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新锐设计顾问(武汉)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看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改造通过调整用地结构的方式重新塑城市空间环境。以城市设计理论为依据,合理运用相关技术和手段在旧城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基础设施以及文化理念,实现同一个城市新旧元素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旧城改造 城市设计 设计要素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 urban design ),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community)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良性发展。
一、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理论
根据城市设计理论来实施旧城改造工程需要从城市物质环境的角度出发来对市民的生活空间进行优化。主要运用“场所理念”“联系理论”“图—底理论”等理论工具来对旧城区进行物质-形体分析。
(一)“三理论”概述
“三理论”也就是上文提到“场所理念”“联系理论”“图—底理论”的合称,是城市设计中物质-形体设计的重要理论工具。“三理论”以“图-底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开放虚体与地面实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与“场所理论”相结合,充分考虑到人性需求与自然、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联系”理论来实现各个要素之间的连接。
“三理论”在旧城改造中的重要意义
旧城改造以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为目的,对原有的旧城特征提供更好的完善与保护。“三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环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为了使我们对城市空间做更加全面的分析,我们需要将相关科学理论进行综合运用。
二、旧城改造的现况
外部环境恶化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并依旧保持着十分迅猛的势头,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以每年15%速度增加,一部分大型城市可以达到30%以上。由于汽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几乎国内所有城市都面临着来自交通环境的巨大压力。另外,由于我国的房地产领域扩张快速过快,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过于追求效率,出现许多商业中心布局不合理的现象,这也加剧了城市商业中心交通环境的恶化。
外部空间匮乏
由于旧城商业综合体的大规模建设,使得商业中的建筑密度进一步加大,由于开发模式比较单一,造成城市商业中心活动空间环境日益复杂,丧失了大片的外部积极空间,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低下甚至活动空间更加紧张,直接表现为街道空间匮乏和空间设计无法实现人性化。
三、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要点创新
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要点延续性
旧城改造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它比长期工程有着更大的延续性。旧城改造不仅仅指的是城市建设的某一个阶段,它存在于整个旧城改造过程的始终。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将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使旧城改造工程在长期的建设中始终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控制与引导功能
控制与引导功能是城市设计的基础性要求,它是城市具体项目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保证旧城改造工程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设计创新
在旧城改造设计创新方面,地段的复合性、城市的复杂性要求旧城改造工程在城市设计方面进行充分的创新,旧城改造的城市设计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整体形态构成
由于旧城片区没有经过现代化的城市规划设计,经历了几百年的无序发展,方方面面的因素都造成了旧城的复杂性。在着手进行城市设计之前,相关设计人员一定要对旧城的历史地段进行详细的调查,尤其是历史地段的经历与沿革,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研究,对旧城区历史的深刻研究是城市设计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各种设计手段对旧城区的整体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延续旧城的传统文化与精神内涵,形成新的空间模式和区域格局并融入新的基础设施和建筑风格,使改造过后的旧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建筑重构的创新
旧建筑重构的创新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将重要的标志性历史建筑搬迁到特定历史地段中,将这些历史建筑的原有地段进行“集锦式”和“类型学式”的重新构成。第二,将一部分旧式的单体建筑进行重新构成,尽量突显与旧城区和记忆与特色,进而使旧城区的游客在历史空间也有新的体验。
新建筑介入的创新
在旧城改造的城市设计中,我们可以引入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来对旧城区进行创新改造,从细节出发,在原有地段复杂性的基础上,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角度出发加入循环性的、开放性的设计,将现代建筑的多样性有机融入到旧城区的历史环境中,为旧城区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使经过创新设计后的旧城空间形态展现出现代化风格更加奇妙的一面。
四、旧城改造中城市设计的原则
旧城改造工作需要遵循城市设计的一部分基础原则,其中包括暗示和强调原则、室内外融合原则、透视和轴线原则、综合性跨接原则、边沿连续原则、侧面封闭原则以及序列性原则等。注意表现出更加清晰的虚实结构,使不同场所之间的联系更加完善,设计出更加富有旧城特色、文化脉络和人文风貌的城市环境。
深度发掘旧城的文化底蕴
文化特色主要由空间形态所决定,空间形态通过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彰显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对文脉、感受和场所的文化特性作进一步的延伸,使城市的文化内容更加丰富且深刻。
城市设计工作主要观注的是场所,场所的基本特征是游客城市印象的第一来源,这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合理运用城市设计的一般规律,对旧城区不同场所的特征进行总结并将这不同场所特征的共性加以彰显和提升。
在对场所进行研究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旧城区的建筑。尊重建设原有的文脉,将城区社会内部的各种功能进行深层次的融合,从游客的需求出发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并确保通行自由,注意商业环境的易读性以及相关建筑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尽量避免地区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合理地运用相关手段提高旧城环境的观赏性、愉悦性以及舒适性。
激发旧城的活力
旧城改造工程的核心目标是激发自身的生命力,通过整合城市风貌、塑造城市形象等途径对城市进行再建设。在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之间进行协调,以珍惜传统历史文化的态度,借鉴历史并推陈出新,从不同行业的需求出发,维护旧区各个方面之间的平衡。
结束语:
旧城改造的过程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更新的过程。作为一个城市的自我调节机制,旧城改造会一直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始终,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旧城改造工程依然存在着一些诸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居住紧张、人口膨胀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城市设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对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作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明华;高江海;易小华.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的原则、要点初探[J].《价值工程》2010,03(28):117-118.
[2]刘晶.旧城空间肌理控制体系研究——以社旗县旧城为例[c].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06(01):24-25.
[3]季岚.旧城滨水空间的景观营造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滨江公园为例[c].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06(01):31-32.
[4]刘晓嫣.城市公园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康健园为例[c].上海交通大学2010,06(01):19-20.
论文作者:李雅幸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旧城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论文; 理论论文; 空间论文; 城区论文; 场所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