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股份有限公司应付账款审计案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账款论文,股份有限公司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案例背景
T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属于重工业企业,其拥有A和B两家子公司。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背景下,该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于2012年第一次开展各类专项内部审计,填补了监督部门的漏项。由于没有经验可循,内部审计部门在立项和编制方案时做了充分的准备,审计范围确定为T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两个主要控股子公司A和B,并将内部审计的重点确定为该公司往来账款及会计信息真实性审计;通过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充分的现场实施和认真分析复核,出具了内部专项审计报告,反映的审计结果真实可靠,审计评价客观明晰,审计建议切实可行,促进了该公司业务的健康发展,也锻炼了内部审计队伍,提高了监督水平。本文主要阐述T股份有限公司应付账款内部审计案例。
二、审计方法
我们查阅了凭证、账簿、供应商询证函、采购合同、应付票据台账及相关资料,询问仓库保管员入库情况等,以确认应付账款发生记录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在审计过程中通过以下审计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形成的审计意见。
(一)核对
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进行复核,并且与会计报表数、总账数,明细账的合计数进行核对,达到账账、账表相符。
(二)分析性程序
1.对本期期未应付账款余额与上期期末余额进行比较。
2.分析、复核各应付账款明细账账户余额的增减及本期发生额变动情况,确定重点审计的账户。
3.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要求相关部门做出解释,判断企业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
4.应付账款对存货,主营业务成本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对比分析,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评价应付账款整体合理性。
5.了解应付账款惯例以及收回货物的平均天数,并分析应付账款的账龄;查明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的应付账款不符合应付账款性质,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法再支付。
(三)函证
进行函证时,选择较大金额的债权人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的供应商的债权人作为函证对象,并且对函证的过程进行控制,要求债权人直接回函。对未回函的,应再次函证。经过多次函证仍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采用替代审计程序。比如:可以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其是否已支付,同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
(四)查找未入账账款
为了防止企业低估负债,应检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漏记应付账款行为,例如:结合存货的监盘,检查被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货到单未到”即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注意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五)检查是否存在借方金额
若检查后,应付账款存在借方余额,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企业作重分类调整。
(六)检查是否存在长期挂账
若检查后,发现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应查明原因,对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是否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项目,相关依据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七)检查披露是否恰当
一般来说,“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三、审计发现的问题
审计过程中财务部反映供应商回函未区分T公司和A子公司金额,故本次审计母公司、A子公司的应付账款金额合并进行对账。
在对T公司、A和B子公司的审计中,发现了若干问题,以下对三者的应付账款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一)T公司
1.相关部门对预付账款疏于管理
经抽查,截止审计日,设备部和采购供应部,均存在超过一年,甚至已达两年的未开票的预付账款,存在因供应商未开增票导致未能抵扣进项税额的资金风险。
2.相关部门对采购货物疏于管理
审计过程中发现有的请购单日期与采购订单日期不一致,采购订单上无单价、金额;截止到审计日,ERP系统请购单未关闭、采购订单未审核。经核实,设备部设备、备件的请购与采购工作均由设备部承担,且不办理入库手续,无人跟催供应商开票,导致预付账款货物是否到货无法核实;并且还存在销售部在无采购计划的情况下,通知采购供应部采购,导致到货后长期闲置,设备部购入设备、备件未能有效管控。
3.会计科目串户
存在应计入会计科目“应付账款”,财务错误计入会计科目“应收账款”,截止审计日未进行账务调整。
4.未能核实费用发生真实性
经对2012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设备维修费进行抽查,抽查设备维修费30万元,凭证后均未附车间维修报告书,未能核实设备维修费的真实性。
(二)A公司
1.询证金额与账载金额存在不符
截止审计日,根据供应商发来的询证函汇总合计,70%的供应商询证金额与我公司账载金额不符,不符金额为60万元,占此次对账账载金额约14%。
2.预付账款供应商长期未开具发票
经抽查,截止审计日,设备部和采购供应部,均存在超过一年,甚至已达两年的未开票的应付账款,并且存在供应商未开增票导致未能抵扣进项税额的资金风险。
3.采购退货环节存在漏洞
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采购员未及时制作不合格品采购退货单;U8系统未记录不合格物料退回供应商返工的现象。
4.存在重复付款风险
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供应商串户,截止审计日财务未进行账务调整;付款单位与发票开具单位不一致的现象。如有的付款凭证中付款单位与发票开具单位不符。经核实,两家公司存在受托代理与委托代理的关系,截止审计日,实际已支付的“应付账款”科目还存在余额,导致重复付款的风险。
5.内部审核存在漏洞,财务中心未能效地监管
根据审计结果发现采购环节的内部审核存在漏洞,如采购增票货物名称、规格型号与入库单货物名称不一致;增票供应商名称与入库单供应商名称不符;采购订单、到货单单价和金额与采购发票、入库单单价和金额不符;入库单上发票号码与凭证后实附发票不一致。
(三)B公司
1.询证金额与账载金额不符
截止审计日,根据供应商发来的询证函,70%的供应商询证金额与我公司账载金额不符,不符金额占此次对账账载金额12%。
2.内部审核存在漏洞,财务未能有效地监管
审计发现B公司采购环节中财务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管作用,如存在采购入库单单价错误,存在采购供应部随意调整入库金额的现象;增票上货物名称、数量、单价与入库单不一致
3.供应商串户,存在重复付款风险
审计过程中发现B公司也存在和A公司类似的供应商串户问题,可见重复付款风险具有普遍性,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4.合同签订不规范、保管不当,存在法律风险
合同签订不规范、保管不当体现在合同编号重号;合同金额大小写不符;合同金额与合同清单金额不符;合同上合同编号错误;合同清单上合同编号错误;合同保管工作失职。本次审计抽查采购供应部2012年1月~6月600份采购合同,发现80份合同缺失,占此次抽查合同约13%,重要资料保管不善。
5.同一物料不同供应商采购单价相差较大
部分存货存在不同的供应商购入单价差别较大,经核实,不同供应商采购单价差距较大是由于公司按实际单重计算单价的物料,而同一物料因不同供应商单重相差较大造成。
6.部分供应商未按要求提供法人委托书
截止审计日,抽查60家合格供应商中,除19家供应商联系人为法定代表人、9家供应商已无业务往来,未开具法人委托书外,有4家供应商没有开具法人委托书,占全部抽查供应商约7%。
四、审计评价
公司总体情况较好,审计结果表明,B子公司的应付账款审计情况相对较差,母子公司采购环节存在漏洞,需要及时解决上述发现的问题,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T公司、A子公司、B子公司在采购的各个环节、预付账款的管理及内部审核上均存在问题,归根结底,需要提高各个环节内部控制的水平,财务中心、采购供应部及设备部需要对其职责范围内的薄弱的环节引起足够重视。综上所述,T公司及其A、B公司对预付账款疏于管理,存在资金风险;没有严把采购业务的内部审核关,财务监督力度不够;存在会计科目串户现象,可能导致重复付账;合同编制、签订、保管不当,存在法律风险;对供应商应加强管理,要求其开具法人委托书;相关凭证不够完整,不能确保设备维修费用的真实性;财务中心、采购供应部及设备部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五、审计建议
(一)加强预付账款管理,避免资金风险
财务中心、采购供应部、设备部对年限较长的预付账款要及时跟进,发现,分析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对供应商不开具增票,导致未能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避免资金风险。
(二)对采购供应部的改进建议
公司可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及其他相关规定,切实加强合同等重要资料保管,规范签订合同,明确合同管理责任,制定管理责任奖惩机制避免给公司带来法律风险,造成经济损失;加强货物退回供应商返工、退货管理,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建立完善的台账,使得业务流程有迹可循,真实反映公司的应付账款信息;母子公司的合同管理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合同签约人资格证明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必须要求联系人为非法定代表人的供应商提供法人委托书,联系人为法定代表人的供商提供加盖公章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在没有第三方公证情况下,还应取得对方合同单位收到我方法人证明资料(或授权委托人证明资料)的收取证明一并归档保存,以防范法律风险;完善公司采购台账,利用采购信息系统保证采购发票、入库单、付款凭证的一致性。
(三)对财务中心的改进建议
财务中心应严格执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规定,认真审核采购发票、入库单、付款凭证的一致性等;加强内部稽核,杜绝供应商串户、会计科目串户,保证应付账款金额准确、完整,避免资金风险;加强应付账款对账工作,以合理保证应付账款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
(四)对设备部的改进建议
设备部设备、备件的请购与采购工作不能均由设备部承担,不相容职责应分离,请购、采购与入库需要由不同的职能部门负责,存货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取得供应商开票;设备部设备维修费必须附车间维修报告书,且经车间人员进行确认,以确保费用发生的真实性。
(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财务中心、采购供应部、设备部人员应具备胜任能力,并熟悉业务处理程序,精通相关企业的规章制度,应定期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知识不断更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六、结束语
审计结果表明,T公司及A、B子公司的应付账款管理基本是规范的,相关管理制度也比较健全,主要问题是部分管理要求在执行上有偏差、部分相关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缺少法律意识、资金风险意识。审计小组根据审计结果提交了内部审计报告,受到了公司高层的高度重视,批示存在问题的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整改、按时完善。目前公司针对此次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完善《应付账款管理办法》并已经发布执行,除个别问题因客观原因有待完善外,其他审计问题都得到有效整改落实。本次应付账款专项审计着实为T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进一步做好应付账款规范化管理,减低资金风险和法律风险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进一步提高了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监督水平,为企业组织价值增值作出重要贡献。
标签:应付账款论文; 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采购合同论文; 合同管理论文; 供应商审核论文; 合同风险论文; 采购公司论文; 发票号码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预付账款论文; 财会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供应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