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检修中危险点判断及控制论文_蔡翔

配电线路检修中危险点判断及控制论文_蔡翔

(南京市江北新区供电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15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和要求增加,供电需求和停电检修工作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加强配电线路的检修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危险点。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布局非常广泛,运行过程非常复杂,其检修工作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因此,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对供电质量和安全的需求,应当采取有效的线路检修措施,做好危险点的控制工作。该文就配电线路和危险点控制工作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线路;检修;危险点

配电线路运行时,均会对其进行相应的检修工作,通过全方位的检修,以发现线路中存在的危险点,并针对危险点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从而提升配电线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对配电线路检修中危险点判断及控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能够更好地检修配电线路奠定良好基础。

1.配电线路检修的内容和检修技术

1.1配电线路检修内容

首先,检查配电线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给配电线路带来很大压力,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下,配电线路受到损耗,出现损坏或者断裂现象。同时配电线路比较低,在长期的使用中,设备出现老化等现象,给供电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配电线路对雷雨天气的抵抗力较差,造成短路和避雷器损坏等问题。在雨季,线路容易受到雨水侵蚀,受潮的线路容易出现异常发热的情况,给供电质量和安全带来影响。其次,检查配电线路的塔杆。在配电系统中,塔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配电线路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塔杆的检查工作。检查塔杆和横担是否存在倾斜变形,塔杆所在位置的土质和地质情况,塔杆地基的稳定性等,保证其符合国家的要求和标准。

1.2配电线路的检修技术

首先,加强故障排查工作。在配电线路检修工作中,需要做好线路故障排查工作,采取分段检查的方式,有效缩小故障范围,明确故障位置并且对故障种类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配电线路主要有隐性接地故障和明性接地故障2种类型,明确故障类型后,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隐性接地故障在处理时比较复杂,采取高效的分段检查方式,保证故障检查效率,有效节约人力和物力。其次,完善线路的在线监测。在配电线路中,开展高效的检查工作,需要完善配电线路的在线监测工作,实时了解配电线路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保证检修工作的效率。借助在线监测技术,及时发现线路故障,定位线路故障位置,方便检修人员开展检修工作,制定出科学的检修方案,提高检修工作的效率。最后,借助现代化检修技术。随着电力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配电线路检修技术不断进步。面对现阶段线路检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应当采取先进的线路检修技术,保证线路检修的效率和质量。在线路检修现代化技术中主要有红外测温技术,配电线路故障位置会出现温度异常,借助红外测温技术开展检修作业,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了解线路温度的异常情况,明确线路故障的位置,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提高检修工作效率和质量。

2.配电线路中危险点概述

2.1危险点分类

根据危险点本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类型。一是静态危险点,即不会发现变化的危险点,主要在静态客观的配电线路,或者是作业场所内。对于这一类型的危险点来说,主要引发因素包括:配电线路中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作业程序不合理,线路检修时为严格遵守相关要求等[1];二是动态危险点,即会不断发生变化的危险点。对于这一类型的危险点来说,主观性较强,直接受到检修人员的影响,且与前一种类型的危险点相比,其还具备显著的隐秘性,同时海域环境具有直接关系,从而为危险点的判断与处理带来了较大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配电线路中危险点的引发原因

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出现危险点隐患,从而对配电线路乃至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2]。对于这些因素来说,可以针对本质,将其分成两种类型,具体如下所示。

2.2.1内因

对于配电线路中很多危险点来说,主要是由于内部因素引发的,具体包括:一是线路老化。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电力系统已经建设很长时间,受到时间、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很多线路出现了老化问题,从而给整个线路的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且这些隐患很难彻底消除;二是变压器引发的危险点。作为配电线路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压器也会引发线路中危险点的出现,即如果避雷针出现问题,将会导致变压器丧失避雷功能,使得雷电直接落到变压器上,进而致使线路与大地连接,并带来一定安全隐患[3];三是导线断线引发的危险点。受到施工流程不完善,或者是长时间缺乏检修,使得线路导线与绝缘之间的扎线脱落,导致导线出现烧断的问题,进而引发危险点的出现;四是相间短路造成的危险点。在架空线路当中,若平行于相邻两杆塔间导线两悬挂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较大,使得线路产生较大的弧度,这时如果外界出现恶劣天气,会使线路出现相间短路的问题,从而引发危险点的出现。

2.2.2外因

除配电线路内部因素能够引发危险点之外,外界很多因素也可以导致危险点的出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人员检修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导致很多细节无法达到配电线路安全标准,从而很容易引发线路中出现危险点。配电线路通常架设在自然环境当中,而自然环境经常出现变化,从而导致线路中出现危险点,特别是雷雨、暴风天气,危险点出现的频率更高一些[1]。

3.配电线路检测中危险点的控制方法

3.1动态危险点的控制方法

对动态危险点进行控制时,首先,对检修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强调检修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检修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检修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安全措施,必要情况下,还要安排一名监督人员,对整个检修工作进行监督。其次,加强对检修过程进行管理,有效将检修安全方案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检修工作开展之前,应仔细检查检修器具,制定出完善的检修方案,以对检修进行指引,确保危险点能够准确判断出来。

3.2静态危险点控制方法

配电线路检修工作通常是带电进行的,在实际的检修工作中,影响检修工作安全和质量的因素比较多,需要做好外部环境的调查工作,对恶劣和极端天气进行勘测和调查。在线路检修工作开展前,电力企业需要对线路区域的天气状况进行调查,特别是大风、雷雨以及雪雾等天气,检修工作应当在天气晴朗的天气进行。做好天气的动态分析,及时了解天气的变化情况,保证检修工作安全进行。最后,控制检修工作的安全距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电线路检修时,危险点的判断与控制不仅影响着整个线路检修的最终结果,而且还关系到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配电线路实际检修过程中,应从设备、环境、人员等三个方面出发,科学地对危险点进行判断,并针对静态危险点与动态危险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以确保整个配电线路检修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国.配电线路检修及危险点预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8):51,88.

[2]李靖,孟祥杰.10kV配电线路检修及危险点预控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8(11):58-59.

[3]朱珂,李德强,妥建军,etal.主动扰动技术在停电配电线路相间故障检测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37(1):191-196.

论文作者:蔡翔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  ;  ;  ;  ;  ;  ;  ;  

配电线路检修中危险点判断及控制论文_蔡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