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施工的效率,而且建筑物的功能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框架结构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更好地满足了城市建筑项目施工的要求。然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分析,提高建筑工程的是施工质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框架结构的优势。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以供参阅。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我国应用比较较晚,因此在施工技术的水平方面相对滞后,管理方法还存在较多的不足。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内部使用功能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对于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原来基本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在提高建筑物室内使用面积、减少了室内设计过程中梁柱因素的影响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发展,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力中立于不败之地。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相关概述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是建筑工程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施工技术。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优势:框架结构空间分隔较为灵活,可以随意布置工程平面;框架结构本身自重又轻、又节省材料,提高企业效益;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可以有效地缩短施工工期;框架结构整体性能强且刚度又高,抗震性能强,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截面形自由浇筑。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劣势:框架结构的各个节点应力集中显著,其侧向刚度较小,在强力作用下易发生水平位移,影响工程质量;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吊装次数相对较多,施工材料之间的接头工作量又很大,且施工程序纷繁复杂,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施工还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在高层建筑工程中,这些不利因素都要控制好,才能保障质量与安全。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2.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1)充分的材料准备。对那些散乱的材料而言,要在绑扎固定之后,将之转移到那些安全稳固的地方;或者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上,并将之固定在钢架之上;对于在地面堆放的材料,应该做好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其滑落造成伤害;在上面覆盖油布时还应该在油布上层压上重物,并在端部加以固定。(2)做好焊接施工准备。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次的自检。同时做好取样力学试验工作,在自检的基础之上还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查,尤其要对那些由疑问的钢筋做重点抽查,且需要对于各个试验和检查人员都应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3)放样与下料施工。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年的放样以及下料过程中,都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这主要是考虑到焊接完成之后,在焊缝处将出现线性的收缩,且框架结构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弯矩作用之后还将拱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其收缩和变形量将与其他各种因素相关,但是结合施工实践以及具体的实验来讲,通常需要考虑的收缩量一般是:当受弯构件的总长不超过24m时,放样余量在5mm左右,当总长在24m以上时,放样余量则取8mm。
2.2混凝土工程技术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对于所有进场的材料都应该有材料的质量保证书,混凝土尤其重要。同时,混凝土还需要包括各个不同类型的具体强度级别、包装以及出厂日期等,这些项目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2)配合比和合理控制。通过合理的控制配合比可以达到提高提高水泥强度以及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目的。但是,对应的造价自然会增加,且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变化率以及用水量发生变化。所以,还应该对掺入的水泥量进行控制,水泥用量应该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3)混凝土浇筑过程。通常而言,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方案是需要通过审批的,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及策略才能保证最佳的计算结果。同时,在浇筑之前还应该对模板的位置、截面尺寸以及标高等来进行控制,保证与设计相吻合,且支撑足够牢固。
2.3模板施工技术
(1)定位标高施工。使用经纬仪,构建符合设计要求的纵横轴线,使用水平仪,根据各点坐标确定相对标高。在光线较为昏暗的地方,可以使用油漆等做好标记。在放线定高的过程中,要细致认真,精准记录。然后由质检员或技术负责人复测,由现场监理工程师复核。在随后的基础模板的安装中,要把垂直度控制在3毫米的偏差中,使用细腻的水泥砂浆填补垫层与模板的结合处,以不漏浆为标准。最后,在模板上端拉通线校直,校验边线的顺直程度,并随时进行调整。(2)支撑系统施工。模板的支撑系统承载着浇筑混凝土重量和振捣力道,必须牢固可靠,同时,模板是要方便拆卸的,因此,支撑系统必须具备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特性。立柱是承受重力的最主要部件,安装必须垂直。支架是连接立柱与分散重力的部件,在做横向连接的时候,一般采用剪刀撑连接方式,通过构造若干组三角形结构,达到稳定系统的目的。垫板的作用是增大摩擦、填补缝隙,在立柱底部、托架与立柱、托架与模板之间多为使用。托架的调平、模板的防泄漏等工作也要严格按照施工规章进行操作,在符合安全的前提下保证安装质量。(3)模板的拆除。在混凝土养护结束之后,就可以对模板进行拆卸了。拆卸的原则是安全第一,由后到前。由后到前的意思是说: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先拆最后搭建起来的部件,逐次按照搭建顺序,倒过来拆卸。对于拆下来的零部件,要按照规格分拣摆放,方便下次使用。避免丢失小零件、避免造成磕碰等伤人事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是最主流的施工方式,它的抗震强优点是相当明显的,并且以它为技术中心建成的建筑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化建筑的要求。虽然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重视,我们的施工方加强平时的管理,我们就可以保证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娟,姚春站,田焕.关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分析和讨论[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0)
[2]朱文才.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环球市场.2018(17)
[3]李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装饰装修天地.2018(11)
论文作者:周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框架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模板论文; 过程中论文; 立柱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