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大学看我国当代博物馆学高等教育的兴起论文

从上海大学看我国当代博物馆学高等教育的兴起论文

—综述与述评—

从上海大学看我国当代博物馆学高等教育的兴起*

梅海涛 段 勇

上海大学

摘 要 我国现行高校博物馆学专业教育始于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大学的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创办于1980 年,与南开大学同为国内最早设立该专业的大学。上海大学博物馆学专业的兴起,顺应了当时博物馆行业的发展需要,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对推动我国博物馆学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上海大学 博物馆学史 高等教育

0 引言

每当探寻中国现代高校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的源头,人们往往会提及南开大学,但是却很少谈到上海大学。实际上,上海大学文学院的前身——复旦分校是中国最早创办博物馆学专业的高校之一,并且在二十多年的招生过程中,为博物馆行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只是由于21 世纪初该专业停止招生,这段历史也就变得鲜为人知。本文试图重新梳理上海大学博物馆学专业自成立以来的风风雨雨,从而还其在我国当代博物馆学教育史上应有的地位,并为高校博物馆学专业办学提供一些启示。

由文献[7-8]所阐述的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以及采用基于线性二次型(LQR)的最优控制对控制器环节进行选取的过程,可设计状态负反馈调节输入量:

1 办学背景

1.1 改革开放前的高校博物馆学专业教育

中国高校博物馆学专业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30 年代。1936 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召开第一届年会,曾打算在国立大学内增设博物馆学系,后由于“七七事变”爆发,该计划被迫暂停。1942 年,苏州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成立图书博物馆学系,是为我国高校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的滥觞[1]。1947 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开设博物馆专修科[2],招收大学本科毕业生,学制为2 年,亦是我国高校早期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的重要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图书博物馆学系和北京大学的博物馆专修科相继裁撤。幸而,部分高校结合现实情况,对博物馆学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1951 年,西南师范学院开设图书博物馆专修科,两年后停办,招生80 余人[3]。1960 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开设博物馆学专门化班,生源来自历史学专业四年级学生,不久后亦停办[4]。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对博物馆学专业教育虽然进行过一定的探索,但是在课程设置时将博物馆学专业与图书馆学专业联合办学,存在时间短、规模小等问题,难以产生深远的影响。

1.2 改革开放后的博物馆事业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获得长足的发展。1979 年,国家文物局举办了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座谈会,决定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上去,把博物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在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中指出,务必“充实、提高现有博物馆。目前尚无博物馆的市,要逐步建立博物馆”。在一系列政策方针的扶持下,各地纷纷建立起类型多样的博物馆。1980 年,全国文物系统博物馆共有365 家,到1985 年迅速增长为711 家,五年间增幅达194%。

1978 年,为了满足恢复高考后日益增加的招生需求,解决复旦大学教学资源紧张、硬件条件不足的困难,复旦大学分校应运而生,下设中文系、历史系、政治学系、图书馆学系。然而,前三者都属于基础理论学科,无法适应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此,复旦大学分校制定了“立足文科的改革,面向实际的需要,根据条件的可能,办出自己的特色”的办学方针。于是,学校领导萌生了依托已有的历史学专业,创办博物馆学专业的想法。

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缺乏教学设备。对此,学校特批5 万元经费,用于购买高级相机、测绘工具等相关器材。此外,为了积累办学经验,尽快培养出自己的人才,早在1979 年,学校就从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中挑选了陈文平、胡志祥、唐友波等五人,划归到博物馆学方向,有针对性地学习博物馆学课程,并将他们送入上海博物馆实习。

1.3 上海大学文学院的前身——复旦大学分校

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拉动了对博物馆专业人才的需求,但与此矛盾的是国内相关人才的奇缺。当时,全国博物馆行业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17%,且大多毕业于历史学或考古学专业。[5]针对这一情况,在1983 年中国博物馆学会迎春座谈会上,胡乔木同志提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只能是逐步的,因为客观上、主观上的困难很多。现在首先要培养各方面的专家和专业人才,掌握关于历史博物馆和各种专业博物馆的知识和技术。这除了已有的博物馆的努力外,还需要教育部在一些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博物馆学专业,培养大批的博物馆工作人员。”[6]

2 学科创立

2.1 紧张筹建

复旦大学分校聘请了时任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的袁俊卿担任历史系副主任,负责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的筹建工作。他受过系统的考古学教育,又在博物馆工作多年,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兼具。

不过即便有了袁先生的加盟,博物馆学专业的创办仍是困难重重。从全国范围来看,当时国内并没有类似的先例,讲授什么内容、选取哪些教材、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需要一步步的摸索。从学校内部来看,无论师资或是设备都不容乐观。当代中国最早的高校博物馆学专业就在这样一穷二白的背景下开始了紧张的筹备。

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缺乏师资力量。对此,学校在大力引进资深教师的同时,自主培养青年教师。袁俊卿作为北京大学考古系首任系主任宿白先生的开山弟子,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先引进了长期在田野考古第一线的老校友,又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招募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前来任教。还先后派出了徐喆、高蒙河和郭青生等青年教师远赴埃及、日本学习。20世纪80 年代中期,博物馆学专业教师已达十余人,占历史系全体教师的“半壁江山”。

20 世纪80 年代初期,部分高校敏锐地察觉到博物馆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诸如南开大学(1980年)、杭州大学(1981 年)、复旦大学(1984 年)等先后创办了博物馆学专业。上海大学的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亦始于1980 年,同为中国现代博物馆学高等教育的领路人。

李顺过来说,六如叔,你怎么这么拧呢,社区开发那是乡里开会订下的,你那个合同也不顶事。再说,还是人家佟老板救了你,你总不能恩将仇报吧。

1980 年5 月,复旦大学分校历史系开办“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同年8 月正式开学,招收新生21人。[7]1983 年,复旦大学分校并入新组建的上海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亦于次年更名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力资源较为匮乏,究其原因,主要是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使得监理费用逐渐递减,监理人员工作认清不高,人员流动大造成的。同时,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多为临时性,人员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有待提升,部分监督人员难以胜任专业性较强得监管工作,使得监管质量严重下滑。

日后还着手成立自己的文物陈列室,使得办学质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调入曾在上海师范大学文物陈列室任职的蔡继福前来主持这项工作,并前往西安、北京、福建等地征集文物。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博物馆界同仁的积极响应,上海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队、河南省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先后向上海大学调拨了近百件文物。值得注意的是,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了文物陈列室的筹建和运营工作,真正实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2.2 教学特色

此外,学校还邀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交流,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原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委员会主席鹤田总一郎、日本九州大学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傅振伦、中国革命博物馆研究员罗歌、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黎光耀以及苏州博物馆研究员廖志豪等人都曾到访讲学,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学术动态。

被称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曾经留学法国和俄国,早年在法国的时候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后来又留学俄国,学习了列宁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管理的思想成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进行中国社会管理改革的重要理论来源。作为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邓小平参予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探索,也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深思社会管理问题并力挺社会管理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姜堰境内以新通扬河为界,南部为通南平原,地势高、以高沙土为主,北部为里下河平原,水网密布、以黏土为主,因此风土人情、经济基础有着较大的差异。为此,我们坚持系统思维、战区思维,把实施功能区战略作为对集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之纲”,分类打造主城区、工业集中区、溱湖生态经济区、通南经济发展区“一城三区”,通过资源要素最优配置,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上海大学博物馆学专业的主修课程分为三大类:中国通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其中,中国通史类和考古学类课程主要由本校历史系教师讲授,博物馆学类课程则主要由上海博物馆专家讲授。例如,原上海博物馆馆长沈之瑜主讲的“博物馆学概论”、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主讲的“中国陶瓷”、原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副主任单国霖主讲的“中国绘画史”、原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主任马承源、副主任陈佩芬主讲的“中国青铜器”等。这些专家都是当时上海乃至于全国博物馆界的权威人士,有助于学生近距离接触第一手资料,极大地提升了该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

(1)完善的课程体系

(2)丰富的实践机会

为配合理论教学,学校与上海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签订协议,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并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南京、常熟、宜兴等地考察。除此之外,还多次参与各地的考古工作,例如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调查、三峡地区抢救性考古发掘和地面保护等。值得一提的是,为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 周年,我们与上海市航海学会合作承担了筹建上海郑和纪念馆的任务,搜集史料并编写大纲,于1985 年出版了《郑和研究资料选编》和《郑和史迹文物选》两部著作。

3 走向没落

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博物馆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1998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博物馆学”列为“历史学”的二级学科。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均已开设了博物馆学专业。可就在中国高校博物馆学专业教育一派欣欣向荣之际,上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却丧失了独立的地位。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994 年,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和原上海大学合并,组建成新上海大学。合并前的历史系有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旅游文化三个专业,在合并过程中,由于学校规定每个系只能保留两个专业,经过一番权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被迫取消,改为由历史学专业隔年招收历史学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方向。虽然此时的上海大学还在坚持培养博物馆专业人才,但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不可逆转地走向了衰落。首先是人才的凋零。或是因为退休,或是因为调离,教研室最后只剩寥寥数人。其次是经费的紧张。由于差旅补助不增反减,已无力组织学生大规模前往外地调研,只能在上海本地就近考察。

4 凤凰涅槃

时光荏苒,如今距离上海大学创办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已经过去近40 年。其创办于中国博物馆行业方兴未艾之时,却又消亡于中国博物馆行业蓬勃发展之际,这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一方面,紧握时代脉搏、顺势开设博物馆学专业,填补国内高等教育的空白,令人称赞。另一方面,在匆忙间该专业又被迫下马,错失发展良机,令人惋惜。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校办学应当着眼于行业的前景趋势,建立长远的学科规划。新兴高校要找准定位,打造自身的独有优势,与老牌高校错位发展。不过令人欣喜的是,2019 年,上海大学文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收2 年制的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相信未来,我们将继承优良的传统,恢复往日的荣光,创造全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彭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馆学系简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97-100.

[2]李军.中国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的早期发展——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北京大学为考察中心[J].中国博物馆,2015(4):28-38.

[3]邓小昭.西南师范学院图书博物馆专修科办学述评[J].图书馆论坛,2011(6):306-312,356.

[4]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教学小组.南开大学历史系开设博物馆学专门化班[J].文物,1960(5):77.

[5]宋伯胤.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兼论博物馆专业的学制与课程(二)[J].文博,1986(3):61-67.

[6]胡乔木.博物馆事业需要逐步有一个大的发展[J].新华月报,1983(4):142-144.

[7]何凤瑶.忆复旦大学分校历史系初创的概况[M]//竺剑,董丽敏.上海大学文学院回忆录:1978—1994.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58-67.

Observe the ris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museum studies from Shanghai University

MEI Haitao, DUAN Yong

Abstract The current professiona l educa tion of m useology in China bega n a fter the Reform a nd Opening up, a nd the m a jor of a rcha eology a nd m useology in Sha ngha i University wa s founded in 1980, which wa s the ea rliest university in China to esta blish the m a jor together with Na nka i University. The rise of the m a jor in Sha ngha i University m 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 ent of m useology a t tha t tim e, a nd form ed its own school-running cha ra cteristics, which pla yed a n im porta nt role in prom oting the educa tion of m useology in China.

Keywords Sha ngha i University, the history of m useology, higher educa tion

doi: 10.16703/j.cnki.31-2111/n.2019.03.002

梅海涛,段勇.从上海大学看我国当代博物馆学高等教育的兴起[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3):184-187.

* 谨以此文献给上海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创办39 周年暨首届上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招生。

(2019-02-28 收稿,2019-06-05 修回)

作者简介: 梅海涛(1996—),男,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E-m a il: sdm ht123@163.com。

First-Author's Address Sha ngha i University, E-m a il: sdm ht123@163.com

标签:;  ;  ;  

从上海大学看我国当代博物馆学高等教育的兴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