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探究
李坦英 王素珍 江西中医药大学经管学院
摘要: 智慧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在应对老龄化社会中日益扮演重要角色。制定一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社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以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保障老人权益。结合社区养老服务国家标准,提出了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原则和对策,即构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监督制度、提高信息的透明性与可及性和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
关键词: 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一、研究背景
2018 年2 月,根据全国老龄办召开的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 年底,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41亿,占总人口17.3%,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50 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 亿,占总人口的34.9%。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人口比例高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将持续增加社会的养老压力。同时我国的养老问题还具有“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各级政府、社会乃至全体人民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互联网在养老和医疗领域的应用使得老年人群体能够更好地享受居家照料和多层次的养老及医疗服务需求。此时,医养结合背景下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同时《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的出台和实施,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
二、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方式基本上分为三种,即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而社区居家养老正成为一个主流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保障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我国已逐渐在养老服务领域开展标准体系研究与实践,进行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从2009 年开始,我国很多省市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颁布实施了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地方性标准,这些标准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控制依据,大力促进了各省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如2009 年,山东省实施《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规范》;上海市2010 年出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同年,江苏省实施《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并根据软硬件条件不同,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划分为4 个等级;杭州市2011 年实施《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规范》;福建省2011 年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北京市2015 年实施《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2016 年实施《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计和服务标准(试行)》等。
其次,有的学生做题时一旦遇到疑惑,便马上翻开书本查找,这样容易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没复习好不要紧,反正待会儿做的时候看书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事先进行的复习也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所以,做题要一气呵成,如果确实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先不要急着翻书,而是等着这部分练习全部做完后,再去查找、补查复习不到位的地方。这样,就能借助练习找到自己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补足知识上的缺陷。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涉及到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要提供衣、食、住、医等日常生活服务,也要满足老人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因此,从多个方面,兼顾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进行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具体,改枯燥为生动,由此让高一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这样地处理有助于它们适应高一物理的学习.
智慧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系。在综合国内外养老服务标准化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智慧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如下页表1。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涉及到老人、老人家属、政府部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养老服务企业、志愿者等多个主体。在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老人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的需求和期望,根据不同老人的差异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其次要坚持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和坚持社会力量的参与;再次,要加强各主体的沟通与协调。
三、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在各省市社区居家养老地方性标准建设的基础上,2016 年10月,民政部、国家标准委、质检总局正式发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两项国家标准,旨在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标准规定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的原则、基本要求,基本配置和适宜配置。这项标准明确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要求,这为其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了最基本的设施建设条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标准规定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的总则、基本服务和适宜服务。
2.可操作性原则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加强标准化建设、完善标准制定、保障标准实施都是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走向更为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保障。
3.系统性原则
以片植、孤植和绿篱三种方式栽植:一是片植,选择苗木高度0.5-1.0m,冠幅0.3-0.5m,株行距0.6m×0.5m;二是孤植,选择苗木高度1.2-1.5m,冠幅0.5-1.0m;三是绿篱方式,选择苗木高度0.5-1.0m,冠幅0.3-0.5m,单排栽植,行距0.2m。
四、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对策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应采用具体的可量化的质量评估指标来衡量养老服务的质量,具体包括设施设计标准和服务管理标准。通过规范养老服务中心的设施设备配置、规范服务人员和服务操作程序来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尊严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1.构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国外对于计算机犯罪在立法上起步比较早。如美国1987年颁布《联邦计算机安全处罚条例》,法国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对网络数据信息进行法律保护[2]。在2004年生效的欧洲理事会制定的《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打击网络犯罪尤其是国际网络犯罪的立法中最有影响力,也相对最为完善的规范性文件。
2.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监督制度
在制定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标准的同时,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服务质量评价监督机制。评价主体应包括自我评价、服务对象评价、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评价和第三方社会机构评价,尤其要重视第三方社会机构评价。第三方评价既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客观、公正、科学、公开的评价信息,也为养老服务提供者提供了宣传自己、公平竞争、彼此交流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强化质量评价和监督检查,可运用意见征询(包括上门、信件、电话、网络等)、实地察看、暗访、检查考核、服务信息和档案查询等评价方法来了解标准体系的运行情况、有效性及管理状况等。
3.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与可及性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信息的透明度与可及性还不够,很多老年人不知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哪些服务及如何获得这些服务,更不知晓养老服务质量监管信息。因此,应努力提高养老服务的信息普及度,使老年人及其家属能够根据相关信息行使权利。
首先,通过社区宣传栏、社区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普及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加强宣传居家养老服务相关信息;其次,应加大政府政务服务网站的信息公开力度,便于市民及时查询相关信息;再次,定期公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价信息,有效保障作为消费者的老年人及其家属的知情权;最后,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对老年人及其亲属提供有效咨询服务。
表1 智慧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4.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
养老服务是一个新兴标准化领域,其标准化建设工作具有业务领域众多、业务类型复杂的特点,要有效支撑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离不开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人才队伍。因此,首先应建立养老服务业标准化人才智库,提供技术指导与专家咨询,以提升行业整体标准化水平。其次是要加快培养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专业人才队伍,加强评估培训,提高评估工作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嘉琳.我国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3(4):24-28.
[2]侯非.国外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及认证现状与启示[J].标准科学,2014(12):89-92.
[3]万雨龙.基于标准化建立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标准科学,2014(6):31-35.
[4]林国旗等.智慧养老标准体系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4):169-171.
中图分类号: C913.6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1-0040-02
基金项目: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2018 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85517):“医养结合”背景下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江西省2017 年度社科规划项目(编号:17SH08):江西省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坦英(1972-),女,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王素珍(1964-),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卫生管理研究。
标签:智慧社区论文; 养老服务论文; 标准体系论文; 江西中医药大学经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