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云红 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 265300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以德治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纲略,这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认,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的道德品行存在着若干不足和缺陷,而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味地归咎于社会的负面影响和社会道德的滑坡是错误的,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5<2”的尴尬(5天的学校德育教育比不上2天休息日对孩子的影响大),我们不能只看到社会当中的负面影响,也应该关注我们教育内部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许多不合时宜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做法,才有利于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障碍
要实现“以德治国”和真正落实“八荣八耻”的道德行为规范,必须有较高的国民素质。要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目前对学校德育工作有较大阻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学校内部,主要是德育内容的陈旧单调和德育方式的落后僵化;二是来自学校外部,例如社会中的消极影响、家庭成员错误的言传身教。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德育工作内容的陈旧。主要表现在只注重传统教育,忽视了德育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只注重思想立场教育,忽视了德育的生活性和全球性。注重传统教育的结果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一起陷入了传统与现代的“矛”与“盾”之中,例如传统的“谦、让”与现代社会所主张的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矛盾,又如传统的“先人后己”与现代社会的残酷竞争的矛盾。只讲传统不讲现代,很可能会培养出墨守成规、怯于进取的懦夫,与时代的创新精神相悖;只讲现代不讲传统,很可能会培养出嚣张跋扈、自私冷酷的人,与以德治国的大势相左。同样,只注重思想立场教育,也会使德育内容趋于理论的空洞,丧失了生动性,从而也就丧失了教育的接受者。
2.家庭教育的薄弱落后。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注意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学习好,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其它什么都无所谓。有个别家长甚至有“树大自然直”的错误观念,对孩子思想行为上存在的偏差采取了不管不问的态度甚至纵容的错误做法,使许多学生成为“小霸王”、“小皇帝”、“小公主”,这也给学校德育工作人为地设置了许多障碍。
3.社会的负面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汹涌,社会上许多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泛起,给人们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强烈冲击。在个别地区个别时期,消极的思想观念还有可能占据主流,也给人们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疑惑和迷茫。而学生同时也是社会的成员,他们在接受健康纯洁的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在社会当中去实践,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许,从而获得成功的感觉,进一步加强思想认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但是当前社会这块学生的德育“实践基地”不是一瓶滋养健康纯洁思想的“营养液”,对明辨是非能力和审美能力都还较低的学生来说,社会更像一个大染缸。社会当中许多消极因素,甚至与学校德育内容相左的东西,以各种比学校德育更生动的方式给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学生没有荣和耻的观念、没有分辨是和非的标准,难怪许多杰出的德育工作者也喊出了“5<2”的无奈之言。
4.德育方式的落后与僵化。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往往是以讲霸天下,教师独霸课堂,充当了“布道者”的角色,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听,被动地接受,而没有时间、地点、内容和目标去感受、去体验,结果也产生了教师讲的大道理学生倒背如流,甚至学生犯了错教师要用什么话教育自己,学生事先也是一清二楚,但学生就是在行为上不买老师的帐的尴尬局面。德育方式的僵化落后还体现在只注重德育活动的序列化,而忽视了德育的随时性和随机性,忽略了思想转化的机缘和偶然因素。
二、对学校德育工作障碍应对策略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对德育工作的新要求,不少有识之士早已注意到了,并进行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这里不妨一并总结如下:
1.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即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学校与社会的结合。“三结合”的关键在于形成教育的合力,所以要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因素,要让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上积极思想的影响,自觉远离消极的东西。这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要让学生认清社会的主流。要尽量避免家庭中错误的诱导,这要求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2.要对学生进行“免疫”教育。学校德育应该加强开放化,不仅要进行正面教育,还要注意反面教育;不仅要讲“主流”,还要讲“支流”;不仅要讲透什么是高尚的,还要讲透什么是卑鄙的。只有这样,学生回到社会才不会茫然失措。
3.学校德育应该融入社会。要大胆地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去发现、去辨别、去汲取。融入社会重要的不是“请进来”,而是“走出去”,要带着健康的、纯洁的学校教育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切合实际地感受到真理的可贵。
4.加大德育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力度。要让学校德育与时代接轨、与社会接轨、与世界接轨并最终与学生的需要接轨,就必须改革德育内容和教育形式。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策民生的要求,是民族兴旺的要求,更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
总之,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是件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同时也功在千秋的大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为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献计献策,投身到加强学校德育教育这场攻坚战中,为了国家的复兴、民族的兴旺,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责无旁贷。
论文作者:姚云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学校论文; 社会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内容论文; 传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