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群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特征研究-基于论文合作的实证分析论文

珠三角城市群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特征研究——基于论文合作的实证分析

陈艳萍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摘 要:选取珠三角城市群15个城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18年高水平学术论文合作构建知识创新合作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珠三角区域合作网络的分布特点、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知识创新合作网络规模日益扩大,基本形成以广州为核心的单中心网络空间结构;合作网络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广州占据绝对核心地位,边缘城市创新合作有效性明显低于中心城市;创新能力强的城市知识创新合作占城市内部知识创新的比例相对较低,而创新能力低的城市则相反;珠三角城市群合作网络仍处在发育中,依旧存在内部发展不均衡、边缘城市参与度不够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社会网络分析;珠三角城市群

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经济的步伐的加快,科技创新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发显著。区域创新已经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支撑[1]。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丰富为创新网络的研究奠定基础,城市群创新网络研究渐渐成为热点。当前科技创新日益趋向复杂化和综合化,单一的科研主体难以完成一项复杂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创新合作化逐渐成为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渠道[2]

FREEMAN最早提出创新网络的概念:“网络是为了系统创新而形成的制度安排,可以被视为市场和组织相互渗透的形式,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是网络的基本连接机制[3]”。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等构成区域创新网络的行为主体,而主体在协同创新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彼此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建立起各种稳定的、能够促进创新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的总和形成区域创新网络[4-5]。区域间知识创新合作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20世纪国外学者最早开始关注和研究该领域,PRICE于1963年提出运用计量指标来定量研究科研合作状况[6],随后学者大多从专利合作、论文合著或项目合作等方面分析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的核心节点、结构关系、动态发展演变及合作分布状况等特征[9-14]。目前联合申请专利和论文合作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研机构进行知识交流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被认为是反映区域创新合作活动的主要指标[15]。鉴于珠三角城市群专利合作数据较为缺乏,本文选择学术论文合作数量作为分析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的基础数据指标。与专利相比,学术论文合作更能反映区域间知识流动和创新合作的水平。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可以清晰地观察社会网络中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及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NEWMAN较早将其运用于科研网络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论文合著学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科研网络的连通性及学者之间合作关系的发展变化,从而得出科研合著网络中的核心节点。目前知识创新网络研究多关注全球、全国或者某些特定行业,对于城市群的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研究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关于珠三角城市群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的研究较为缺乏。

珠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正携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以实现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本文选择“9+6”融合发展的新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韶关、汕尾、阳江、河源、清远、云浮)作为研究范围,利用城市间论文合作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2001—2006年、2007—2012年、2013—2018年3个时间段的珠三角城市群知识创新合作网络,以观测城市群创新网络演变趋势,了解知识创新合作网络分布特点和结构特征,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发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论文是知识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城市间高水平学术论文合作能够有效体现出知识创新合作网络关系。本文基于论文合作构建知识创新合作网络,以珠三角城市群15个区域之间双向合作的论文数量来表征创新合作联系的基础数据。

研究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择时间段2001—2018年,对珠三角15个城市进行两两检索,以获取城市节点间合作论文数量,得到15×15的无向论文合作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珠三角城市群15个城市间论文合作矩阵(2001—2018年)

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韶关汕尾阳江河源清远云浮 广州012 3674 2293 3491 1091 4702 1851 01278188045132133343144 深圳12 36702666171068932088446451523356 佛山4 22926601393561565624223263010 东莞3 349617139060635244163724765 惠州1 10910635600202716311221382 中山1 47089616320052449816473 珠海2 18532056522752026916362104 江门1 0128856441644260151116573 肇庆7814424163991501821733 韶关8806422371181611180323124 汕尾4553221312301222 阳江132152426661210112 河源1332367134257321022 清远343353068710731221202 云浮144610523433422220

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城市间高水平学术论文合作,分析珠三角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特征,得出如下结论:①珠三角区域知识创新合作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广州市占据绝对核心地位,与其他城市均保持密切联系,而其他城市间知识合作联系明显不足。珠三角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位置,城市间通达性水平较高,但仍存在知识创新发展不均衡、创新资源过于集中等问题。从高校数据来看,珠三角地区共有58所本科院校,广州市有37所,占比64%,而次中心城市深圳仅有5所本科院校,占比9%。②珠三角城市群知识创新合作网络中仍存在部分城市创新合作参与较少,城市间有效创新合作不足、知识创新合作有待加强等问题。深圳、佛山、东莞等重要节点与广州相比,创新合作明显减少,而其他边缘城市如阳江、河源、云浮等知识创新有效参与太少,城市间创新联系松散,缺乏知识交流合作。③知识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与其他城市创新合作比例较低,反之知识创新能力较低的城市创新合作比例则相对较高。创新能力强的城市可以带动周边城市创新发展,而创新能力低的城市可通过与核心城市关联合作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2 网络特征分析

2.1 整体创新合作网络描述

中心度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重要指标,用以量化节点在网络中拥有的权力,表示各节点相对于网络中心的聚集程度。一般将其分为绝对中心度和相对中心度,前者表示与该点直接相连的点数,而后者为前者与最大可能的度数之比。本文研究中采用多值网络中心度[8-9]的算法,将与城市节点相连的点的论文合作数量之和定义为该点的绝对中心度,而相对中心度则是点的绝对中心度与最大可能中心度之比,其中最大可能中心度为珠三角创新网络中15个城市的论文合作数量总和。

2.2 网络时空动态结构演化特征

可见偏好父节点的选择为一个约束寻优问题,即在给定初始判决矩阵X且满足式(9)的约束条件下用FAHP求解各路由度量的权重系数,进而计算出n个候选父节点的综合评价值f(i),则偏好父节点即为min f(i)(或maxf(i))对应的节点。

width=243.55,height=108.3

图1 珠三角城市群节点间论文合作占城市总论文比例

width=235.4,height=327.45

width=244.15,height=179.05

图2 2001—2018年珠三角城市群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空间结构动态演变

2.3 网络相对中心度分析

广州、深圳作为珠三角区域的引领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科技创新发展。从论文合作数据来看,广州优势明显,与其他城市创新合作居高不下;深圳次之,且广州深圳两个城市间联系紧密,知识创新合作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城市间论文合作数量占总论文比例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广州、深圳虽是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但知识创新合作在城市内部创新中所占比例并不高,其他城市则相反。说明广州、深圳内部知识创新驱动强于周边城市,自身知识创新能力强,而其他城市则需要和核心城市关联,通过带动作用提高城市知识创新能力。

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建设协同创新合作平台,制订合作激励政策。通过合作平台,核心城市的知识资源可实现与边缘城市共享,从而提高边缘城市的知识创新能力。例如搭建高校企业合作研究院等平台载体、鼓励中小城市高校或企业加入合作、加大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等。创新合作存在跨区域壁垒,通过政府管理的顶层设计,为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知识创新合作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从而引导核心城市创新资源向边缘城市流动扩散。

城市间协同发展是珠三角城市群知识创新合作网络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为加强城市间知识创新合作交流,提升城市群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表2 珠三角地区城市相对中心度及城市等级划分

城市相对中心度城市等级 广州0.907 9 中心 深圳0.452 6 中心 佛山0.159 3 中心 东莞0.141 7 中心 惠州0.045 5 次中心 中山0.059 2 次中心 珠海0.089 3 次中心 江门0.043 0 次中心 肇庆0.030 2 次中心 韶关0.035 1 次中心 汕尾0.002 4 边缘 阳江0.005 8 边缘 河源0.006 8 边缘 清远0.015 1 边缘 云浮0.006 2 边缘

珠三角城市群合作网络结构表明,不同城市存在地理区域上明显的创新等级“核心—边缘”结构。珠三角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的核心城市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为次核心城市,其他为边缘城市。总体来说,边缘城市的合作有效性低于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知识合作以及网络通达性明显不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社会网络分析关注整体网络结构,在数据采集方法、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创新。与以往仅注重数据计算的统计不同,SNA更倾向于形象化、图形化的方式表示结果[16]。通过Ucinet软件分析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的网络结构联系,绘制相应的创新网络结构图,观察区域内城市节点之间的网络联系及动态演化。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群15个主要城市间2001—2018年内的论文合作数量的网络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珠三角城市群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的基本特征和合作状况。

3.2 建议

通过相对中心度计算及聚类分析,中心度大于0.1的归为中心城市,在(0.01,0.1)区间内的归为次中心城市,而小于0.01的则归为边缘城市,如表2所示。从整体来看网络城市等级,广州是珠三角城市群知识创新合作网络中的绝对核心,深圳为次核心,在整个网络中起着联结与沟通作用。佛山、东莞、珠海等次中心城市有着高校或知名企业加持,其他城市则处于较边缘的位置。

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平台的组成框架如图2所示。底层统一接入煤矿设备、生产、安全、监测、地测、管理等数据并进行抽取和清洗,通过Hadoop HDFS、分布式数据库HBase和数据仓库Hive实现海量数据存储访问,利用大数据计算引擎Spark和Storm在算法服务统一管理和算法运行统一调度框架下,提供煤矿大数据算法的离线和实时计算服务。

借助Ucinet软件中的社会网络可视化工具Netdraw,绘制反映网络基本特征的社会网络关系图,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1—2006年珠三角各城市间知识创新合作较少,部分城市仅和核心城市有联系;2007—2012年城市间知识创新合作逐渐增加,创新合作网络日益丰富,知识创新关系更加紧密;2013—2018年珠三角知识创新合作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城市群创新合作网络结构开始变得复杂。从整体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可以看出,目前珠三角城市群已逐步形成以广州为核心,深圳为次核心,珠海、中山、佛山、东莞为重要节点且各城市节点之间广泛联系的创新合作网络。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边缘城市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经费补贴、人才引进或高校企业合作等措施引入人才资源,提升边缘城市的知识创新能力,并与核心城市广州、深圳地区形成良好互动,鼓励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将创新资源流向云浮河源等边缘城市,带动落后城市知识创新发展,从而优化城市群内部资源合理分配,完善珠三角地区知识创新合作网络。

白丽筠在我屡次失约之后,主动提出跟我最后道别,从此不再烦我。但是她还有几句话想跟我说。我不知道她有什么样的话,但是我不能连这个机会也不给她,那我就简直不是人了。我又去了她的那所住宅,此前她把钥匙都给了我,我可以自由地进入她的房子。

最后,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应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成果产业化是知识创新的价值体现,只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才能使知识创新真正落到实地,发挥最大价值。同时升级珠三角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促使创新主体与创新需求实现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从而更好地巩固知识创新合作网络。

腺病毒在鸡群中具有普遍存在的特征,没有外因干扰很少发病,但在免疫抑制中,可能出现临床征象。因此,养殖户必须在养殖中,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加强饲养管理。通气不良、饲养密度高以及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等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经常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环境卫生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使鸡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处于最佳生长和生产状态,减少损失,增加经济效益。

有些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依托于农村自然资源和体育项目的结合而完成,这样的组合形式既有利于农村本身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得以发挥,又能挖掘其蕴含的潜力。像目前建设的贞丰三岔河等一些体育休闲特色小镇,已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三岔河镇的村民们在小镇建设政策指导下变成“三金”农民,“三金”即小镇所在区域的农民可出租房屋拿租金,在小镇打工拿薪金以及入股企业拿股金[8]。借力体育项目来重组结构,是提升小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有益做法[9]。同时也是实现体育侧供给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探索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SOLOW R M.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9(3):312-320.

[2]黄修杰,姚飞,储霞玲.基于科技奖获奖项目的科研合作创新网络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9,275(3):24-33.

[3]FREEMAN C.Networks of innovators: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1,20(5):499-514.

[4]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王子龙,谭清美.区域创新体系(RIS)的网络结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1):25-27.

[6] PRICE D J DE S.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3:38-45.

[7]姜珂,于涛.长三角区域城市间知识网络特征研究——基于论文合作的视角[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1):49-54.

[8]汪明峰,魏也华,邱娟.中国风险投资活动的空间集聚与城市网络[J].财经研究,2014(4):117-131.

[9]刘凤朝,马荣康, 姜楠.基于“985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路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7):178-192.

[10]王黎萤,池仁勇.专利合作网络研究前沿探析与展望[J].科学学研究,2015(1):55-61.

[11]LI E L,YAO F,XI J X,et al.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for China's agricultur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illustrated according to agricultural patent case[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8,28(1):137-152.

[12]何贤芒,陈银冬,李东.基于项目合作的社会关系网络构建[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6,53(4):776-784.

[13]王秋玉,曾刚,吕国庆.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初探[J].地理学报,2016,71(2):251-264

[14]刘凤朝,刘靓,马荣康.基于973计划项目资助的科研合作网络演变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6):14-21.

[15]谢伟伟,邓宏兵.长江中游城市群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研究——高水平科研合著论文实证分析[J].科学进步与对策,2019(16):44-50.

[16]姜珂,于涛.长三角区域城市间知识网络特征研究——基于论文合作的视角[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1):49-54.

[17]邢华,张常明.浮现中的城市群创新网络:京津冀城市间专利合作与城市群演进[J].地理研究与开发,2018(4):61-66.

中图分类号:F12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9.18.022

文章编号:2095-6835(2019)18-0056-04

作者简介:陈艳萍(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管理。

〔编辑:王霞〕

标签:;  ;  ;  ;  ;  

珠三角城市群知识创新合作网络特征研究-基于论文合作的实证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