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摘要: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重视科学管理,调整组织结构等措施来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推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EHR 人力资源管理 措施
一、EHR的特点:
1.支持组织机构经常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EHR模式实施的首要前提是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HRMIS是其推行的硬件基础。在信息时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求企业必须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变通性,因此HRMIS需要结合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内部人力状况,做出有效的调整,采用完全可定制的组织机构设计工具,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使用机构树对企业的机构组成随时进行修改,迅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
2.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优化
在现有的关于ERP的研究中,关于管理流程优化的文献很多,流程优化的目的在于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和重组,使实施ERP的企业实现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匹配,从而提高ERP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整体效率。EHR模式最重要的内涵特征应该是通过实施EHR,达到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优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绩效。
二、推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策略
1.领导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大力支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一方面必须彻底更新观念,树立现代观念和超前意识,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不能认为信息服务仅仅是预算中的一项开支而舍不得对其进行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资。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求其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去。并不是说他们只要保证足够的资金供给、人员安排和设备配备就可以了,而是要积极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设计、规划和实施过程。应该有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运用现代管理学提高自己管理企业的水平。要会用人,会组织队伍,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政策宣传,改变中、基层管理者的观念,化解其造成的阻力,充分重视和解决其他非技术因素。亲自负责,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设计和规划,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能顺利进行。
2.有效调整组织结构和规范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公司的管理层次大大减少,扁平式、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将成为多数公司的组织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信息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价值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使原有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人员岗位和职责的变化,甚至引起部分组织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必须根据企业战略对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涉及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岗位职责的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等因素。另一方面,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结构进行调整。由于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后,人员的层次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原来主要从事重复劳动的管理人员,现在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上。因此,企业要进行新的工作分析,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和提拔、培训等计划。
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IT应用能力和员工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决不是一个纯粹的丌项目,也不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与IT技术的简单迭代,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体系的承载,优化甚至再造的过程,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既要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深刻的理解,也需要具备丰富的IT经验。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得以顺利运行,还有赖于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实施和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各级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需要从事更具有创造性,更有难度的工作。企业在享受政府支持政策的同时,应给予员工适当的教育和培训,以协助员工转变价值观,适应组织目标。让企业员工接受新经济、新思想、新理论的培训教育,以帮助他们适应系统变化,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开展。
4.供应商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
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和售后服务方面的关心程度甚至超过了产品本身的性能。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供应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其服务:(1)采用科学的、标准的系统实施咨询方法,为每一个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客户配备一名专业的咨询顾问;(2)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包括原理、操作、项目管理、实施方法、二次开发等;(3)在项目实施的初期,为客户导入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比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然后才是软件操作的培训:(4)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时考虑与企业现有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共享,并为企业未来投资预留空间,并将此作为整体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总结:
EHR模式,由于是以信息技术为实施平台,因此除了上述影响所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的因素外,该模式的选择因素还受到信息技术采纳的因素影响。根据现有的关于信息技术采纳的文献,对于用户信息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是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两个层面进行的:从个体层面进行分析的主要有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创新扩散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从组织层面进行分析的主要是基于创新扩散的视角、组织行为和变革管理的视角。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个业务职能的层面管理模式,而其职能是以人为核心的、主观能动性较强的一种职能。因此,对模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
?[1]人力资源规划中的需求与供给预测的方法探析[J]. 李松媛,王德宠.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1(01)
?[2]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J]. 任励耘.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0(04)
论文作者:陈茂松,姜珊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系统论文; 因素论文; 层面论文; 模式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