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探讨_长效机制论文

关于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探讨_长效机制论文

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长效机制论文,保持党的先进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78(2007)01-0131-05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党的先进性建设时,提出了加强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新命题和新思想。这对于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新形势下构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把握住党自身建设的规律性和对党保持先进性具有长效机制效应的民主因素、制度因素及创新机制;要端正思想认识、突破难点问题,着重解决当前的重点问题。

一、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命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以来,为了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证,党中央决定从2005年2月开始用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中央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了精心部署和安排,分阶段地进行和检查总结。2005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和检查工作时提出:“要以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总结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积累的新鲜经验,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这里,胡锦涛提出了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效机制的新命题和新思想。2006年1月24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又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想。这些重要思想的提出,是为了在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把其成果巩固、发展下去,进而长期有效地把党的先进性建设开展起来。胡锦涛提出的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命题,对于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长效机制”建设拓宽了党的建设的研究领域

党的建设是一门现实性、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必须根据研究对象的变化调整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才能跟上形势、任务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已经出现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步,另一方面也在于党的建设方法手段的不适应,特别是内在机制的不灵活和有效机制的缺失。在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市场机制、利益机制、竞争机制、民主机制、法律机制等在对经济发展和政治运作发挥着巨大的调节和支配作用的同时,也以不同方式对党自身的发展和运作产生影响。但是,在党的建设的内容和方法手段上,对于内在机制还是一个涉猎不多和缺乏研究的领域,出现了社会上机制灵活多样,而党内机制呆板不活的不适应不对称状况。以往,我们多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来研究和运作党的建设,而对于党的建设的机制问题更不用说长效机制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这导致了党的运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运作不相对应、错位和不协调。加强党的建设的机制研究是党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从机制入手可以把政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引入党的建设科学的研究中,也可以把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研究与党的建设研究衔接起来,提高党的建设研究的目的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由于在党的建设上缺乏长效机制的研究,导致党的建设工作上的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许多情况下是“为党建而党建”,自我循环,脱离实际;不能在提高党的自身素质上做长远考虑,不能在提高党治国理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上做深入思考;把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局限于“急难险重”任务上,“平时忘记党,出了问题才想起党”。所以,提出“长效机制建设”,开辟了党的建设研究的新领域,把“机制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研究的一个方面将对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党的干部选拔任用,调动党员党组织积极性问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问题,反腐倡廉问题等是要从机制上加以解决的。这也有利于党的建设研究方式的转变,由习惯于短期行为转向长效研究,由表面研究转向深入研究,由脱离实际转向结合实际,意义重大。

(三)“长效机制”建设促进党的建设向着科学、规范、务实和有效方向发展

当前,党的建设正处在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提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的功能意义在于提供了改革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切入点。要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必须不断有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方法注入。强调长效机制建设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有利于党的建设的转型与提升,以提高党的建设的活力、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党的建设向着科学、规范、务实和有效方向发展。讲到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我们都会想到制度建设,但是切莫忽视机制问题,因为在组织内部运作中制度和机制是密切联系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好的机制和工作原理,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得到执行。党内许多好制度如廉政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等贯彻执行不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主机制、监督机制、优胜劣汰机制没有跟上。所以,不能以制度建设代替机制建设,制度是“死的”(固定的),而机制是“活的”,有了好的工作原理,才能使党建工作运行在正确轨道上。机制是规律性和工作机理的表现,重视党内机制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一定会产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效果。这有利于克服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人治、长官意志、脱离实际和主观随意性的做法,也有利于建立起党内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制度,实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长效机制建设是治本措施,有利于把党建工作做实,取得恒久效果。例如在反腐败问题上,我们特别需要在这方面下工夫。改革开放20多年时间里,为反对不正之风和消除腐败,我们发了许许多多文件,制定了许许多多法规,实施许许多多严打措施,但是腐败现象不但没有被有效地遏止,反而愈演愈烈,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反腐败呼唤长效机制。在目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不但不利于党的建设的健康发展,也损伤了党建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信心和积极性。建立起党的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我们党走上一条实实在在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二、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长效机制效应的因素分析

分析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长效机制效应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保持党的先进性起着长久和决定作用的党建规律和建党原则;二是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民主因素;三是推进党发展进步的创新机制、动力机制;四是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特点的党的制度建设。

(一)党建规律和建党原则

中国共产党建立80多年来为什么能够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而成为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这里面一定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有一些对党保持先进性起着长久和决定作用的规律性因素。正确认识和遵循这些成功经验和规律性,也就找到了党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回顾历史,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长效机制作用的党建规律和建党原则起码有以下三点:一是党在形成先进性的要件上必须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即在党的成员构成上要吸收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党的纲领和政治路线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党的根本宗旨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在党的组织制度上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些建党原则集中体现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这些建党原则,坚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党,才始终保持着党的先进性。苏东一些社会主义执政党因没有始终坚持这些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而丧失了先进性,走向蜕化变质。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达到构建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之目的。二是坚持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常抓不懈。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党内大多数成员是农民出身的革命分子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设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和考验,当时斯大林和共产国际都担心中国共产党会不会建设成为一个“农民党”。但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提出了首先在思想上政治上同时也在组织上加强党的建设的建党路线,要求党员首先要在思想上入党,形成了一整套在全党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农民小资产阶级等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做法和机制,常抓不懈,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建设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及保持其先进性的问题。三是紧密结合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在领导、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过程中增强、发挥和发展党的先进性。1939年,毛泽东在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时得出这样一个党的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毛泽东说:“十八年来,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是这样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之正确处理或不正确处理密切地联系着的。”[2](P605)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就是党的无产阶级化和先进性建设过程。毛泽东揭示了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建立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的联系机制。后来,江泽民对这个问题作出进一步的阐述,他说:“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3](P13)建立起党的建设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联系起来的长效机制,二者相互促进,才能获得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经济文化建设双赢的效果。

(二)民主因素

民主,包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构建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不可或缺的因素。对此毛泽东早有断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时指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4]民主对保持党和国家不变质的长效机制效应与它的功能价值是分不开的。民主是讲党内由党员当家作主、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民主是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所以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工人阶级和人民建立党就是为了让党代表他们的利益和要求,民主对党的诉求也是要求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民主对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它给党以推动力和约束力,保证党的健康成长。坚持、健全和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构建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和条件。从健全党内民主来说,要确立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由党员决定党内的重大事情,领导决策实现民主化和科学化,保障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从理念、制度、机制三个层面全方位地加强和完善党内民主;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来说,关键是要建立起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的相互联系和制约机制,改革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党组织和党员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完善人民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机制,有效防止党员领导干部中出现特权和腐化变质现象。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加强和完善,是党拒腐防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保障。

(三)制度建设

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5](P333)机制是指组织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方式和工作原理;制度是指一个组织内部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党内的某些做法和机制通过制度确定下来,在执行时就有了规范性和强制性。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经验、做法和机制,例如把党的思想建设和党员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党内民主建设和联系群众的好的做法、推进党的建设的创新机制等制度化,使之成为党内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一环。制度以其具有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巩固和强化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四)创新机制

创新,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动力,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3](P5)在党内建立和形成创新机制,是党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先进性质的必要条件。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坚持在思想理论上的创新,才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上的历史性飞跃,才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使党始终具有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指导思想作为行动指南,走在时代前列并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正是因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结合改革开放新的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和改革发展的新思想,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生机、活力,不断发展进步。党的建设创新包括思想理论和观念上的创新,也包括体制制度、工作方法及领导方式的创新。创新机制,是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等方面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的动力机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三、端正认识,突破难点,探索建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一)在党的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上需要明确的几个认识问题

现在,“长效机制”建设成为热门话题,各个方面的改革和治理工作都在讲建立长效机制。但是认真分析一下,这里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似乎不管治理什么,只要想建立个长效机制一下子就可以建立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效机制。”在这里,胡锦涛用了两个“探索”,说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是“招之即来”,想要就可以立即设计出的,只有经过一个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过程,才能获得对党的建设长效机制的科学性认识。从当前情况看,有几个认识问题需要端正。一是要克服那种脱离实际、主观臆造所谓长效机制的做法。党的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建立在对党内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方式和工作原理以及党的建设和发展规律性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如果脱离本单位党建状况,照葫芦画瓢,如此制造和设计的所谓长效机制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现在,有些地方和单位建立的所谓长效机制,一不调查,二不研究,非常简单,就是秘书起草,部长修改,书记批阅,然后发文件执行。这样的所谓长效机制不知道能够起到什么样的效果。二是要克服那种只管制定,不管执行的做法。有的地方认认真真地制定了“长效机制”,发了文件,贴在墙上,以为有这一纸规定,“长效机制”就可以建立起来了。其实任何规定都不会自发地起作用,再好的制度和规定也需要人去执行。如果谁都不执行,那就是一纸空文。过去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种法规和纪律已经制定了不少,为什么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主要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克服制定与执行脱节的毛病,是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环节。三是应正确认识治标与治本、日常工作与恒久效应的关系。有人认为有了长效机制,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这是不对的。应该从治标与治本、日常工作与恒久效应的关系上理解长效机制。长效机制是讲治本,但是要治本必须与治标相结合。长效机制需要依靠日常工作去贯彻执行,这样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离开平时的努力和工作,任何长效机制也是没有用的。

(二)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需要破解的难点问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使构建党的建设的长效机制遇到许多变量、不确定性和偶发因素等新情况,增加了长效机制建设的难度。例如新旧体制的转换,使处在转轨改制的企业和农村党组织在治理结构、领导体制、隶属关系和活动方式上要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改制在产权结构和所有制关系上的改变,可能使一些企业劳动者身份不断发生变化;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社会分层加剧;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会带来许多冲击和波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许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迫使我们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策略,走一步,看一步,看清楚了再走。市场经济的波动性也助长了短期行为。在党建工作上的短期行为也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经济工作和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三年、五年甚至十年规划,但是党建工作却不曾制定过长远计划,就是推着干,上面部署什么就干什么。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旧体制并存,使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成了这个时期难以治愈的痼疾,禁而不止,斩而复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办法措施,试图从根本上铲除这一人民深恶痛绝的毒瘤,但是难以如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反腐败的长效机制是一个历史性的艰巨课题。值得肯定的是,十六大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法规和文件的陆续颁布,我国已构建起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确立以教育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以监督为关键的教育、制度、监督三者有机统一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在长效机制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总之,以上这些变量和不确定性,要求党的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具有动态、开放和可调试的特点,否则,如果僵化、死板,以不变应万变,那就不可能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三)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当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

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要从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着手。2006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在这四个文件中,党中央就党员经常性教育、流动党员管理、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和地方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四个重点问题提出要求。首先,在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忽视党员教育,党员经常性教育不能正常开展,党员教育的组织制度和必要物质手段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建立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因为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主要任务也是不断加强对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党员的先进性增强了,才有党的先进性。其次,由于上亿农民工进城务工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大量人员在各个生产部门流动,加之人们择业方式的多样化,流动党员问题已经由非正常成为一种常态。所以在总结以往关于流动党员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流动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也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当前流动党员管理已经成为党的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市场经济、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过程中,都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必须作好规划,抓紧落实,取得进展。再次,改革开放以来,在生产和工作中强调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强调首长负责制,出现了忽视群众路线的倾向。企业改制后,职工变员工,身份发生变化,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变成契约关系。企业重视董事会、股东大会的作用,而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受到忽视。在领导政绩目标上重视GDP和经济效益,忽视对广大群众的人文关怀,甚至为了所谓政绩目标和形象工程而违背群众意愿,加之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直接侵吞和损害人民利益。凡此种种,导致干群、党群关系的紧张,传统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联系群众的方式在许多人那里被遗忘,而适应新体制的新的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和渠道还有待于建立与完善。因此,构建党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也是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提到议事日程,落实和搞好。最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需要通过基层党组织来贯彻落实。但是,当前基层党组织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很难与形势任务的发展相适应。由过去党委“一元化”领导转变为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企业党组织作用出现淡化、弱化的情况;大量的新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出现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完善,甚至出现“空白点”;体制改革要求党组织转变职能,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还没有把自己的角色定位调整到发挥引导、协调、整合、服务、监督作用上来;相当一部分党的基层组织存在着机构不健全、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现在企事业单位、农村和街道社区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各异,运作也不规范,迫切需要上级党组织的指导。因此,建立健全地方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改进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治本之策。基层党组织建设搞好了,保持党的先进性,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就有了保证。总之,这四个方面的长效机制建设具有抓住重点,画龙点睛的特点,如果取得成效,对于实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任务,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义重大。

[收稿日期]2006-09-22

标签:;  ;  ;  ;  ;  ;  ;  ;  ;  

关于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的探讨_长效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