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论文_孙雷钧

浅析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论文_孙雷钧

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省桂林市 541001

摘要:由于建筑行业规模不断地扩大,建筑物结构体积的增大,在温度、沉降以及收缩的作用下,建筑结构物所产生的裂缝越来越大,裂缝的产生就会造成建筑物产生危险问题。在进行建筑物施工时,通过采用后浇带技术不仅可以防止建筑物在温度、降低和收缩的影响下产生裂缝现象,还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从而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本文对浅析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钢筋混凝土在温度影响之下容易产生收缩程度和膨胀程度不同的裂缝因素,而且这些裂缝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约束下对墙体、横梁和底板提前留置施工裂缝,将施工结构暂时划分为多个施工部分,最后通过相互之间的连接和物理性质的膨胀收缩原理来处理裂缝并且填充相应的材料使得其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做法是后浇带施工工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构性质采用不同材料进行浇筑,后浇带的强度一定要连接其他构建部分,并且在施工中对模板的消耗中严格控制,防止新老混凝土因为时间的先后而出现裂缝。

1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1.1解决沉降差

众所周知,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第一,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第二,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第三,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1.2后浇带可减小温度收缩的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化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内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分析

2.1宽度、间距的设置

由于建筑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进行施工时,就必须要对它本身的完整性进行考虑,通过使用后浇带技术,禁止建筑的切分,需要保持建筑的整体性。这项工作要根据建筑的高度进行,在二十二层以下的楼层施工时,不要随意将钢筋切断,要保证建筑的整体性,保证钢筋的整体性是必须的,钢筋的完整也能提高建筑的安全系数。在对建筑进行后浇带施工以后,对于长跨度的施工,要对钢筋进行焊接,这样可以保证建筑的完整性,而且也可以避免钢筋在受到强压力时的弯曲。在后浇带施工中的宽度和间距设置,要根据施工图纸来进行,不要私自更改,在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变更。

2.2施工时间以及断面形式

在断面形式的选择上,应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形式保持一致,这样不仅避免了因受力集中而导致结构变形,同时也能防止施工操作后产生的直缝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施工时,需要严格把握施工时间,对于不超过22层建筑以及裙楼的结构,应在完成沉降工序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施工。通常情况下,裙楼结构以及主体建筑是在同一时间进行施工的,由于群落结构施工量较小,经常会在主体结构完成前竣工,但是由于裙楼荷载形成沉降时间要早于主体部分形成沉降的时间,这就需要在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彻底地沉降完成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施工,而现场施工时,需要根据所使用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季节进行相应的调整。

2.3预设模板

这一步骤应该完全按照施工的图纸来进行,在施工之前应该将钢丝网的模板预设上,要保证粗细统一,网格的均匀度也要统一。模板的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都要保证质量,这是为了避免主楼的裙楼连接的阔度太大的话,地下的大梁所支撑的荷载太大,超过了钢支撑构建承受的能力,造成构件的螺栓被破坏。

2.4浇筑混凝土

第一,混凝土浇筑前,应彻底清扫后浇带内的残留杂物,并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充分浇水润湿模板和带内老混凝土接触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根据已设计好的施工顺序,先浇筑底板后浇带,再浇筑外墙后浇带,最后浇筑顶板后浇带。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还应就地实测混凝土的坍落度,留置强度试块。施工中应安排责任心强的人负责混凝土的振捣工作,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收缩。为了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混凝土的振捣工必需保证必要的振捣时间、插入深度和插点间距,振捣时严禁长时间碰撞模板、旧混凝土和垂直于后浇带的板、梁钢筋。浇灌外墙后浇带混凝土时,深度2m以下的混凝土应采用串筒入模,分层振捣的厚度不超过50cm,并连续均匀浇筑。第二,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收缩,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它一般发生在混凝土终凝之前。为防止这类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经振动器振密实,表面出现浮浆时,随即用刮尺刮平,待混凝土终凝硬化前l~2h,用木抹子连续抹压搓平,以闭合混凝土表面因泌水收缩产生的裂缝。

2.5科学处理施工裂缝

施工裂缝作为建筑施工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遇到后浇带施工技术后,也没有如期那样取得积极成果,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安排和措施,逐步消除裂缝,巩固施工成果。施工裂缝的存在,已经成为现阶段建筑施工的一种常见现象,不仅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甚至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也产生了很大的威胁。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需科学处理施工裂缝。例如,在处理垂直施工缝时,若为木模板,应在尽早拆除后对两侧混凝土进行及时凿毛和高压水冲洗;若为钢丝网模板,应在混凝土完成初凝后进行压力水冲洗,结合碎片、浮浆处理直至露出冲洗位置的骨料,然后冲净钢丝网片,确定终凝后拆除钢丝网并对施工缝表面作冲洗处理。通过遵循上述的几项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取得一个较为积极的成果,日后应深入研究技术,解决更多的施工难题,促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不是某个企业的事,它会涉及到很多人的安全,所以国家和建筑施工企业都必须对此提高重视,不要只喊口号,而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任何事情一旦流于形式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住房安全作为人们生活安全的重要一部分,房屋建筑商必须提高对它的重视,在施工管理中将安全管理提高到一定的位置,这不仅是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更是提高自身效益的关键。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提高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所以一定要努力提高它的技术。

参考文献:

[1]杨贻彬,后浇带施工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手段浅析[J]科技资讯,2014(14).66-68.

[2]姜正渤.简析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9):197.

[3]王煜.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6):241.

[4]辛向阳.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6(14):100.

论文作者:孙雷钧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论文_孙雷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