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比亚芬与三黄膏治疗乳腺癌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或保乳术后行辅助性放疗后产生放射性皮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比亚芬软膏外涂,实验组予以三黄膏外涂,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天数、3 d后创面大小和治疗14 d后效果。结果 组间治疗后实验组的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3 d后创面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5);组内治疗3 d后创面大小明显小于治疗前(P < 0.05);实验组治疗14 d 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三黄膏对于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比亚芬,且创面愈合时间短,病人所受痛苦小,更有利于放疗的进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比亚芬;三黄膏;乳腺癌放疗;放射性皮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effect of biafine and Sanhuang Oin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radioactive dermatitis in breast cancer.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in our hospital 120 cases of adjuvant radiotherapy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or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after radiation dermatitis patient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Biyafen oin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Sanhuang Ointment in the days,and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3 D and the size of wound healing after 14 d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healing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3 d after the wound siz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treatment group 3 d after the wound size was less than before treatment(P < 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14 d treatment effect is obviou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anhuang Ointment for 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adiodermatitis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Biyafen,and the wound healing time is short,the patients suffered less pain,more conducive to radiotherapy,it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 biafine;Sanhuang Ointment;breast cancer;radiation dermatitis
乳腺癌根治术或保乳术后放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通用手段,但在放疗过程中,由于乳腺部位处于位置较浅表的胸大肌筋膜表面,加之放射线的穿透力极强,故而放射性皮炎的产生几乎不可避免[1]。放射性皮炎具体表现为上皮组织中生发层细胞、真皮层和皮下血管的损伤,导致毛细血管异常扩张、淋巴回流受阻、局部产生红斑、水肿、脱皮,严重者甚至溃疡、感染和坏死,且久治不愈,在造成患者痛苦的同时,严重影响其接受放疗的依从性[2]。采用三黄膏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乳腺癌根治术或保乳术后患者120例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其中对照组62例,年龄40~77岁,平均(42.7±5.3)岁;根治术后51例(82.26%),保乳术后11例(17.74%)。实验组58例,年龄28~74岁,平均(43.1±4.9)岁;根治术后44例(75.86%),保乳术后14例(24.14%)。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放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6个月开始放疗,放疗设备为PAIMUS高能直线加速器。放疗照射方式:根治术后采用5 MeV电子线于胸壁野照射,剂量为2 Gy/次,50 Gy/疗程,每周5次,共5周;锁骨上野采用6 MV X线+12 MeV电子线混合线照射(6 MV X线∶12 MeV电子线=1∶1),剂量为2Gy/次,50 Gy/疗程,每周5次,共5周;腋窝野采用6 MV X线照射剂量为2 Gy/次,60 Gy/疗程,每周5次,共5周。保乳术后采用6 MV X线两对穿切线野加楔形板照射技术,剂量为2 Gy/次,60 Gy/疗程,每周5次,共5周。
1.3 放射性皮炎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均在总照射剂量30~50 Gy时出现放射性皮炎,按照RTOC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进行分级,0度:皮肤无变化;Ⅰ度:出现干性脱皮、滤泡样暗色红斑或脱发、出汗减少;Ⅱ度:出现片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鲜红色或触痛性红斑;Ⅲ度:出现凹陷性水肿或皮肤皱褶部位以外的湿性融合性脱皮;Ⅳ度:出现皮肤出血、溃疡及坏死[3]。其中对照组 Ⅱ度50例(80.65%),Ⅲ 度12例(19.35%);实验组Ⅱ度47例(81.03%),Ⅲ度11例(18.97%)。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放射性皮炎病灶处后,无菌棉签在创面上均匀涂抹比亚芬乳膏(JOHNSON & JOHNSON CONSUMER FRANCE SAS生产,46.5 g×1支,注册证号H20120203,生产日期:2011年2月),每日两次,涂抹厚度1~2 mm,涂抹范围超过照射野边缘1 cm,其中放疗结束后涂抹1次。实验组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放射性皮炎病灶处后,无菌棉签在创面上均匀涂抹三黄膏(福州屏山制药有限公司,40 g/支,国药准字Z35020620,生产日期:2011年1月),每日1次,放疗结束后涂抹,涂抹厚度1~2 mm,涂抹范围超过照射野边缘1 cm。
1.5 治疗依据
比亚芬:中国SFDA批准比亚芬乳膏的适应证为:放射线引发的皮肤损伤,Ⅰ~Ⅱ度烧伤,未感染的皮肤创伤[4]。三黄膏:三黄膏的适应证为疮疡初起时的红肿热痛以及轻度烫伤的治疗。
1.6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与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标准:痊愈:创面皮肤损伤用药后被控制在RTOC标准0级;好转:创面皮肤损伤被控制在≤2级;无效:创面皮肤损伤用药后仍>2级[5]。同时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 d后的创面直径大小进行测量比较。
1.7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数据对比采用χ2校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愈合天数及治疗前后创面面积大小比较
两组患者愈合天数及治疗前后创面面积大小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效果比较
实验组痊愈31例,好转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83%,对照组痊愈16例,好转3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2.26%。实验组治疗14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安全性比较
实验组发生局部刺痒反应3例(5.17%),对照组发生局部刺痒反应4例(6.45%)。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 > 0.05)。
3 讨论
3.1 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病变特点
在放疗中,主要引起皮肤损伤的为γ、β及X射线。其中γ及X射线主要通过其极强的穿透力损伤皮肤、皮下组织甚至肌肉和骨骼,是产生溃疡的主要原因。而β穿透性较弱,主要损伤皮肤[4]。针对放射线剂量与皮肤损伤的关系,多数研究认为皮肤吸收总量超过5 Gy时,将发生皮肤红斑;超过30 Gy时,将发生溃疡,通常溃疡在放射治疗2~3周内出现,若放疗超过6周,可形成难治性溃疡甚至真皮坏死[5]。放射性皮炎的形成机制:早期皮肤在受到大剂量放射性照射后,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后期产生反射性扩张,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加剧,微血栓形成,局部皮肤基底细胞和上皮细胞缺血、变性、坏死,同时产生广泛纤维化。而随着放疗的进行与剂量的增加,皮肤基底细胞无法生成新的上皮细胞,加上原有上皮细胞的逐步丢失,即引起局部皮肤损伤[6]。
3.2 比亚芬软膏的作用机制
比亚芬软膏主要成分为三乙醇胺,是一种水包油剂型的复合制剂,由法国梅迪克斯药厂研发生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放疗后放射性皮炎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毛细和渗透作用清洁引流皮肤,提供充足的pH值适中的水分,且比亚芬通过深部水合作用,其水分能被损伤皮肤充分迅速吸收,令皮肤血流速度加快,排出炎性渗出物,改善局部皮肤自我修复环境并促进其新陈代谢,使皮肤基底细胞生成补充新的上皮细胞,促进表皮增生修复和损伤组织愈合[7]。3.3 三黄膏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中医认为放射性皮炎是由“火热毒邪”的放射线造成的热邪引起溃疡、脱皮;血瘀产生色素沉着;血热产生红斑等,可以归至“烧伤”范畴。三黄膏主要由黄连、黄苓、黄柏和栀子组成,同时辅以食用植物油、红丹、松香、蜂蜡等,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体表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如疖、痈、脓肿、淋巴炎和软组织损伤、化疗液体外渗造成的体表溃疡等。三黄膏中黄连活血散瘀、泻火凉血;黄苓和黄柏消肿止痛,三者通过清热凉血、破积滞、引淤血来活血通络、促进创面皮肤血液循环,抑制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溶解液化坏死组织,促进瘢痕链接,肉芽组织生成[8]。同时研究证实,黄连、黄苓、黄柏三药对于皮肤感染常见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抑菌效果,优于青霉素,与庆大霉素相当,起到抑菌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临床上将“三黄”制成膏剂外敷,同时还具有防腐滋润、保护创面的作用[9,10]。
在本文的研究中,三黄膏对于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比亚芬,且创面愈合时间短、创面缩小快。虽然目前临床上针对放射性皮炎的治疗仍以比亚芬软膏为主,但针对部分难治性溃疡患者,三黄膏的应用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值得临床尝试与推广。
参考文献:
[1]丁繁,王小虎,单晓梅. 金黄散对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1(30):22-24.
[2]刘文岩,李彩玲. 乳腺癌手术放疗后发生皮肤反应382例观察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48-49.
[3]杨茂君,焦妙蕊. 龙血竭治疗乳腺癌胸壁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2,19(24):2345-2346.
[4]赵小忠,富秋涛,何慧楠. 比亚芬治疗激光术后创面临床疗效观察[J]. 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2010.
[5]曾红.比亚芬联合金因肤防治乳癌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
[6]祖国红,李福生. 放射性皮炎的研究进展[J]. 中国辐射卫生,2012,21(3):380-384.
[7]曹丽,王红岩. 比亚芬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188-189.
[8]陆绍华. 100例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治疗观察[J]. 大家健康,2012,6(9):14-15.
[9]管兰. 比亚芬乳膏预防放射性皮炎所致感染的效果观察[J]. 大家健康,2012,6(7):20-22.
[10]潘海邦,王波,吴国泰. 三黄膏外敷对外科常见病的治疗作用[J]. 中医外治杂志,2011,20(5):62-64.
[11]赵春英. 三黄膏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J]. 中国卫生产业,2012,9(2):54.
[12]春芝,任晓东,薛志芳,等. 中药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39-640.
论文作者:朱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5
标签:创面论文; 皮肤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术后论文; 性皮炎论文; 损伤论文; 乳腺癌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