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集中制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意义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和生动体现。
民主集中制的核心是民主,民主是基础和前提。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毛主席说:“所谓发挥积极性,必须具体地表现在领导机关、干部和党员的创造能力、负责精神,工作的活跃,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批评缺点,以及对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爱护观点出发的监督作用。没有这些,所谓积极性就是空的。而这些积极性的发挥,有赖于党内生活民主化。党内缺乏民主生活,发挥积极性的目的就不能达到。大批能干人才的创造,也只有在民主生活中才有可能。”这段话讲的十分透彻,寓意深刻。现在党内有的领导同志不懂得这一条,听不进不同意见,群众有千言万语,他有一定之规,就是不听!《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列举党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讲真话,在党的会议和报刊上参加政策问题的讨论;参加党内选举,评议、监督领导干部,参与民主决策;党的上级组织作出同下级组织有关的重要决定,要听取下级组织的意见(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对党内这一个常识恐怕还不明白);有些重要事情在党内要先知道、先讨论等等。
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集中当然是要集中正确的意见,为此,担负领导工作的同志要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和班子成员的意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集中不是群众意见的简单堆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这就是要分析和归纳群众的意见。集中是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符合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意见,进而形成决策,统一人民群众的意志,执行和实施之。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国家机构、政权建设也同样运用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好不好,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历史上,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贯彻得不好,工作就会发生严重失误。民主和兴旺相联系,不民主和失误相联系。在党的历史上,陈独秀搞过家长制,王明搞过“左”倾宗派主义,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给革命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失。“文化大革命”,主要是因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造成的,邓小平同志总结过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他说:“从遵义会议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直比较注意实行集体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生活比较正常。可惜,这些好的传统没有坚持下来,也没有形成严格的完善的制度。例如,党内讨论重大问题,不少时候发扬民主、充分酝酿不够,由个人或少数人匆忙做出决定,很少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投票表决,这表明民主集中制还没有成为严格的制度。”
历史经验说明: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制度。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不应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民主集中制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调动党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即使发生失误也能得到有效的纠正。邓小平同志在1962年党的扩大工作会议上说过:“我们党是统一的,团结的,有战斗力的党。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统一,没有集中统一,党就没有战斗力。我们党要永远保持集中统一,这样党才有战斗力。但是,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在充分发挥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这样一个统一的党,有纪律的党,有战斗力的党。”陈云同志说过:“如果有不同意见,就要认真听取,展开讨论,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有钱难买反对自己的人。有了反对意见,可以引起自己思考问题。常常是,有不同意见的人,他不讲出来。能够听到不同声音,决不是坏事。这同中央保持一致并不矛盾。”
二、当前党内在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民主不够。一些领导干部公仆观念、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化,以“父母官”自居,缺乏民主意识,颠倒了主人与公仆的关系。一些人忙着搞个人的“政绩工程”,跑官,要官;少数人整日沉溺于纸醉金迷、红灯绿酒的氛围之中,哪有心思考虑群众的疾苦?有的干部一旦掌了权,就实行家长制,搞个人说了算,借推行厂长(校长)负责制之机,一手遮天,独断专行,专横跋扈,唯我独尊,不准有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加以打击报复,杀鸡给猴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种人心胸狭窄,鼠肚鸡肠,毫不容人,什么五湖四海、什么团结有不同意见的人一道工作……都不在心里,他把党领导的单位看成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家天下,有一些本来是很好的单位,一旦落在这种人手里,就走下坡路。在经济建设的决策上,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少,缺少民主化科学化决策。一些领导干部官升脾气长,和群众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缺乏共同语言和感情,他们大部分时间忙于出国、到沿海地区、迎来送往、应酬上级和宾朋,既没读书看报的时间(看书看个皮,看报看个题),又无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时间,脑子越来越空,作风越来越漂浮。孔繁森同志到阿里地区任职不到两年,全区106年乡,他跑了98个,行程8万多里,他心里总是装着群众, 把人民群众看成是再生的父母。全国有几十万县处以上的领导干部,如果有更多同志像孔繁森同志那样深入群众,热爱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大踏步向前进。既然一些干部不了解情况,不熟悉经济,他们又如何决策呢?用群众的话说,一是拍脑门,灵机一动想象出来,或者别地方搞什么项目,他来个照抄照搬;二是拍胸脯,就是向上级部门要钱(项目)时,能滔滔不绝地拍胸脯说如何有把握有效益;三是项目竣工之时,就是停工之日,或者勉强生产,也是只赔不挣,他拍拍大腿,一走了之,远走高飞,到别的地方当官。这样一个劲儿地交“学费”,交多少都不可惜,反正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集中不够。主要是极端民主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如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物价上涨居高不下;房地产开发有一些失控,撂荒了不少良田;滥收费现象难以根除;江河污染日益严重,有些产棉区拒向国家交售棉花,乱砍滥伐森林现象时有发生;还有公费出国、吃喝风屡煞不住。在经济领域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分散主义滋生蔓延;一些共产党员局部利益、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观念膨胀,他们忘记了“四个服从”的民主集中制,忘记了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一切受利益驱动。一个人、一个团体如果总是置大局于不顾,一切都受利益驱动,一旦外敌侵入,则很难“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政治领域,对许多违法乱纪的行为过于宽容、过于松弛,规章制度、法制不够健全,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执行纪律太松,许多事情不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问题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些年来,各地也抓了一些大案,如贵州省第一夫人贪污受贿案,但人们总感到雷声大,雨点小,震慑力不够,力度不够。从电视报道中,各种奖励甚多,但是对一些单位、一些地方的负责人工作中发生重大事故和重大失误时追究责任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下不为例”,这恐怕是党建工作中一个不小的缺憾。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兵攻魏,起用马谡带兵,结果街亭失守,诸葛亮按军法斩了马谡,并上疏要求自贬三级。封建时代的政治家能够做到,为什么共产党员办不到?古人在用人的问题上“任人而所任不善,则以罪罪之”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明白:使用权力的人必须对使用的权力后果负责,也要对应该使用权力而未使用权力造成的后果负责。
三、如何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第一,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确保政令畅通。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又面临艰苦复杂的改革和建设的任务,维护中央权威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党章规定,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维护中央的权威,就是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决定了的事情各方都要认真去办。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不能搞违背中央政策的‘对策’,这话讲几年了。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强调中央要有权威,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又要尊重地方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发挥积极性。这就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经济管理权限,建立起各级政府相应的权责统一的制度,以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二,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要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上下工夫。
1948年,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要求各级党组织“都必须建立和健全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决定还要求在会议之前,对于复杂的和有分歧意见的重要问题,又须有个人交谈,使委员们有思想准备,以免会议决定流于形式或不能做出决定。毛主席又强调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
凡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重大工作的部署、干部的任免、调动、处理、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问题均应提交党委会议讨论决定。只有经过集体讨论、充分的研究,做出的决定才能比较正确,合乎实际,可以防止和减少纰漏;有利于调动大家的主动性积极性,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提高领导水平;有利于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防止不正之风,提高战斗力。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是党委领导,党委本身又有集中,又有民主,是委员会嘛!不是一个人说了算。重要的事情,党委要好好讨论。党委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有这种风气。”陈云同志说:“希望新进各级领导班子的中青年干部,要注意学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在各级领导班子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各种意见,特别是注意倾听不同意见。要按照党章办事,不要一个人说了算。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经过集体充分讨论,以便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把事情办得更好。”
为此,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选好各级党政一把手,这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
《决定》提出,高级干部应成为政治家,他们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实事求是,务实创新;具有宽阔胸襟,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具有良好的作风。做为一把手,尤应注意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清醒的政治头脑;处理工作稳健,遇事不慌,不怕困难和棘手问题;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知人善任,公道正派,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
二要大力提倡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只有深入改革和建设第一线,了解真实情况,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
三要建立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群体,在决策出台之前,要经过反复、充分的论证,重大决策要有几个方案,供选择和考虑。凡涉及地方全局性的问题应提交全会、党代会讨论,涉及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应交人大常委会和人代会讨论决定。执行中的情况和结果应向各有关会议报告,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进行总结。
四是决定了的事情要有相对稳定性、连续性,避免朝令夕改;也不要总出新点子,“一个将军一个令”。有的市,一年换一位新市长、每一位新市长到任后都搞一套新战略口号,口号是必要的,但不宜太多,改动频繁了,招架不了。
五是决策程序要规范。会前“安民告示”,让与会同志充分准备;会上启发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老同志要多讲,年轻同志也不要“人微言轻”,不敢大胆说话,要勇于讲自己的观点,即使有不同看法,也要讲出来。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中。要多谋善断,不要优柔寡断。要善于做综合、归纳、加工、概括的工作,从而使分散、不系统的意见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主要负责人要善于抽象思维,善于吸取、抽象、挖掘别人的智慧,借助别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思想。这样,做出的决定,才有可能是一个在多数人意见的基础上有较高水平的决定。对一把手来说,既要防止家长制、“一言堂”,又要防听风就是雨,东倒西歪,莫衷一是,议而不决,该断不断。讨论干部任免问题时,班子成员要到齐,有利于团结。上级审批时,要看表决结果。
六要搞好分工,落实责任,并且要在执行过程中检查督促,发现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第三,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
《决定》强调要加强党内监督,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违纪党员要严肃查处;强调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和健全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制度;强调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建立监督体系。
一是各单位的领导干部一定要通过组织生活、民主生活和定期评议领导干部等做法为广大群众提供发扬民主、提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条件和机会。毛主席说过“有‘小广播’是因为‘大广播’不发达”,搞一点“大广播”则能加强民主气氛,活跃思想,改进工作,增强团结,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现在有的单位问题成堆,他们的上级和主管部门应该管起来。为什么有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下面的问题不闻不问、无动于衷?
三是要认真执行干部收入申报制度。人们早就希望这样办了。领导干部要想当官,就不能企望发大财,二者不可得兼。又要当官,又要当商人,面貌不清,只能取一舍一。
第四,要在党内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素质。
我们党历次党代会通过的党章,一直规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规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是否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是衡量其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尺。
一要广泛提高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民主观念。最根本的也是起码的一条,就是要有公仆观念,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老百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是要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办事,他们应当是人民的公仆。一些干部在这个问题上颠倒了位置,个人凌驾于群众之上,以权谋私,以言代法,漠视人民的民主权利,摆官僚主义架子,耍官僚主义威风,这是十分错误的,应当坚决改正。
二要胸襟开阔,要有民主气度。做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襟怀坦白,心胸开阔,宽宏大度,有容人之气魄。古代的有作为的政治家,不少人都能“宰相肚里能行船”。刘邦、唐太宗等,都是能够听进不同意见的皇帝。共产党人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更应当豁达大度,善于搞五湖四海,团结别人,包括反对过自己反对错了的人一道工作。
三是联系群众的民主作风。做为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群众,接触群众,和各方面同志交谈,谈心,随时可以听到群众的呼声,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有些什么要求。和同志相处,要平易近人,肝胆相照,不称官职,以同志相称。没有良好的民主作风,就无法联系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