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吴涛

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吴涛

身份证号码:37292819821103XXXX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桩基础施工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桩基础施工技术特点与原则分析了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施工技术与施工环节进行详细探讨,有利于提升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技术;建筑

近些年,我国经济技术一直保持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提升,建筑行业也随之得到进展。国内建筑用地日趋减少,城市建筑开始走向高层甚至超高层,这就要求建筑基础应具备较强承载力,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应从基础施工高技术和质量等方面着手,展开研究怎样将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领域。

1 桩基础施工的基本概念

桩基础施工指在土建基础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处理地基土体结构的过程,它的构成是通过桩基与与桩基的连接。桩基础在其中所承担的责任是把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荷载传至地面,从根本上减少桩基础的受力。此外还应注意,桩基础的承载能力还可以有效避免建筑物整体沉降的问题。桩基础施工主要包括高承台与低承台两部分,高承台桩基指桩基的上部分与承台的底座部分都不在内部,而是在地面上,选用的是施工技术为预制桩施工与灌注桩施工。地面钻孔工程需要在地面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施工,然后浇灌混凝土进而成为桩基础。低承台桩基指承台直接和地面接触,使桩身的全部都处于地下,在此主要应用振动、水冲、敲打、压力以及沉入等方式,让桩身的全部都在地面以下。就目前状况而言,国内建筑工程项目中一般都是利用后一种桩基进行施工。

2 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特点

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对施工当地的地质要求不高,无论是在坚硬的基石或粘土中,还是在中密砾石地中,桩基础的承载能力都可以达到施工要求。建筑领域,每一个单桩都应保证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否则会出现建筑物沉降等问题,严重影响施工质量。桩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指确保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确保其安全,具备抗震能力,桩基础需要固定在坚硬的基石上,使其不因天气和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若存在沉陷等问题,会影响整体建筑物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应选择快速有效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开始施工之前应对建筑场地进行实地勘察,观察地质特点、周边环境以及水文条件等,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技术进行建筑。此外还应注意除保持施工进度外,还应保证施工质量。

3 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条件及必要的准备工作

3.1 应用条件

桩基础施工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但由于桩基础施工周期长、工作量大,且成本高,所以很多建筑单位目前不选用桩基础施工。一般情况下,对于施工要求严格或对地基要求较高的建筑物都应选择桩基础施工。除此以外,在地震较为频繁或地基土层较为特殊的区域应选择桩基础施工。现在很多城市都开始高层或超高层,在此也应选择桩基础施工。

3.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桩基础施工开始之前,应先实地调查施工当地的状况,如现场环境、地质条件以及施工要求等,全面掌握施工环境和特点,以便在日后工作中参考。在施工中需要用到的设备应事前都检查一遍,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发生危险。首先应调整施工场地的桩基高度,然后利用定位工具进行测量,确定桩基的最终位置。最后选择专用设备钻孔,灌注前应注意清理干净周边的尘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具体技术分析

4.1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桩施工技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沉管灌注桩、挖孔灌注桩、以及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利用外力把桩基主体打入到土中,在打入土中时应注意桩锤的力度,防止损坏桩基,但沉管灌注桩的应用较广,因为施工流程简单,工艺简便。施工外力分为单打法、反插法和复打法等,其中单打法每拔管需要控制在0.5m ~1m,而振动时间为5 s ~10 s,最后再以0.5 m~1m的标准重复振动,一直到拔出管道为止。复打法连续不断地向同一个桩孔击打。反插法指以0.5 m为单位进行0.3 m以下的插孔操作,依次重复进行至拔出管道。钻孔灌注桩指利用相应的机械设备钻孔,然后灌注保养桩基。施工时应注意把桩位中心与护套中心的偏差控制在50 mm以内。此外还应密封,防止漏浆,提高施工高质量。注浆时应利用分层注浆的方式进行操作,每一层注浆应控制在50 cm ~60 cm的厚度。挖孔灌注桩指让工人亲自挖孔,然后浇筑、保养,这种方式会严重降低施工质量,因为难以掌控精准度。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技术将被淘汰。灌注桩施工的步骤如下:第一,清理场地,确定桩位,然后根据位置的要求放置桩基,最后钻孔、清孔,再将所有项目进行完毕后检查桩孔,确保达标再放钢筋笼,浇灌,混凝土厚度一般在35 mm以上。钻孔前应提前安置保护套,防止在施工过程中进水,影响施工质量,甚至发生坍塌事件。而保护套一般都是由4 mm~8 mm 的钢板制成,通常要求保护套的内径大于钻头直径的100 mm ~200 mm,而顶面需要超出0.4 m ~0.6 m。制作泥浆需要先分析当地的地质,然后再进行选择,钻孔操作选择的施工方式为回转钻孔,孔底500 mm范围内的泥浆密度应满足1.25 g/cm 3 的标准。

4.2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指还未进行基础桩施工之前先根据整体建筑的要求,预制桩。然后在正式施工时再将其打入地下,完成桩基础施工。建筑领域通常用钢管预制桩或混凝土预制桩。钢管预制桩一般不会出现在施工项目上,经常用于特殊项目,且选择的材料为钢管桩或H型钢桩。混凝土预制桩选用的材料一般是混凝土,便于施工,混凝土材料最显著的优点是耐久、坚固,所以国内建筑领域应用非常普遍。预制桩施工需要注意施工的顺序,即应严格遵循打桩的顺序、桩尖方向展开施工,灌注的顺序需要从桩顶着手,至桩尖。预制桩的在沉桩时经常因为土层挤压发生土层损坏的现象,所以应科学合理的制定沉桩数量、顺序以及间距等问题,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在建筑领域预制桩沉降技术大都选择振动沉桩、锤击沉桩和静力沉桩三种。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应随时观察现场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案。桩顶一旦出现方向或位置的偏差,在第一时间纠正。保证每一个桩的承载力与稳定性保持最佳状态。

预制桩施工技术步骤如下:首先清理施工场地,先铺层碎石,然后把它们压平,把设备放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打桩。施工时应严把质量关,开挖桩帽后形成土模,最后进行绑扎后完成施工。详细操作方式如下:清理现场后以设计的施工方案为依据表明桩位,然后利用全站仪校准。施工现场的碎石厚度应达到20 cm。完成前期工作后开始放桩基,然后检查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准备开工。把预制桩掉漆,将其捆绑在桩上方的吊环周边,吊起预制桩并拉其到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的位置,将其放进土中。

5 结语

总之,在建筑领域桩基础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与之相关的所有项目也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施工单位在进行时之前应严格要求设计并实地勘察施工现场的一些现状,选择最佳施工方案,确保桩基础与工程标准可以吻合,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泉.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4:129.

[2]杨正,孙源昊,于志豪.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7,04:223.

[3]蒋雪峰.浅谈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1:266.

论文作者:吴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  ;  ;  ;  ;  ;  ;  ;  

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_吴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