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改革论文,坚定论文,信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前9个月的情况看,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宏观经济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实施“九五”计划的开局是好的。同时,在新的形势下,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更为集中地反映出来,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统一认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积极妥善地加以解决。
一、国有企业总的形势是好的,突出问题是经济效益下降
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逐步提高。今年1—9月份,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在平稳回落中保持稳定增长。但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今年前4个月国有工业企业出现净亏损,这是从来没有过的。5月份以来有所好转,扭转了产销率下降势头,月度利润总额逐步提高,国有工业总体上转亏为盈。尽管这样,企业经济效益状况仍然很严峻。突出的特点,一是亏损额增幅大,二是亏损面广。从亏损结构看,一是地方企业亏损增幅高、比重大;二是亏损主要集中在轻工、机械、纺织、军工、化工、煤炭、有色金属等行业;三是大中型企业亏损增幅高于小型企业;四是绝大部分地区效益水平下降。全国约有5—7%的国有工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状态,不少企业不但缺乏生产经营资金,连发工资、交税、付利息也要靠银行贷款。
出现上述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今年新增因素而言,我曾经讲过三条:一是需求不旺,市场约束增强;二是增支减利因素较多;三是一批企业原有的承包和减免税优惠政策到期,企业增提折旧,加大核销潜亏挂帐等,存在不可比因素。这里我要多讲一些企业自身的问题。目前,许多企业领导的观念没有真正转变过来,企业机制不活、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和管理落后的状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经济体制转变不适应。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宏观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近年来,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取消了承包和税收减免;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银行进行了商业化改革,因为存款是老百姓的,银行要尽可能降低风险,自然一些没还款能力的企业就借不到钱;在价格体制改革方面,煤炭、石油、电力、运输等价格都与国际市场价格逐步接轨;在外汇、外贸体制改革方面取消了双轨制、税收减免,降低了关税;还有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和政策调整,力度也是很大的。从长远看,这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是有利的,但企业失去了信贷“大锅饭”、减免税的优惠和高关税的保护,经营风险加大,这些企业都需要有一个消化和适应的过程。
二是对增长方式转变不适应。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正在变成买方市场。过去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现在是有产品没人买。这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有好处的,也可以促使企业从不重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数量扩张型向以品种、质量、服务取胜的效益型转变,但这个转变是痛苦的,企业也需要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
三是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场的不断发育,多种所有制、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多种营销手段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对搞活经济、搞活流通,促使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是非常必要的。国有企业对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还不适应,特别是在竞争不规范的情况下,更增加了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困难。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国外一些知名的大企业正在进入我国市场,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就直接面对着国际上强大的竞争对手。这对于加快我国的对外开放步伐,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必要的;对改变我国企业的落后面貌,提高竞争能力,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但企业竞争能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提高的,也需要一个逐步提高、不断适应的过程。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尽可能缩短这些过程,尽快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努力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二、需要统一认识的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国有企业亏损这么严重、困难这么大,是不是“越改越困难”。对于这个问题,还是要统一到江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上来。江总书记指出:“通过十几年的改革,从总体而言,国有企业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活力得到了增强,而且涌现出一批搞得比较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声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素质比较高的国有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不仅获得了很大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而且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为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继续起着主导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一是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1990年为3568亿元,1995年增加到8307亿元,增长1.33倍,年均增长18.4%。每百元工业总产值中的增加值,国有工业企业为29.98元,其中大中型企业30.26元,比其他工业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分别高5.18元和5.46元;二是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990年为1503亿元,1995年增加到2874亿元,增长近1倍,年均增长13.8%;三是盈亏相抵后的净利润1990年为388亿元,1995年为665亿元,增长71%,年均增长11.4%。预算内工业企业财政亏损补贴,1990年为118亿元,1995年减少到86亿元,减少32亿元。从以上数据分析,正如江总书记所讲的,国有企业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活力和总体实力都增强了。从目前来看,国家财政收入有60%来源于国有企业,城镇社会就业人员近70%是由国有企业及其他国有单位安置的。当然,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亏损。亏损也不是今年才有的。过去我们常说1/3明亏,1/3潜亏,1/3盈利,现在补贴少了,税收减免取消了,一些潜亏都变为明亏。40多年来企业只生不死,积淀了一批早应该淘汰的企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个矛盾暴露出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也是企业改革深化的一种必然反映。
还有一个问题是,对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究竟怎么看。对此,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国有企业本身确实存在效益不高的问题。多年来企业经营管理粗放,成本居高不下,“跑、冒、滴、漏”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这几年企业的初次分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上面提到的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应该说这反映了企业整体效益。上面分析了1995年与1990年相比,工业增加值增长1.33倍,年均增长18.4%,那么为什么企业的利润与增加值不能同步增长呢?问题在于这几年企业的初次分配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是国有工业利润和税金比例,1990年是26∶74,1995年是24∶76。今年上半年预算内国有工业利润总额下降70.3%,流转税增长4.7%。二是1995年国有工业企业利息支出1250亿元,比1990年增长3倍,利息与利润的比例由1∶1提高到1.73∶1;成本费用中财务费用所占比重由1993年的2.5%上升到1995年的5.6%,今年上半年又上升到5.9%。三是国有工业企业平均折旧率由1990年的4.16%,逐年提高到1995年的5.8%,提取的折旧额相应地由483亿元增加到1610亿元,增提折旧额相当于同期利润额的63%;折旧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12.9%上升到1995年的18.2%,今年上半年又上升到22.3%。四是职工工资和各种社会福利大幅度增加。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职工工资1995年比1990年约增加了1.67倍。目前企业用于职工养老、失业保险等项费用,已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的45%左右,若按1/3企业率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推算,1995年约影响企业利润近500亿元。五是近年来企业的各种费用负担不断加重。1995年仅13项有帐可查的基金收入就达1260亿元,多来自于国有企业。因此,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客观地、公正地、综合地进行评价,可以得出三条结论:一是“蛋糕”做大了;二是盈亏相抵后净利润增加了;三是由于初次分配情况的变化,企业利润所占的份额下降了。
正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对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统一认识,目的是要增强我们的信心,克服悲观和埋怨情绪,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我们完全有条件把国有企业搞好。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充分认识搞好国有企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三、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对如何搞好国有企业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去年和今年两次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国有企业的形势,系统阐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明确提出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今年以来,改革的力度是大的。一是增加了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二是加大了推进兼并破产的政策力度;三是加快拨改贷转为国家资本金的工作;四是对1000户重点企业中的300户企业,落实主办银行,签定银企协议;五是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学习邯钢经验的文件,并召开了学习推广邯钢经验的现场会,推动了学邯钢活动在全国的普遍展开;六是建立扭亏增盈责任制,明确要求建立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责任制,注重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抓好扭亏增盈工作,尽快遏制亏损上升的势头;七是石化总公司、航空工业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等3户国家控股公司试点有了新的进展;八是突出重点、择优扶强的技术改造“双加”工程进展顺利,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开始实施。
与此同时,各地根据中央的精神,结合本地的情况,推出了不少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全部或部分返还所得税和地方的增值税,补充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对地方拨改贷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对试点企业中的股份公司,所得税和红利返还用于国家股增资扩股等。这些措施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从各地实践看,在解决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已经探索出了一些现实可行的途径,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今后工作中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的。
第一,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必须坚持搞好大的,放活小的。
从搞活每一个国有企业,到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这是我们在工作指导上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国有企业千差万别,大企业与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其经营管理的特点、方式也有很大差异,不可能采取一种模式、一个办法。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使其在稳定经济、稳定市场和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发挥骨干作用;另一方面,要放开放活量大面广的国有小企业,使之寻找更为适合自身经营和发展的灵活方式。这是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焕发国有企业活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重要措施。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子,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在搞好大企业方面,国家主要抓1000户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对其中的300户明确主办银行、落实经营资金。主要政策有三条:一是明确商业银行总行或由总行委托的省分行为主办银行,银行要保证企业信贷资金来源;二是核定合理的流动资金,将短期贷款改为一年期贷款,贷款实行基准利率,不得向上浮动;三是企业保证不挪用贷款、不欠息,并制定补充流动资金中自有资金的计划。各地区、各部门也都十分重视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围绕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名牌产品,集中力量抓好一大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带动一大批关联企业的调整和改组,促进生产要素向这些大型优势企业流动。通过大力培育,各地都形成了一批颇具实力的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放开放活小企业方面,各地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搞“一刀切”,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多种形式,把一大批小企业直接推向市场。从各地实践情况看,职工参股的股份合作制是放活小企业的一个好办法,既增强了职工主人翁意识,又筹集到一定的技改资金。当然也不要刮风,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我在河南谈了三点意见:一是国有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市场、为民服务、增加就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当前放开放活小企业,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允许试点,鼓励探索,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些;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判断小企业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只能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只有坚持“三个有利于”,改革才有正确方向,也才能使改革不断深化。从绝大多数地区的情况看,放小的效果都是比较好的,而且投入少、见效快。
第二,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必须坚持“三改一加强”。
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仅仅依靠一种办法是不行的。要使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增强活力,提高效益,必须坚持“三改一加强”,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改组优化组织结构,通过改造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通过改革建立新的机制,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使企业有一个好机制、好产品、好班子。搞好“三改一加强”,不只是抓企业的单项工作,而是企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邯钢等一大批企业的实践证明,“三改一加强”是当前企业工作的一个纲,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有效途径。
围绕“三改一加强”,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解决一些难点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一是减人增效。煤炭行业3年转移富余职工55万人,亏损额由60亿元减少到10亿元。宝钢总厂职工由3万人减为1.3万人,人均产钢600多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二是增资减债。辽宁省5个试点城市,采取多种途径增资减债,使国有大中型企业资产负债率由去年的76%,下降到今年的67.8%。山东省积极为企业处理损失和潜亏,近两年全省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共处理历史包袱30多亿元。三是分离分流。今年上半年,50多个试点城市分离非生产性机构3179个,分流人员55.8万人。宝钢等一批企业按照“管好主体、放活辅助”的要求,将一些辅助部门推向市场,放开经营,使主体更精干。长沙市探索从全社会筹资的办法,分离企业自办的中小学,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三,优化企业结构,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必须加大兼并破产的力度。
国有经济的优势是资产存量大,问题是企业长期只生不死,存量资产不能流动,结构不合理,造成资产运营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已经认识到,要求把每一个国有企业无一例外地都搞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适者生存,强者发展,优胜劣汰,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目前,一部分国有企业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生产经营遇到很大困难,这正是实施兼并破产,加快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
兼并破产是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兼并破产不是落后企业的归宿,而是企业摆脱落后的起点。兼并破产可以使劣势企业获得一个重组的机会,同时,也是优势企业获得扩张、取得规模效益的一次机会。兼并破产的目的在于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使资产向优势企业转移,促进企业转换机制。希望各地、各部门集中精力,在今年高质量地抓一批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兼并破产。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改革的基本方针已经确定,最近江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快改革步伐。为此,准备采取一些重要措施,包括扩大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和企业集团试点,进一步为重点企业落实主办银行和生产经营资金,加大兼并破产力度,研究经营性基本建设基金转为国家资本金,对亏损行业进行解困试点,以及进一步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等。此外,在扩大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增加技改项目贴息等方面,还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各地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四、关于当前的几项工作
在加强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方面,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落实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
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抓得很紧很紧。这里我强调三点:一是抓扭亏增盈要有新思路、新办法。一定要把扭亏增盈同深化改革、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紧紧结合起来,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在工作指导上,要防止图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简单地下个指标了事。一定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一厂一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二是要抓重点,抓大户。既要抓亏损大户的扭亏,也要抓盈利大户的增盈。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本地区、本行业的盈亏大户排一排,进行重点跟踪,加大措施力度。对特殊困难行业和困难企业,要加强调查,找出原因,研究对策,拿出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能办的,就不要等。办不了的,要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自己的建议。三是抓扭亏增盈一定要抓企业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建设对于搞好国有企业是个关键因素,在扭亏增盈工作中尤其是这样。不少亏损企业之所以亏损,就是由于领导班子特别是经营者的问题造成的。对这类企业,一定要加强监督约束的力度,该加压的加压,该调整的调整,该换人的换人,确因领导的责任造成亏损的,要追究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责任。山东省规定了“五不”:企业在扭亏之前,不准以任何名义发放奖金、实物,不准自行增加工资,不准招用临时工,不准搞虚盈实亏,厂级领导不准晋升提拔,不准搞易地做官。扭亏增盈就是要动真格的。
(二)用好兼并破产呆坏帐准备金和技术改造贷款。
这是我们用于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两个重要手段,一定要把它用好。呆坏帐准备金冲销手续比较复杂,时间拖得比较长,大家一定要抓紧。为做好呆帐、坏帐冲销工作,各级银行和财政要有专人负责,并尽量简化冲销手续。对企业兼并破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反映上报。追加技改贷款的安排使用,关键是把项目选准,落实资本金,突出重点,择优扶强,充分发挥增量投入对存量资产优化、重组的作用。
(三)努力解决特殊困难行业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困难。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困难行业和企业的困难程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困难职工可能进一步增多。如不能妥善安排好这些职工的生活,不仅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且还将影响企业改革的进程及社会的稳定。各级领导对此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特困职工的思想工作,尽量化解矛盾,保持社会稳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职工的实际生活困难。现在,有的省市将个人所得税收入作为解困资金的固定渠道,确保特困职工的最低生活线和最低工资线,这些都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要加大再就业工程力度。上海等地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鼓励创办多种形式的职业介绍和转岗培训等中介机构,探索了多种形式的就业渠道。各地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的路子。
(四)坚决制止向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
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向企业的各种摊派、收费的项目多达几百种甚至上千种;搞摊派、收费的部门单位大大小小上百个甚至几百个。尽管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但乱收滥摊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抑制,而且还有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反映极为强烈。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要像抓减轻农民负担那样,突出抓一抓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工作,下大力量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收费、摊派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国家经贸委建议,凡是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明文规定之外的各种收费、集资、基金等项目,要立即停止执行;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政府规定的收费项目,经过清理后重新审定发布。各地区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有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有的应当适时加以总结推广。同时,要加强对企业收费的监察审计工作,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
(五)重视解决经营者收入过高的问题。
近年来,社会上对这个问题的议论较多。主要有:一是某些行业收入过高;二是一些企业经营者收入与职工收入差距过大;三是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职工工资没有同企业效益真正挂钩。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分配机制,是需要加紧进行探索和规范的重要问题。
(六)围绕市场、资金、效益做好经济运行协调工作。
进入下半年以来,在坚持适度从紧的宏观政策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微调措施,如追加贷款规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增加安居工程贷款规模、加快出口退税等,这些都有利于后几个月的工业生产。但也要看到,当前市场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要,资金紧的矛盾依然存在,效益下滑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组织经济运行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市场、资金、效益三个关键环节来进行。要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衔接好生产与流通、内贸与外贸,增产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销率,努力扩大出口,尽快改变出口下降局面。要努力搞好限产压库,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搞好技术改造“双加工程”,努力做好技术创新工作,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按照《质量振兴纲要》的要求,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真正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
就提高经济效益而言,这里我想强调两点。一是要注意补充企业流动资金中的自有资金。企业流动资产负债率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费用增加,成本上升,这是当前国有企业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国家要采取一些政策性措施,增加资本金注入;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想办法。比如,现在企业折旧提得比较多,要拿出一部分用于补充自有流动资金,减轻利息负担。二是要下决心减人增效,富余人员能分流的一定要分流出去,一时分流不出去的,也要先精减下来,进行培训,提高素质,形成竞争上岗的机制。凡是新上项目、新企业,一定要采用新机制、新办法,要有新思路。
企业越困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两手抓”。要在政治上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民主管理,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在制度上保证职工群众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职工群众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监督。要加强对广大职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为搞好企业献计献策、尽心尽力。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支持,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共同把企业搞好。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与职工群众同甘共苦,同心同德,特别要关心困难职工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国国民经济正处在一个新旧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正处在攻坚阶段。明年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任务将更加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早打算、早行动,在做好今年工作的同时,为明年打好基础,创造条件。我相信,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多谋善断,扎实工作,我国的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是可以搞好的,是一定能够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