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堡县教师进修学校 718299
语文教学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它担负的任务而言,不仅要传授汉语言的字、词、句、篇及语法、逻辑、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听、说、谈、写方面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正因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繁重,它所占的教学课时是最多的,教师所花的精力也是最多的。然而,初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现实,总是不能令人乐观。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太不成比例——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辽宁的魏书生、上海的钱梦龙在搏击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在浪尖上闪光的东西,毕竟尚未在语文教学的广大阵地上普及,初中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观。课堂内“讲风”仍炽,依然是教师讲也滔滔,学生听也默默。一作者介绍,二时代背景,三分析讲解,四主题思想,五写作手法……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非冲破这套程式不可。那么冲破旧的语文教学模式,从教学操作的角度看,突破口在哪里呢?笔者认为,突破口在于运用好问题教学法。什么是问题教学法?笔者从本人涉及的资料中,尚未找到定义性的答案。但从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课》一文中的一段话中,可以见到答案的概貌:“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做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做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马赫穆托夫的这段理论概括,与我们对问题的教学法的运用,在客观上是相吻合的。因此,我们对问题教学法本身可以作这样的界定: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基本明确问题教学的含义之后,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也就有了明确的思路,这就是:
第一,运用问题教学法,首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必须完成的比较繁重的智力操作任务。当然,问题性水平高,必须有一个弹性限度,不能高到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智力操作任务那样一种程度。问题性水平的高,应高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程度,这就足够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观点来说,问题性水平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就足够了。否则学生的智力操作难以启动,到头来是徒劳无益。
第二,运用问题的教学法,必须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转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语文教学老前辈叶圣陶说得好:“都是为了不教。”其意思是,语文这门课,教师对学生的教,就是要把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起来,最后做到不需要教师教,学生能独立地听、说、读、写。
语文教学达到这一步,没有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上,运用问题教学法,由老师提出问题,意味着“发现问题”这一环节是由老师完成的,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老是停留在老师提出问题的水平上,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发挥就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使问题的教学法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笔者认为,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是否能做到一这点,关键又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张载论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时,提出了“学则需疑”的原则,指出“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朱熹,进一步发展了张载的观点,说:“读者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这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张、朱两人在这里提出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条规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生疑到解疑、释疑的必然过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这条学习规律的提出,对于教学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确实是很有指导价值的,但问题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生疑——发现问题的本领,不可能是先天具有的,也不可能是主观自生的,只能依靠教师培养。
第三,运用问题教学法,应该贯彻纲举目张的精神,以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带动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语文教学的任务,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方法的多样性。任务的综合性决定了方法的综合性。把问题教学法孤立起来,以为用它可以完成语文教学的一切任务,以至于排斥其他方法运用,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之所以把问题教学法的运用看作是带动其他教学方法运用的纲,是因为在客观事实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问题解决进行的。
因此,问题教学运用对其他教学法的带动作用也是必然的。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学生变得聪明、有才智,从而为学好语文知识和各门课奠定智力基础。现在不少人都把眼光盯在教材的改革上,想从教材的改革上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材虽然重要,但我认为教法更为重要,一部好的教材可以把它教“死”;反之,一部较差的教材也可以把它教活、教好,关键在于怎么教。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教学的更新,而问题教学的法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论文作者:张烨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教学法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语文论文; 水平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