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政治主观题;应答能力
政治主观题, 是指除选择题外必须用文字表述的题目,政治试卷正是由该部分题目和选择题来共同构成。政治大题在政治试卷中分值不低,学生回答该本部分题目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政治成绩的高低。政治主观题的应答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不断积累和培养起来的,既需要学生的主观努力和又要教师有效指导。本文就怎样寻求更加合理有效方法提高学生政治大题的应答能力进行探讨。
一、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中学政治和其他学科一样,是比较强调基础理论,因此 良好的解题能力往往离不开一定的政治知识,只有拥有足够的政治基础知识,才能有效实现提高解答政治大题的能力。在政治考试中,考题往往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能否具备利用政治基础知识对相关实事材料进行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考试答题情况的分析来看,政治基础知识不扎实往往是丢分的原因。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政治题目解答时,就一定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的基础知识,通过基础知识进而延伸和拓展相关知识的应用。总的来说,政治试题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比较丰富,解答方案可以多方向的,但是试题设置的原则是一致的,那就是依据基础知识点出题,往往突出重点、主干和核心知识。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备考复习过程中,就必须夯实政治理论基础,不断强化各个基础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形成政治知识网络体系,做到有效内化课上的知识。
二、加强试题训练,建立解题思路
政治主观题高分的关键在于能从材料中查找问题的关键词,准确锁定答案范围,并最终准确、规范的地表达自己所学的相应板块知识、观点和原理。不少学生在政治考试答题过程中,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从根源上来看,都是因为他们缺乏答题技巧,抓不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是抓住材料中的主旨和中心思想这些都是解题技巧不够娴熟的典型表现,这是导致学生答非所问的关键所在。建立起科学的解题思路,这是教师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必须加强培育的地方。例如:在平时复习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可通过对精选经典考题的讨论交流和训练进行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着重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关键词语的提取能力、判断答题方向的能力、相关知识的搜索能力以及对材料和知识进行关联的能力等,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答题时出现的一般问题和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以避免同类错误重复出现,使其掌握好科学性的解题思路。
三、培养规范答题,提升学科表达能力
提高政治主观题得分,除上述方法外,还应避免学生因为文字叙述缺乏条理性和完整性,出现“用语不规范”,“用语不准确”“全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等被扣分的情况。因此加强学生答题过程中的科学表达能力指导非常重要,必须在平时要求学生答题要尽可能做到使用“政治术语”,即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进行准确、完整回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规范作答和学科表达能力呢?
首先,教师教学时要提高自己使用学科用语的专业性,这是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先决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规范教学用语,以身作则,通过自己专业的表述,让学生先入为主形成正确的有关学科用语的牢固意识,什么概念应该怎样准确表述,这样有利于他们做到答题使用规范学科用语;其次,在课堂上,学生口头回答问题若不准确,教师也要做到及时引导、纠正,在纠正一个人的错误表述时其实也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应用规范用语答题的指导;最后,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每次作业,每次考试后的错题解析开始,要求其做到逐步精确化、标准化答题,逐渐摒弃他们随意用自己的语言或通俗用语来代替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的不良习惯,并使其养成注意文字叙述的学科性、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的习惯,既做到答全所问的知识点,又能做到用语精练。政治教师也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使用一些特定符号标记出答题的精彩部分,并给学生答案给予适当评价,肯定答题好的方面,指出答题不足之处,更好地指引他们进行规范化答题。
综上所述,尽管这个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枯燥性,但是政治考试考的就是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想要提高政治考试得分率,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一定解题技巧以及规范化答题能力。只要我们学生愿意不断积累,提升自身基本知识,做好解题技巧训练,探究解题思路,做到严格按照要求规范答题,通过多听、多看、多思考、多练习,培育学生学科的思维,逐步提升运用所学到的政治知识客观、辨证地分析问题,精准答题的能力,那么提高学生的主观题得分率就能实现。
作者简介:何小煌(1986年11月20日) ,女,汉族,福建漳州市人,教师,本科,学士,就职于漳州第一中学,主要从事中学政治教学工作。
论文作者:何小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政治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科论文; 用语论文; 基础知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