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密度论文,快节奏论文,原则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原则是教学法的核心。英语教师要想把握好教学方向,选择、处理好教材,掌握好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自觉地研究和掌握英语教学原则,并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贯彻。中学英语教学原则的理论和实践涉及的范围很广,本文仅就章兼中教授在国内最新提出的一条外语教学原则“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1]谈点看法、作些介绍,意在抛砖引玉。
一、“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是对传统英语教学原则的必要补充
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原则虽历经多年的发展、充实,由于当代国内外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仍须不断完善,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英语教学原则体系。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教学原则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976年以前的英语教学原则是以教育学的一般原则,为主导的。
从1949年到1958年间,主要是应用原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中的六条教学原则“直观性,自觉性,积极性,巩固性,可接受性、系统性”。1958年开始,在批判以前的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挂帅、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等原则。1962年起提出强调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1966年以后的文革期间,要求贯彻毛主席的“十大教授法”。
2)文革后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原则开始朝偏重英语语言规律的方向发展。
1978年制定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确定了以下几项原则:(1)正确处理英语教学中政治思想教育与语言教学的关系;(2)正确处理英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3)正确处理听说与读写的关系;(4)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1981年制定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确定了(1)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2)讲清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3)综合训练,阶段侧重;(4)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5)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986年的英语教学大纲及1990年修订的《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保留了1981年大纲提出的五项英语教学原则,把第(2)条“讲清”改为“精讲”,“着重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改为“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补了一项原则:(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开始强调“课堂教学要增加语言实践活动的广度和密度,提高每一分钟的效率,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3)改革开放后的九十年代,作为教学法核心部分的教学原则也有了新的突破:
1992年4月国家教委审定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及之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首次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单独列出一条,明确规定:(六)增加语言实践的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并在90年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英语教学必须增加语言实践的量,使学生获得充分语言实践的机会”,“增加课堂上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
章兼中教授在他主编的《外语教育学》第九章“中学外语教学原则”一节中首次在国内提出了“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1992年《大纲》中提到的这一浓缩的教学原则在这里有了全面而又精辟的论述。
笔者认为,这一原则的提出是对中学英语教学原则的必要的重大补充。因为英语教学原则是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原则的提出和确认应当依据我国英语的传统教学实践和现实教学实践,以及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把“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作为中学英语教学原则确定下来,顺应了当代英语教育发展的潮流,符合当前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是对广大英语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肯定。宣传、研究和掌握这一教学原则对于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的英语教学水平与科学文化发达的国家相比,目前还是较低的,英语教学法方面的研究亟宜不断突破、创新。“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就是这样一条必不可少的原则。充分了解、正确理解、全面贯彻这条教学原则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内外负担的意义显然是举足轻重的。
二、贯彻“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努力根除外语教学中的通病
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三者是紧密相关的:多信息指的是课堂教学要增加学生接触外语语言材料和信息量,要做好这一点,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做到高密度。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面宽。而要做到多信息和高密度,课堂教学的节奏必须加快。快节奏指的是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一条重要的英语教学原则,缺一不可,章兼中教授在书中对这一教学原则的三个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
学生在课上获取的信息量少是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外语教学中存在着的通病之一。主要表现在学生一堂课上接触、吸收的外语语言材料少。平均每课时往往只接触到由几十个单词组成的一小段课文,外语材料少,信息量微。学生上课经常碰到的是老课文,老面孔,没有新鲜感,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抑制,开不动脑筋,智力活动质量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是增大信息量,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外语材料。从初一年级起,就可听一些生动、有趣的对话和短文,从初二年级起,就可以阅读一些有趣、幽默的初级读物。在这方面,除了章教授书中所记录的实例外,笔者在上海华师大二附中学习期间,了解到该校和其它一些学校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多年来,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从初一起就增加一套外语教材作为课堂上听力或泛读的补充材料。头几年用的是"New Concept English",近几年用的是"Look,Listen &.Learn",还有的学校则从报刊上,从外语的浅易读物中为学生选出泛听或泛读的补充材料,最近还选用《情景功能对话》(章兼中主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有系统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数量一般是课本内容的三、五倍左右。人教社和英国朗文公司合编的新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教材本身信息量少的情况,但教师须灵活驾驭教材,重视、用好与其配套的音像资料和教学辅助材料。因为多信息是在同一水平基础上的教学内容和新的语言情景中反复从听、说、读、写各种角度展开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所以长期坚持下去,不但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反而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起劲,越学越轻松。
学生外语实践量少而面窄是当前外语教学的通病之二。课堂教学满堂灌,教师讲解多是产生学生外语课上实践量少面窄的主要原因。传统的外语教学通常为讲解词汇、讲解课文、讲练语法、完成作业。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所占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一般是4:1,往往造成学生在外语课上只是消极被动地听讲,由于缺少外语实践的机会,学生常记不住大部分知识和规则。“高密度”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积极参与各项外语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应当"Try to get away from the habit of talking too much.A teacher of Eng-lish must say less and make things clearer.Teacher's talking time(TTT)must be strictly limited(on the average 30% of the total time in class),so as to leave two-thirds or more of each period for students'talking time(STT)"[2]。高密度不同于高难度,增加难度不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的总体情况。高密度要求在同一水平基础上的教学内容并列和反复地进行语言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并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从听、说、读、写各种不同角度展开,以增加外语实践的量和外语实践的人数。章教授在书中例举的华东师大二附中周建英教师执教的英语教改课,笔者曾有幸亲自领教,深有感触。学生在这样的课上,操练的密度大、面宽,一堂课里人人都有数次语言实践的机会,教师在课上就象出色的导演,而学生就象兴致勃勃的演员,学生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的语言点。
教学和操练的节奏缓慢,学生的智力活动松驰是外语教学方面的通病之三。传统的外语教学和操练的节奏缓慢。教师生怕学生不理解,讲解和组织操练时往往故意放慢速度,过多重复,教学环节松散,结果每堂课只有几个学生有机会参与外语实践,有的学生一个星期连一次语言实践的机会都没有。要改变这种状况,课堂教学必须快节奏,教学各个环节之间层层相扣,结构紧凑,衔接自然,"Do not make unnecessarypauses during class.Keep the pace of work uniformly fast.Do your best to maintain an active business like atmosphere in class all of the time,from bell to bell."[3]整个教学过程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束都应当富有强烈的节奏感。教师讲解、师生用外语互相问答等等都训练成用正常语速、只说一遍的良好习惯,以保持明快的节奏感。为了强化和掌握新知识,新教的句型和语言知识,教师适当的重复、连续三、四个学生进行快速的重复操练有时是必要的,但是,一旦学生初步掌握了,就应当注意加强听一遍就作出反应的常规训练。
显然,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不会自动转化为能动的教学实践;面对新的形势,要搞好英语教学,我们不能去指望增加课时数或加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强度。因此,必须引导广大英语教师向教学法要时间、要效果;引导他们深入学习研究教学法,把握教学原则,更新教学观念,深刻理解英语课的性质和特点,主动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和经验,探索新途径,课堂教学做到“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节课的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