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论文_颜程,王莎,陈代钦(通讯作者)

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分析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方法:择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心内科就诊且经PCI治疗的青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150例分别作为青年组及老年组实验对象,收集其从入院到临床重点间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差异。结果:青年组男性率、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超重率、高脂血症率、典型胸痛率等与老年组间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青年组冠脉病变支数分布、中重度钙化率、前壁梗死率等与老年组间数据会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青年患者;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冠脉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老年人群,但近几年来,青年人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逐渐提升,而且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以2016年7月-2018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以此期间入本院就诊的青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150例,收集其入院后经PCI治疗,直至临床终点间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旨在探究青年与老年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群体中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各选取150例患者,分别设为青年组及老年组。青年组,男性116例,女性34例,年龄18-40岁,年龄平均(33.75±3.36)岁;老年组,男性85例,女性65例,年龄60-81岁,年龄平均(69.46±5.19)岁。纳入标准:(1)青年组年龄18-40岁,老年组年龄≥60岁,均在本院就诊,参照相关文献,明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2-3],且经PCI术治疗[4]。(2)接受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研究期间无脱落。(3)所有患者、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除急性心肌梗死以外其他疾病。(2)入组前6个月住院治疗,或手术史。(3)肺脑肾严重疾病。(4)恶性肿瘤患者。(5)不耐受PCI手术。(6)哺乳期、月经期、妊娠期女性。(7)精神系统疾病患者。

1.2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现场调查、查阅病历、查看HIS系统、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收集其从入院到临床重点间临床资料;与患者及家属交换联系方式,便于随时交流,嘱咐患者每月到院复查1次;若因诸多原因导致无法到院复诊者,可家访,或电话随访,详细询问患者当前情况。其中,BMI超重标准>25kg/m2,吸烟标准,连续≥2年,且≥1支烟/d;高血压[5]及糖尿病[6]诊断标准均参照相关文献;高脂血症标准:TG>1.70mmol/L,TC>5.18mmol/L,HDL-C<1.04mmol/L,LDL-C>3.37mmol/L,或既往已经确诊高脂血症者。

1.3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百分比(%)及()分别表示计数及计量资料,开展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临床特点差异

青年组男性率、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超重率、糖尿病患病率、高脂血症率、典型胸痛率、TG水平与老年组间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疾病类型,主要由于冠脉在不同因素作用下,血流迅速减少,甚至中断血供,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组织坏死,从而发生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病变。近几年来,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上班族工作压力加大,且由于工作中应酬、聚会等原因,导致其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锻炼量不足、饮酒或吸烟过多等情况的发生,引发体质不断下降,造成诸多疾病发生率的逐渐攀升,比如在传统观念中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的急性心肌梗死[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青年组男性率、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超重率、糖尿病患病率、高脂血症率、典型胸痛率、TG及TC等血脂指标水平差异与老年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青年人群工作压力大、饮酒量过多、运动不足、饮食习惯不良等方面有关,且证实BMI过高可提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风险。而青年组冠脉病变支数分布、中重度钙化率、前壁梗死率与老年组间数据会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老年人群中重度钙化率更高、两支或三支冠脉病变率更高,这与年龄升高,血液粘稠度逐渐提升,冠脉内不稳定斑块及血栓发生风险随之提高等方面有关[8]。

总之,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方面资料有一定差异,建议根据不同人群特点,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力度,从而优化急性心肌梗死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邬振宇,刘西平.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8,35(7):482-484.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

[3]何奔,韩雅玲.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现状及应有对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2):82-84.

[4]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护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北京护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实践指南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36-41.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4-56.

[6]李成,周健.2019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1):66-74.

[7]胡星星,张然,陈杰,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2):148-149.

[8]王萍,郑茵,曾敏,等.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3):238-241.

论文作者:颜程,王莎,陈代钦(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5

标签:;  ;  ;  ;  ;  ;  ;  ;  

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论文_颜程,王莎,陈代钦(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