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人民医院 湖南涟源 4171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回盲部肿物误诊的相关资料,为进一步提高回盲部肿物诊断准确率奠定基础。方法:时间在2017.3-2018.4月,研究对象为50例回盲部肿物误诊患者,回顾分析其误诊的相关资料。结果:患者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者结肠镜配合气钡灌肠造影明确诊断。回盲部肿物主要误诊为回盲部肿瘤、粘连性肠梗阻、肠结核、阑尾炎、卵巢附件囊肿、肠套叠等。结论:常见的阑尾脓肿、炎性肉芽肿、肠系膜淋巴结核、克罗恩病以及回盲部肿瘤等均可引起回盲部肿物表现,在具体诊断中需要通过结肠镜、手术病理进行鉴别诊断,避免因为误诊而造成误治。
关键词:回盲部;肿物;误诊分析
回盲部属于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回盲部出现肿物,明确诊断是进行规范治疗以及避免误治的前提。临床文献报道指出回盲部肿物在具体诊断中存在较高的误诊率,一旦误诊不仅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而且还会造成延误治疗,同时增加患者医疗负担[1]。为进一步提高回盲部肿物诊断准确率,降低回盲部肿物误诊。本文结合我院2017.3-2018.4月期间50例回盲部肿物误诊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在2017.3-2018.4月,研究对象为50例回盲部肿物误诊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7.4±5.3)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6±0.5)个月。患者就诊时主诉存在腹部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黑便,入院后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查体等进行诊断,其中诊断为回盲部肿瘤患者18例,诊断为卵巢附件囊肿患者6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6例、肠炎6例、肠梗阻7例、肠结核4例,肠套叠3例。
1.2方法
回顾分析所有回盲部肿物误诊的相关资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回盲部肿物确诊方法;(2)误诊情况分析;(3)不同疾病的鉴别与诊断。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参数使用Excel软件实施分析,不同参数表示为百分率。
2、结果
2.1回盲部肿物确诊方法
50例患者中有42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确诊;其余8例通过结肠镜配合气钡灌肠造影明确诊断。
2.2误诊情况结果
回盲部肿物最终诊断后,21例为阑尾周围脓肿、11例为回盲部肿瘤、12例为克罗恩病、2例为肠系膜淋巴结核、3例为炎性肉芽肿、1例为阑尾黏液囊肿,上述疾病误诊疾病结果见表1。
表1 回盲部肿物确诊和误诊结果对比情况[n(%)]
2.3不同疾病鉴别与诊断
对于常见的回盲部肿物疾病鉴别分析如下:(1)阑尾周围脓肿,本文中有21例,占到42.0%,这一肿块是阑尾炎炎症和周围组织粘连所形成,如果阑尾炎患者具有典型的症状、体征,一般容易确诊,比如右下腹疼痛、压痛,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等;(2)回盲部肿瘤,本研究中共有11例,占到22.0%。回盲部以忙肠癌为主,由于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也不典型,造成早期诊断准确率较低,部分患者存在大便习惯或者性状改变,部分患者具有下腹疼痛表现,在回盲部肿块较为明显时,回盲部肿瘤大多数已经处于晚期;(3)克罗恩病,本文中克罗恩病有12例,占到24.0%,该病属于一种慢性肉芽肿炎性反应。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右半结肠或者末端回肠部位。发生病变患者,患者肠壁存在典型的炎性反应,并存在裂隙状溃疡以及肠黏膜卵石样表现。该病具有较长的病程,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存在腹痛、腹泻、身体消瘦、发热等表现。腹部出现包块多在患者存在肠粘连、肠内瘘或者溃疡穿孔后;(4)炎性肉芽肿,本研究中共有炎性肉芽肿患者3例,占到6.0%。文献报道认为阑尾炎是引起炎性肉芽肿的主要原因,阑尾炎症出现后没有及时得到处理,造成炎性渗出以及肉芽组织的生长,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可形成包块。形成的包块处于肠壁内,没有脓腔,这也是与阑尾周围脓肿鉴别的重要依据。
3、讨论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多种疾病都可可能引起回盲部肿物表现,在出现这一表现后需要确诊,保证对症治疗,在实际诊断中会因为较多因素,造成回盲部肿物出现误诊,一旦误诊,很容易出现误治以及拖延治疗等问题[2]。
回顾分析本研究中50例回盲部肿块患者误诊情况,出现误诊的原因较多,总体而言,有以下几点:(1)相关基础疾病询问的不彻底,诊断中只是简单地询问患者症状表现,忽视了对患者相关疾病史的询问,比如胃溃疡疾病、胃炎等;(2)查体操作不细心,回盲部肿块在诊断中通常会进行查体,如通过直肠指诊便于对肿块部位、性质、大小等作出判断,在实际诊断中,很容易忽视对患者肛门直肠指诊[3];(3)诊断检查的单一性,在诊断中因患者经济因素或者医疗服务机构设备有限,进行的检查主要包括大便潜血试验、超声诊断等,由于检查手段方法较少,为疾病诊断提供的资料有限;(4)对不同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部分回盲部肿块发病率低,临床资料有限,由于对疾病缺乏客观认识,造成诊断中出现误诊[4]。
根据对回盲部肿块诊断出现误诊的原因分析,在实际诊断中应注重对患者基础疾病以及相关疾病史的仔细询问,在诊断过程中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实施诊断,综合超声、CT、纤维结肠镜、气钡灌肠造影等;查体中尽可能强调精细化,充分对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等进行评价;手术病理仍然是常见回盲部肿块诊断的主要方法,在手术探查中既要保证探查的全面性,同时还有有所侧重,必要的情况还需要制作病理切片。在实际诊断中还应该不断地进行资料收集,对不同回盲部肿块疾病病理表现进行总结和归纳,熟练掌握回盲部的解剖结构特点。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不同回盲部肿块确诊为其它疾病的情况进行分析。掌握不同回盲部肿块疾病诊断与鉴别要点。综合性的对不同回盲部肿块作出诊断[5]。
结合已有文献报道以及本文研究结果,在具体诊断中应注重诊断要点的应用,比如阑尾周围脓肿疾病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加,B超检查可见患者右下腹存在炎性囊实性包块,周围的边界较为模糊;钡餐检查可见患者肿块与右下腹肠管出现粘连,部分患者肠管存在痉挛、激惹等现象,肠腔较正常肠腔明显减小,部分患者盲肠段缩短。在和回盲部肿瘤鉴别中,回盲部肿瘤患者右下腹也存在肿块,大部分患者不存在急性阑尾炎史,借助于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能够区分。
对回盲肿块除了有效的进行诊断外,正确的处理措施同样至关重要。前期影像学诊断可作为疾病诊断的主要参考,而病理学诊断尚需要一定时间,对于高度怀疑疾病患者应作出正确的处理措施,如笔者对患者行右下腹肿块切除过程中,对于回肠末段存在肿块的患者采取回肠末段切除,并行肠吻合术;对于回肓邰肠套迭患者,则采取肠套迭复位术,并将回肠末段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对于阑尾肿瘤患者,且阑尾肿大程度如小肠大小,对患者快速实施急诊,及时性阑尾切除,并进行快速病理诊断,对于病理诊断确诊为良性的可不需要继续进行手术,不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部分患者在术前经CT诊断怀疑为回盲部囊肿,对此患者予以腹腔镜探查,通过小口证实为回盲郎橐肿,在回盲部橐肿剥除后,对患者及时采取肠吻合术;总之,对于回盲部肿块不仅要高度重视临床早期诊断,同时还需要视情况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便于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出现延误。
综上所述,常见的阑尾脓肿、炎性肉芽肿、肠系膜淋巴结核、克罗恩病以及回盲部肿瘤等均可引起回盲部肿物表现,在具体诊断中需要通过结肠镜、手术病理的进行诊断,避免因为误诊而造成的误治。
参考文献:
[1]管考平,刘树立,李旭,等.腹腔镜辅助经脐入路治疗小儿回盲部肠重复畸形(附5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18(03):233-235.
[2]王猛,朱勇,丁建,等.以臀部脓肿为首发表现的回盲部黏液腺癌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04):441-442.
[3]杨丽.超声误诊回盲部结肠粘液腺癌为阑尾周围囊肿1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03-204.
[4]朱煜明.回盲部肿物35例误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2):2625.
[5]马二奎,巴特,刘岳峰.阑尾黏液性囊腺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09):1464.
论文作者:邓雄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患者论文; 肿块论文; 阑尾论文; 肿物论文; 疾病论文; 脓肿论文; 肉芽肿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