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假文凭”在成人教育中的传播_成人教育论文

浅析“假文凭”在成人教育中的传播_成人教育论文

透析成人教育中的“伪文凭”泛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文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转型期,即: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是社会中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此消彼长的进化过程,也是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和整体性发展的过程。在全面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科技和经济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他们使知识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知识经济渐渐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的今天,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对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1987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在其中“成人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备条件”的论断已成为这一共识的鲜明体现。

成人教育通过灵活动多样的教育形式,在短时间内能以最少的投资产生最大的回报,推动社会快速进步。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团体正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成人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努力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服务。同时,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确保了社会成员通过成人教育所获得的学历、学位同样受到国家的承认,在社会生活中享有与在普通学校教育获得的学历、学位同样的收益权与发展机会。这既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为成人的学习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一时间各级各类学校、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所举办的针对成人的学习班、学历班、证书班和课程班便应运而生;名目繁多的学历、学位和证书也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因缺乏规范的管理和正确的引导,成人教育在“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成人教育的文凭不仅出现了不断攀升的趋势,甚至引发出一些丑陋的社会现象,“伪文凭”——名不副实的“虚文凭”和见不得光的“假文凭”的泛滥就是其中之一。在城市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和公用设施上布满了贴上去或用油漆喷上去的“牛皮癣”——“办证”的广告,笔者在南京某街道旁的一个公用电话亭内发现,在电话机旁不到0.5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竟然贴有56张这样的“办证”广告,这样的广告都宣称能办理各种证书和文凭。显然,这是地下造假工厂在大量地制造假文凭和假证件。有需求才会有市场,这么巨大的“市场”竟然在何处?据报道:深圳市对全市干部,重点对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市管企业及市属一、二级企业以上领导人员的学历、学位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在已查验的44213人中,共验出假学历(学位)证书107份,非学历(学位)证书719份。其中4人受到撤销专业技术资格和党内警告等严肃处理,……在这次清查检查中,深圳市有55名干部在学历、学位上弄虚作假。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样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伪文凭”是如何产生,并且愈演愈烈的呢?

“伪文凭”的泛滥究其缘由可从文凭的内在功能、社会的人才考评观、社会流动的加剧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完备程度等方面加以考察。

首先,对文凭的人力资本存量标识功能的绝对化认识。文凭在现实社会中不仅简单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经历或受教育的程度,按人力资本的理论,教育还是一种投资和创造价值的活动,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越多,也就意味着它所具有的人力资本也越多,所以,学历还具有人力资本存量的标识功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受教育,社会成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升,在个体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社会里,这种提升意味着个人的人力资本的存量得到了增加。这种个人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的内隐体现就是社会成员在处理社会事务时更具效率,其外显的物质的体现就是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学历,在现代社会表现为文凭的提升以及由此而获得的收益的提高。

文凭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标识功能既使得有高文凭的社会成员进入理想的社会阶层成为可能,也使得他们能方便顺利地向上流动。但是,对文凭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标识功能的认识一旦被无限扩大,一旦把追求能力的提升简化为文凭的提升。那么,社会主体就只能陷入盲目地跟风提高学历和文凭的漩涡之中。

其次,文凭成为社会考量和遴选人才的重要依据。在社会中流行着这样一些话:“文凭是敲门砖”、“高文凭是进入上层社会的准入证。”这些都生动地说明了文凭对劳动力筛选功能。同时也是社会组织雇用人员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依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的过程中,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必须参与到社会竞争中去。这种竞争为社会不利地位的人群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也对占据有利位置的既得利益者形成了压力和挑战。而社会流动的“阀门”是什么,决定着社会成员的流动途径。因受对人力资源进行考评手段有限的限制,目前,我国社会的流动虽然也采取了各种方式,但这其中最具有公平的因素还是考察一个人的学历,即文凭。因为,如果仅凭考察某个现有位置上的人的业绩成就,这其中还存在一个起始占有位置的差距和不均等问题,同时考察还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渐渐地,文凭变成了社会流动的重要“凭证”,甚至在某些时期或某些部门成了“单一凭证”,进而对这种单一凭证的认证也受到既得利益者,社会有利位置的占有者的左右,各种各样的文凭、证书都具有了同样的效力。一些当权者通过简单的培训或学习就获得了继续占有现有位置或再向上流动的“护身符”或“凭证”。

再次,社会流动刺激了社会成员对文凭的需求。当今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这样的社会整体转型是建立在社会整体开放和流动的基础上的。即由农业经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转型;由封闭的社会向开放的社会转型;由伦理的社会向法理的社会转型;由农村为主要形态的社会向以城市为主要形态的社会转型,即城市化。

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社会成员的社会角色和位置再也不是原封不动或在小范围内震荡,而是产生了大面积和大范围的流动。并随着社会结构的开放程度的提高,社会流动程度也愈来愈高。

随着社会流动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占据某一社会位置的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成为可能,社会成员的位置的改变不仅建立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而且愈来愈建立在个人能力和素质甚至是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之上。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对工作环境和在此社会位置上的个人满足程度的要求也在提高,这些都刺激了社会的流动。

社会的外在压力和个人的内在需求对社会成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挑战。社会成员应对这样的挑战所采取的策略就是继续学习和继续受教育,即终生不断地学习和终身受教育并从学习和受教育中获得代表其人力资本存量的标志——文凭。

最后,教育市场建设和发展的不完备。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建设还不健全,这为“伪文凭”的泛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整体上,从管理体制到公众素质都需要与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进一步接轨。首先,由于社会上成人教育办学主体的增多,且对他们缺乏有效的管理,有些单位出现了招生、授课、考核、发证的一条龙服务,且教学管理混乱,有些学员开学来一次,考核来一次,论文请“枪手”代劳,就能拿到一张文凭。导致了一些学员在报名时就左顾右盼,谁的收费低、谁的管理松文凭好拿就报哪家。其次,由于经济建设的主体,人的各种观念和素质没有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诚信,导致“伪文凭”得以滋生并成泛滥的趋势。

“伪文凭”的泛滥不仅对社会个体而且对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产生了影响,造成了教育高消费;过渡教育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形成了社会信用危机;影响了社会的正常流动;直至危及国家和民族在全球化舞台上的竞争以及教育与国际接轨。

(一)导致了人们对学历、文凭的“过度消费”,从而形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人们对学历、文凭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标识功能认识的无限扩大,容易把文凭简单化视为直接的社会财富的化身,并失去理性地追逐高文凭,从而形成文凭的“高消费”。文凭的不断攀升,最终使劳动力市场中高学历求职者的供给量剧增,导致在岗的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远大于本岗位所需的劳动素质和能力,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例如,有报道称,公路收费站的收费员是研究生学历硕士文凭;名牌大学生在街头卖猪肉等。这些现象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体现。另外,从雇主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的角度来看,同样的一个岗位,如果一个低一点学历的雇员能干的很好,他是不会花更高的价钱去雇用一个更高学历的人。这样,高学历者在求职和就业时,理实的状况与其理想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之间的差距甚大,造成社会个体的心理失衡,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二)导致无效文凭的增多,产生文凭的信用危机,危害成人教育的健康

发展对学历、文凭的过度消费必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无法承载无限扩大的社会需求,直接影响了成人教育的质量,使文凭的人力资源存量的标识功能失真。在教育泡沫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有“名不副实”之嫌,从而造成了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质量以及文凭的信用产生怀疑,更加大了通过成人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的市场竞争的压力。雇主对持成人教育的文凭的社会成员不免会有歧视。同时也增加了雇主对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源投资的风险。进而挫伤了成人通过成人教育和培训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热情,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导致文凭的商品化,强化了因经济的不平等导致的社会不平等,使社会正常的流动遭到破坏,影响了社会的有序发展

由于社会成员对学历、文凭的追逐标准的攀升,使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增长赶不上受教育需求的增加,依市场经济的规律,当供求小于需求时,而短时间内供求又无法大范围地提高来缓解供求压力,此时,商品的价格就会提高,促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这样在教育领域,获取文凭的代价就相应提高,从而出现了“高价文凭”。

“高价文凭”的出现使只有处于社会上层的具有充足经济资源的人才能付得起高额的教育投资。而处于社会弱势的人群只能购买与之经济力量相匹配的教育产品。而这样的教育产品大多是技术性的技能性的,而很少是管理性的,使得他们通过成人教育无法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而经济富有者通过继续用于高价文凭占据着社会的有利位置。并由此位置而获得管理社会的特权来制定对自己有利的向上流动的标准以巩固自身的位置,从而使社会的正常流动遭到破坏,使腐败滋生,影响了社会前进和发展。

(四)导致成人教育的学历、文凭无法与国际接轨

当今的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不放眼全球,就无法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不能求得更深远的发展;就无法安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是培养国际化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成人教育更是其中最具有活力的培养形式。但如今在成人教育中充满了太多的“伪学历”,人们竟也泰然地认可着它的存在。如何能培养起国际化的人才如何与国际教育、国际社会接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沉重话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审视与探讨。

标签:;  ;  ;  ;  

浅析“假文凭”在成人教育中的传播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