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铁路隧道底板渗漏水是铁路隧道通车运营后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极易造成隧道底板及轨道道床发生变化,给安全行车带来重大隐患。铁路隧道底板渗漏水,除了普遍认为的几种原因外,因衬砌台车使用不合理而形成隧道底板渗漏水的原因均被忽视。
关键词:浅议;隧道;底板;渗漏水
0 引言
铁路隧道渗漏水是铁路隧道工程运营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铁路隧道工程从勘察、设计、施工和后期养护维修等各个阶段,对隧道渗漏水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参建各方也在不断努力,分析渗漏水成因,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综合运用“防、排、堵、截”相结合的治理措施解决隧道渗漏水。从目前建成通车运营的隧道状态来讲,部分隧道底板渗漏水治理不是很彻底,给安全行车带来重大隐患。
1 铁路工程隧道底板渗漏水形成的原因
铁路隧道工程目前均采用复合式衬砌,防排水理念仍然为敷设防水层、设置排水管道(沟),应用各种新型防水材料(防水板、止水带、止水条),提高混凝土抗渗等级,采取拱顶二次注浆等措施。这些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只要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工艺,细化作业标准,就基本解决了隧道底板以上衬砌混凝土施工缝、变形缝等薄弱位置产生的渗漏水。对于铁路隧道底板渗漏水,参建各方不断查找原因,改进措施。目前,参建各方普遍认为铁路隧道底板渗漏水主要存在以下原因。一是仰拱几何形状与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二是仰拱底部清渣不彻底。三是仰拱底部存在积水,且封水不到位。四是施工缝处理不规范,止水带、排水盲管安装存在偏差或安装工艺错误。对于因以上原因造成的隧道底板渗漏水,各参建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优化了施工工艺,加强了质量控制,已能够完全杜绝。
那么,在上述措施控制到位的情况下,铁路隧道在建成通车运营一段时间后,部分隧道突然出现底板渗漏水,个别隧道在底板与边墙施工缝处还形成了喷射状水柱或水带。对这些隧道底板剖检后发现,渗漏水部位主要分布在仰拱与边墙结合部(施工缝)。究其原因,主要是衬砌台车使用不合理,造成铁路隧道底板渗漏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施工成本,压缩施工工期,减少施工工序,一套隧道衬砌台车在不同项目、不同隧道反复使用,未能按照具体隧道的设计要求或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衬砌台车配套加工。由于衬砌台车与隧道边墙下部标高线存在尺寸偏差,水沟电缆槽平面定位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线不一致,造成仰拱与边墙结合部(施工缝)出现在水沟电缆槽下部,使防水板后部汇集的岩体裂隙水不能通过排水盲管顺畅排入排水沟,而是通过水沟电缆槽底部以下浸入隧道底板下部。在隧道底板下部的密闭空间逐渐形成积水,从道床板或道床底板结合部(施工缝)逐渐渗出。日积月累,岩体裂隙水不断汇集,在隧道底板下部逐步形成二次高水压,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从道床板或道床底板结合部(施工缝)喷出水柱、水带。
2 铁路工程隧道底板渗漏水造成的危害
隧道底板渗漏水造成的危害是多样性的,是已运营的铁路隧道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从目前运营铁路隧道病害处理状况来看,因隧道底板渗漏水造成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岩体裂隙水不断汇集至隧道底板下部,形成积水,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底板(隧道洞口段)下部结冰,整体道床冻胀,危及行车。二是岩体裂隙水不断汇集至隧道底板下部,从道床板或道床底板结合部(施工缝)逐渐渗出,浸泡轨道单元,严重影响轨道电路正常工作。三是岩体裂隙水不断汇集至隧道底板下部,在底板下部逐渐形成二次高水压,造成道床板上浮或偏移,导致轨距及轨道几何尺寸发生变化。水压逐渐升高,从道床板施工缝(混凝土薄弱处)处喷射出,形成水带或水柱,中断行车。
3 铁路工程隧道底板渗漏水的治理措施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参建各方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或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衬砌台车配套加工,确保其几何尺寸及功能满足要求,实现一隧一台车。在二次衬砌台车就位前进行台车试拼,认真量测仰拱、边墙结合部(施工缝)及水沟电缆槽定位基准线,确保仰拱、边墙结合部(施工缝)在水沟电缆槽底部以上,使岩体裂隙水能通过排水盲管顺畅排入排水沟,杜绝隧道底板下部积水,形成渗漏水,危及安全行车。
4 结束语
隧道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引起隧道底板渗漏水的原因也是多样性的。只要隧道参建各方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认真履行职责,及时优化施工方案,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工艺、工法,汲取既有隧道底板渗漏水防治经验,综合运用“防、排、堵、截”相结合的措施,及时优化衬砌台车,才能彻底杜绝因衬砌台车使用不当而形成的隧道底板渗漏水。
论文作者:惠振英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隧道论文; 渗漏水论文; 底板论文; 台车论文; 铁路论文; 裂隙论文; 床板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