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控是数字控制的简称,数控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技术、机械、气动、现代测量技术等在内的应用型技术,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前提,是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来替换传统工业技术的典型范例。中职数控技术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优化教学,培养出切合实际地从事数控专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本文分析了中职数控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工业 电气自动化 生产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6-063-02
数控是数字控制的简称,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机械、电子、液压、气动、自动控制、现代测量技术为一体的新兴的应用型技术,它是实现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基础,是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技术的一个典型范例。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并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必然对掌握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大量的一线技术人才形成了巨大需求。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自招生制度改革以来,已基本没有了招生"门槛"。中职生是中考的失意者,文化基础薄弱,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教育环境差,父母离异子女多。其中,相当部分学生初中读不下去,没有参加中考等。大部分学生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问题学生多,"迷糊"学生多,逃避学习,厌恶学习的学生多。针对当前中职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态度、基础知识的差异性,搞好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提高中职数控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当前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数控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基础知识薄弱且空间想象力较差,又没有实践经验的中职生而言,在数控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课堂知识,感觉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生听课的精神状态就会一蹶不振,教学效果很糟。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完成既定的、统一的教学任务,教师往往拼命"赶任务",且没有"任务"的取舍和调节,无视学生神情和心理的反应,机械地授课,理想化地"赶进度",全班教学"一刀切",任务一样,进度一样,教学目标一样,作业一样。这样的"一刀切"教学法,严重挫伤了广大中职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座位上煎熬,"被睡觉","被玩手机";同时,教师在讲台上"被煎熬"、"被难受"。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多么糟糕,学生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显然大打折扣。
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按标准的板书、规范的语言、严密的推理"满堂灌"授课。按常规的教学检查,也会获得好评。但是没有学生或只有极个别学生听,一大批学生"安然入睡",教师唱的是"独角戏",教师成了"可怜虫"。这是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的现状,是中职教育的弊端。
这种教学现状反映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严重脱节,是"一刀切"教学法的悲哀。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学生专业就业能力,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生动、活泼、有序地开展专业分层教学。显而易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形势下中职数控专业教学的改革思路
1. 转变"象牙塔"的教育模式,培养出高水平的数控人才
现在的学生通常都是独生子女,且多比较"娇气",国内不少中职数控学校也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一旦走出学校,面对"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和"效益决定去留"的生存规则,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都不能适应。而实习期间也是实现这一校企过渡的最好时期。学校可借用企业的管理制度来教育学生,让他们即将毕业的学生主动去了解企业和自身专业的特点,树立起良性的就业观,为接下来的职场及社会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明确表示:"应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2.重视对数控专业教学的改革,以适应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
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岗位,而企业的发展则要求中职数控学校要及时改革现行数控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 以促进数控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实行双证书制
学生只要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及考证后,就能获得就业的"敲门砖",同时还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促进其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有效提升。
(2) 应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要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各种数控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及操作方法,并掌握对典型数控设备产生故障的维修方法,我们就应以创新设计为中心、以数控加工为导向,以CAD/CAM为主线,树立起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思路,对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更新与重组,适当调整或删减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不相关的课程,同时对与数控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密切相关的数控课程,则应予以增加。重组课程与课程结构的优化,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同时对于实践教学也能提供可靠的时间保障。中职数控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在培养学生熟练应用CAD/CAM技术来设计和制造产品上,逐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
3.突出数控实践,合理优化教学
坚持以文化为基础、以专业课为主体、以实习操作为重点、以岗位合格为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改革数控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计划的制订上,对政治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了大幅压缩,增加专业课和专业实习课的学时。数控专业学生在进入学校第一学期进行感性认识实习,第二学期就安排数控专业课穿插于基础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中,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文化课或专业基础课时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不会对数控产生陌生,有很遥远的感觉。特别是在上专业基础课时,学生提高了理解能力,提高了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努力学好数控专业的信心。在计划中对专业的工种设置,专业理论的内容和理论讲授与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根据本校特色,制订出一套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计划。实用、实效是该教学要求和计划的原则。
4.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数控专业开展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安排大量的实践课教学,使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由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理论学不好就操作不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会主动的学习理论知识。反过来,学生在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后就会主动的到实践中去应用,提高了主观能动性。
(2)模块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某项技能。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教材是基于对每个工种的任务和技能的深刻分析。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开发出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还包括一个特定技能的详细工作步骤,它强调学以致用,具有较强的教学灵活性。
(3)项目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4)注重"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省技能大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拔技能操作优秀的学生,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由专业的实习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5.重视建设和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践性教学是数控专业教学中的重点环节,中职学校不仅要从生产一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参与数控教学,同时还必须让专业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让他们学习现实中的新技术及工艺。师资队伍的质量是中职教育质量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仅仅掌握数控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学历人才,或是仅有丰富的操作数控机床经验、不了解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欠缺理论知识的实训师傅,都不是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殊要求的人才。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 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学生,才能保证中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应注重对教师的培养,要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培训,鼓励他们深入企业第一线去学习、实践,让其了解企业岗位需求的加工工艺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知识,同时,应对进修实习的教师给予支持,要尽可能的安排时间让这些进修教师去学习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或是企业聘用专业数控技术人员对之进行培训与授课。此外,应催促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多了解和学习新知识及新技能,不断探索出专业教学改革方法,使中职数控教学的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提高。
三、结语
中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数控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职教育的成败,因此,加强中职学校的数控教学改革是发展中职教育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控机床在企业中的日益普及,数控加工教学是数控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为能培养出高技能的数控加工人才,中职学校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地做出相应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赵春礼. 中职数控教学的探讨[J]. 机械职业教育.
2005(03)
[2] 王泓. 职业院校数控加工技术教学的思考与改革[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6(11)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张士恩.中职校数控专业教育教学现状的思考[J].华章,2011.
论文作者:于广华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数控论文; 中职论文; 专业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教师论文; 学校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