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性别比平衡与和谐社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别比论文,和谐社会论文,迫切需要论文,人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适度的人口数量、较高的人口素质、平衡的人口结构、合理的人口分布以及安全的人口态势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近年来,我国把人口与发展工作逐渐由控制人口数量转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素质、结构、迁移和安全问题。其中,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人口结构当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危及家庭发展,也将极大地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了应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国家人口计生委牵头开展了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2002年,人口计生委与中宣部、教育部等联合下发《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意见》,与卫生部、药品监管局联合下发《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2003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试点县由当时的11个扩展到现在的32个,基本上各省都有省级试点县。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有三个重要意义:第一,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明确了人口结构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形成了综合治理的思路,目前有22个相关部委共同参与综合治理行动;第三,在试点过程中探索了新模式,积累了经验。
鉴于目前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严峻形势,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首先,必须认识到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遏制。有五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总体升高态势。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32,属于正常范围。进入80年代以后,呈逐年升高的态势。1982年为108.47,1990年为111.14,2000年为116.86,2005年为118.59,这二十多年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了10,12个百分点。第二,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在高位攀升。2000年以来,B超在农村的普及范围日益扩大,鉴定胎儿性别在许多农村地区不再是难事。因此,农村选择性别生育呈显著扩大之势,是今后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领域。第三,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升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五普”时有了明显升高。第四,一孩出生性别比开始升高。目前,人们对生育性别的选择已由原来的二孩、多孩向一孩扩展,一孩出生人数占出生总数的2/3,一孩出生性别比超出正常值范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第五,民族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普遍升高。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得性别比原本正常的民族地区也进入升高行列,除西藏外,其他民族地区的出生性别比都升至109以上,即便是西藏的个别城市也呈现升高态势。
其次,要实现出生性别比平衡必须标本兼治。在推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动员大众媒体和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女孩和女孩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等;建立同等优先女孩和计划生育女儿户的经济社会政策和利益导向机制,使女孩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受帮助;建立和完善孕产期全程服务机制。加强孕产期全程服务与监护工作,减少和杜绝选择性别引产;严肃查处“两非”行为,督促有关部门对胎儿性别鉴定的设备和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健全制度,加强对医务、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和服务规范的教育培训,严格执行开展引产手术的机构准入许可,加强对技术人员的资质认定,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但长期看,综合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本质问题是性别平等问题,是社会发展问题。第一,出生性别比偏高和性别平等有密切联系,应重新审视性别平等状况对这个问题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妇女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妇女在参政、就业、劳动保障和权益保护等多方面还面临许多挑战,存在许多不平等因素。一位女性的生存可谓坎坷,从未出生时起,就面临着被堕胎、溺死的危险。出生后,她还可能会处于一系列被歧视状态:如果家庭无力供养所有孩子上学,女孩子会被先辍学;在健康资源不足的时候,男孩子优先得到健康照顾;女性就业困难,提拔可能会有更高的要求,女性年老的时候,又要提前退休,等等。
第二,出生性别比问题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必须从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的角度出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就业、教育、土地权益、财产继承等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考虑社会性别因素,从而保护妇女和女童的基本权利,改善女孩生活环境,这样才能使目前人口出生性别比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最终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自然平衡,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和谐发展。
性别比平衡和性别平等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还要看每一个公民是不是平等地享有发展的权利。近年来,我国每年有5.5万个孩子被美国父母收养,其中大部分是女孩子。在国际会议上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在中国女孩子就没人要,国家发展了,女孩子的生存权是不是得到了相应的保障呢?可以看出,性别平等和女性的发展权利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国家文明的进步和软实力的提升。性别失衡还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就是跨边境的拐卖妇女儿童问题,这些都对我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审视中国性别平等现状,对有关社会政策进行分析和梳理。许多社会政策本身阻碍了性别的平等发展,同时这些政策之间明显缺乏协调,甚至有一些彼此冲突而难以落实,不仅严重影响了相关社会政策作用的发挥,而且大大增加了社会政策的实施成本。因此必须加强有关性别平等社会发展政策的研究,查明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可行的建议方案,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各项社会政策间的协调,也有利于提高社会政策的科学性、降低实施社会政策的总成本、提高政策实施效率。
第二,进行新一轮的倡导。我们深感出生性别比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国家人口计生委是推进者之一,但必须得到各部门的参与和配合。我们在积极争取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支持,这个包括32个部委的委员会是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
第三,倡导落实三件事情。一是确定国家战略和进行相关立法。战略和立法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全面、统筹的。因为出生性别比问题是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全国性的综合发展战略来应对和解决。二是推动促进性别平等专门机构的形成。三是将治理出生性别比问题纳入国家预算。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关爱女孩行动的所有经费,还是从多年前批准的宣传项目经费中抽出的,还没有关爱女孩和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专项经费。
第四,加强合作伙伴关系。必须把政府、非政府组织、公民、媒体和企业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在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发展非常迅速,人们的需求不断增长和变化,社会性别平等这种涉及全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如果没有全社会的参与,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人口计生委必将尽全力参与和推动这场伟大的运动,为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运动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