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心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配合行为的临床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行先手术治疗天性心脏病62例患儿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31例。予以常规组常规方法护理,予以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比较观察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和常规组患儿的临床情况。结果:常规组患儿的临床依从性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常规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取心理干预,其效果良好,既能使手术时间缩短,而且还能使患儿的临床依从性提升。
关键词:手术配合行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理干预
在儿科疾病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常见疾病,其症状表现多以眼结膜充血和青紫等情况为主。手术方法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最佳方案,然而因患儿年龄相对较小,其机体功能相对较差,加之患儿需自己独立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仪器等,心理承受能力差,很容易出现哭闹、排斥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有报道显示[1],给予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配合,可有助于改善对手术治疗的排斥心理,降低患儿家长的担心。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6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探究经心理干预后对患儿的临床影响情况,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的行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6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1)及常规组(n=31)两组。在常规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11岁(6.4±2.3)岁;动脉导管未闭9例,间隔缺损12例,房间隔缺损10例。在研究组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11岁(6.5±2.2)岁;动脉导管未闭8例,间隔缺损14例,房间隔缺损9例。把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情况相比(P>0.05),数据间存在比较性。
1.2方法
予以常规组常规方法护理,对患儿和家长的基本情况予以掌握,并对患儿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告知患儿家属时常安抚患儿,能使其负性情绪得到改善。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干净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患儿受凉。由于手术疼痛是一种常见表现,术后,护理人员可指导家长通过和患儿玩耍,或者用玩具吸引患儿,可能使疼痛程度下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心理干预,依照患儿的认知水平及理解能力,向患儿及其家长简单介绍医院和病房环境。为避免患儿面对陌生环境时出现紧张、哭闹等情况,护理人员可在墙壁上粘贴一些卡通动画,或者播放一些卡通动画片,将患儿的注意力转移,使其能缓解患儿的不良心态。另外,护理人员需将自己身态放低,保持和患儿一同状体,以患儿能理解的言语方式向患儿和其家长简单讲解手术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这样能使患儿家长的紧张、担心等心理降低。通过与患儿交流,拉近与患儿间的距离,使其能降低患儿的排斥感。术后,指导家长让患儿多注意休息,身体尽量不要乱动,避免创口愈合受影响。
1.3评价标准[2]
选用我院自制护理依从性评分量表,百分制,不低于80分表示完全依从,不低于60分表示部分依从,未超过60分表示不依从。
1.4统计学分析
实施SPSS23.0软件予以本研究统计学分析,实施X?形式进行计数数据比较,采用方差±标准差的方式计量数据比较。数据间存在差异性则说明P<0.05。
2结果
2.1对比患儿的依从性情况
护理干预后,80.65%为常规组患儿的临床依从性,96.77%为研究组患儿的依从性情况,经比较,研究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数据比较详情如表1见。
表1 对比患儿的依从性情况[n(%)]
2.2对比患儿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
在常规组31例患儿中,其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4.7±1.3)d、(62.1±3.4)min;在研究组31例患儿中,其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2.9±1.2)d、(46.3±2.4)min。经比较,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情况均低于常规组(t=5.665,21.138)(P<0.05)。
3讨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常见且多发疾病,针对此类疾病患儿,临床多主张应用手术方法治疗。但因患儿的年龄的相对较小,面对陌生环境、人群时,很容易出现紧张等心态,若再看见各类医疗器械时,则会感到害怕,容易出现哭闹等情绪,导致治疗受影响。针对此情况,为能缓解患儿的心理情绪,使患儿更能配合医护工作,护理干预配合的实施非常重要[3]。心理干预是临床常见护理模式之一,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特点。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其合理的心理疏导,既能使患儿家长的担忧等情绪缓解,还能使患儿的配合度提高。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6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常规组,以及行心理干预的研究组,从其结果中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心理干预的应用对患儿机体恢复、手术成功率的提升均有促进作用。研究组患儿的临床依从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的制定主要是以患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依据,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对心理行为指导的加强,能使患儿的配合度提升。
总之,对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取心理干预,其效果良好,既能使手术时间缩短,而且还能使患儿的临床依从性提升,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冯彩霞.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200-201.
[2]李云华,李梅,李滟飞.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效果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1):85-86.
[3]石彩晓,张永红.术前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4):557-558.
论文作者:梁维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患儿论文; 常规论文; 先天性论文; 心理论文; 心脏病论文; 手术论文; 时间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