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2132119870412XXXXX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下,我国建筑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房建工程项目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为了给人们生产及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对房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对房建工程后浇带技术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从而更好的提高施工质量。
关键词: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一、后浇带施工简介与主要类型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核心目的为防止在进行混凝土浇灌时候发生裂缝现象,特别需防止温度及收缩两类裂缝的发生,增强房建工程的房屋质量,普遍来说根据施工设计标准,需于墙及底板间留存适当的裂缝,给混凝土的收缩膨胀创造了条件,进而防止在混凝土结构里面形成应力,进而引起它的结构裂缝。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运用关键涵盖了下述四类:(1)应对房建工程核心建筑及裙房间沉降差而选择的后浇带施工技术;(2)想要防止混凝土施工掌控出现问题引起结构裂缝发生而运用的后浇带施工技术;(3)防止温度调整引起的开裂现象而运用的温度后浇带;(4)处理建筑面积太大导致混凝土非整体结构的不均衡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二、房建工程后浇带的作用
1.可以处理沉降差问题。针对房建工程而言,为了处理高层主楼与裙房间的沉降差,则需要妥善设置后浇带,普遍而言,均为短期把两方面分开,直至主体结构竣工结束,才能够选择混凝土把它们的浇灌连接起来。此外当未进行施工的时候,也许衡量两个时期的真实状况还有对其予以合理的设计,同时根据沉降计算,留存主楼和裙房间的沉降差,进而则能够推动两者在工程结束后的实际标高基本相同。
2.能够降低温度收缩的影响。物体当遇到适当的热量时候则能够出现膨胀,而在接触低温的过程中则出现收缩现象,这实际上为全体大众熟悉的热胀冷缩现象。因此,针对房建工程而言,钢筋混凝土面对高温与低温状况,同时可以由于热胀冷缩而发生适当的膨胀及收缩。在这样情况下,不单单能够引起房建工程部分部位出现变形,也会让房建工程的一些位置出现坍塌等问题。所以,要想避免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施工工作者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普遍可以剩余适当的出后浇带,如此一来则能够使得混凝土能够自主的收缩,还可以提升混凝土的抗拉性还有结构抵抗温度的性能,进而确保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技术
1后浇带的设置要求
1.1后浇带的设置,应考虑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来决定其留置部位和距离。后浇带宽度为700―1000mm,间距一般为20―30m,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而,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但不一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间,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
1.2后浇带共有四种形式:平直缝、阶梯缝、凸形缝和凹形缝。若设计无明确要求,采用何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
1.3在施工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100m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后浇带应每隔50m设一集水坑,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
1.4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不许断开,必须贯通。如果梁、扳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
1.5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
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粱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四、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有地下室的基础时一般都采用同时施工的方法,这样回填土后施工场地宜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释放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来讲,对于结构温度收缩后浇带不宜小于2个月,通常认为收缩变形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70%以上,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对于结构沉降后浇带应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捣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楼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计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处在控制范围内,亦可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因为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以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
按现在建筑物刚性混凝土现浇结构,二者应当同时起作用,即结构温度收缩裂缝和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来考虑(以结构温度收缩为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为辅),假如单独考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可以单独设置沉降缝。
后浇缝可做平直缝或阶梯缝,为了施工方便,同时也能满足规范要求,一般采用平直缝。如某大厦采用平直缝,缝宽80cm,若有防水要求的部位,缝上做止水处理,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的要示,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缝,对于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后浇缝要在主体完毕、沉降趋于稳定后浇灌。后浇带砼采用补偿收缩砼,浇灌时的温度尽量与主体砼浇灌时的温度相近。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个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mm―1000mm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久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五、结束语
鉴于后浇带使用范围的日益广泛,不仅普遍用于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连接处,而且对于超长的多层或高层框架结构,虽不存在差异沉降问题,但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或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也采用后浇收缩带或后浇温度带,因此,后浇带的施工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一定要留企口缝,并按规定时间灌注混凝土,灌注前应将表面清理干净,将钢筋加以整理或施焊,然后浇注早强、无收缩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或膨胀混凝土,浇注后加强养护。施工中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与检查,以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光伟.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2014(2).
[2]林荣军,李铭.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2).
[3]尹永静,温晓阳.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3).
论文作者:张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建工论文; 主楼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高层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