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子
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 133000
摘要:目的:分析ccu患者合并精神症状的原因,并实施有效的护理。
关键词:ccu;精神症状;护理
ccu为心脏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都是心脏病较重且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因此病房采用封闭式管理。患者住院期间因与家属沟通减少,加之对自身疾病的恐惧担忧,常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其中最多见的症状是恐惧和抑郁,也有的出现烦躁和焦虑,悲观等。我科病员探视时间是每日15:00-15:30.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共有10例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经过心理护理,改善环境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后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改善,能较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从入院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多半发生在2-7天。大多数为高龄患者。
1.2 临床表现 大多数进入ccu的患者表现为忧虑,紧张,焦虑。随病情的加重可出现烦躁不安,精神恍惚或抑郁恐惧感。严重者可有失眠,拒绝进食,拒绝治疗等症状。个别患者有伤人倾向。
1.3 治疗措施 评估患者有精神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精神安慰,疾病宣教,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观察分析
2.1 ccu病房环境的影响 ccu各种治疗抢救仪器设备,各种仪器的报警声,以及临旁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死亡,加之严格的探视隔离制度都会使患者产生孤独 感,对其造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同时由于各种管道及导线的限制使患者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可能加重病情,从而又进一步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
2.2患者心理状况的分析 不同患者因疾病的程度不同,相应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也有所不同。ccu病房的患者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对自己病情愈后考虑较多,故加重了患者的焦虑。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同时,应通过与患者或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3 护理
3.1 改善客观环境的影响: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首先对患者及家属讲解ccu病房环境,以减少恐惧焦虑。其次遇到抢救患者,用屏风遮挡,尽量避免其看到抢救和死亡场面。并控制病房的噪音,医护人员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3.2 减少监护设备对身体的影响:医疗监护系统是危重病房不可缺少的信息技术,它能及时准确的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数,为其患者的生命提供了保障。然而,在为患者粘贴电极时常常会在粘贴处皮肤出现过敏,轻者皮肤瘙痒 发 红,重者可有水泡形成。皮肤接触电极时间越长过敏发生情况越多。因此作为监护室的护士应及时更换电极并移动电极粘贴位置,防止加重皮肤的不适感保证心电图 的记录质量。无创血压持续监测,袖带的压力刺激也是难免的。如间隔时间过短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由于袖带包裹过紧导致皮下瘀血。建议监护过程中随时更 换袖带的部位减轻对局部的压力刺激,同时静脉通路不宜建立在有袖带包裹的肢体,以防监测血压时压力增加导致回血,从而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
3.3 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在生病的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恐惧来自环境,各种仪器,疾病的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加重以及同病房危重患者的抢救或死亡,导致没有 安全感,因此,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应加强心理护理,尊重患者的人格,以患者为中心,满足其需要,满足患者获得信息,安全,早期康复,适当活动的需要。并利用 探视时间取得家属配合,以减轻患者精神负担,疾病的痛苦。
3.4 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心电监护过程中,因心脏电活动以外的因素可造成心电图变化的伪差和血压的偏差,如咳嗽,肌肉震颤造成细小不规则的波动,提供不准 确的信息。按此类进行处理则会给别人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故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层次和自身素质是非常必要的。此外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还应提高心理素质,熟悉 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相应的技术进行心理护理。只有全面的认识疾病和患者,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沟通交流才能使患者感到舒适,从而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瑞卿 向宝霞 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10.2(5)
[2]陈斌 王玉莲 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10:53-54
[3]辛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9-80
作者简介:金姬子 吉林延吉,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金姬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患者论文; 病房论文; 精神论文; 心理论文; 症状论文; 电极论文; 焦虑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