个因素吗?

简言之,在论及当今转型期的民族因素时,是不应将民族过程一体化和族际接近、融合这一趋势忽略掉的,尽管其进程在大多数地区还极其缓慢,甚至难以觉察。

五、挑战与机遇

上面已对社会转型期的民族因素作了简单的历史回顾与现实的考察,至此,是否可引出这样三点结论:

(一)当代民族主义势力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这同西方故意扶植和利用这股势力,对社会主义进行反攻倒算,从而推行资本主义体制有密切关系。西方视苏联崩溃、东欧剧变为西方制度的胜利,在苏联、东欧剧变之后,必然会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加大压力。而为对付生存有56个民族的中国这个多民族大国,又必然会借助于民族分裂主义这个武器。故此,对于当今已成为90年代世界大局一大动向的民族主义浪潮的泛滥和蔓延,必须冷静观察,务必倍加警惕。

(二)然而,对于少数西方大国来说,当今时代已不是过去由几个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它们内部实力下降,外部受到多方力量制约,已经难以为所欲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本身陷于经济衰退的困挠,对于许多事情不仅力不从心,而且愈来愈暴露出其地位的软弱。世界总的说来虽不安宁,但与欧洲的动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去年以来,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建国以来最好的。因此,国际环境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说来,有挑战,也有机遇。当代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侯都更加强烈地认识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无论如何要抓住这一新的机遇发展自己,再不可让发展良机失之交臂,而后追悔莫及。

(三)两极格局解体,世界舞台上正由“军事争霸战”换成“经济争霸战”。虽然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仍然存在,并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但以经济科技、社会机制和智能等等也即“综合国力”竞赛为主要内容的另一种“大战”日益成为主流,增强“综合国力”无例外地成为各国调整改革的总体目标。在这场争夺“综合国力”优势,特别是经济和科技优势的新的大战中,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最为紧迫和现实的挑战。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最及时不过地提出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已在全体中国人中引起强烈共鸣。现在的中国,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我们中华民族必须抓住经济发展良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速经济发展,尽快实现经济起飞,以使自己在这场席卷世界的“世纪之战”中站稳脚跟,保持不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需要深刻认识世界,从而更深刻认识自己,把我们全民族的事业推向前进。

注释:

①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郑必坚同志的文章《史末年首话全球》,《人民日报》载1991年12月10日

②美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341-342页。

③金重远著《炮火中的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页。

④黄鸿剑主编:《百年国际冈平》199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第205页、393页。

⑤见中国政府七届一次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

⑥见1992年4月5日《人民日报》。

标签:;  ;  ;  ;  

转型期民族因素分析_军事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