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班子不团结现象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班子论文,透视论文,团结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这是我党从反复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郑重地指出:“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首先是党的团结,全党各级组织都要加强团结……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维护和加强这种团结,我们的事业就会战无不胜。”
目前,领导班子团结状况,从总体上看是好的。但是,毋庸讳言,仍然有一些领导班子内部闹不团结,它干扰和贻误我们的工作,是党的事业成功的大敌,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二)
在加强领导班子团结协调的过程中,首先有必要认清“内耗”形成的原因,及时提出协调解决的对策。现实生活中领导班子的内耗,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种: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不是以同志相待,而是视若仇人,不是以积极的态度解决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加重矛盾。
第二种:共事不同心,互相戒备,疑神疑鬼。个人出了问题往往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猜疑别人做手脚,嘴上不说,心里面“记小账”,找机会放“冷枪”。
第三种:有些班子成员表面上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而事后不是积极组织部署贯彻实施既定的方案,而是设置障碍,给本单位工作出难题。
第四种:有的班子成员心胸狭窄,自以为是;有的争当主角,不愿当配角。
第五种:拉帮结伙搞宗派。你在谋事,他在谋人。在部属之间搞小圈子,在领导班子内部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甚至挟嫌报复。
第六种:有的成员搞自由主义。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甚至把班子的决议、讨论详情随意向外扩散,严重违反组织原则。
导致班子不团结的原因固然不少,但笔者认为它的主要症结有以下几种:
一是领导班子结构设计不合理和班子成员组合不科学。所谓领导班子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领导班子成员缺乏严格的、科学的职能分工,不具备灵敏高效的网络化联系和运行机制,这就会造成相互扯皮、“撞车”、“踢皮球”,再加上主要领导者的官僚主义,就会使办事效率低下。所谓班子成员组合不科学,是指班子成员在知识、能力、经验、气质、性格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差异。没有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人才群体结构。
二是“班子”缺乏民主。一个班子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就看“班长”如何去带。有的“班长”对民主集中制原则把握较好,善于发扬民主,充分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察纳雅言,集思广益,班子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团结有力。而有的“班长”却容不下别人半点不同意见,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无论是重大决策还是干部任免都由他个人说了算。更有甚者,有的对班子其他成员的分工也放心不下,干脆自己“亲自”出马,“一杆子插到底”。致使其他成员有职无权,回报的只是消极怠工、怨气弥漫,
三是唯“政绩”,而不顾大局,工作不能相互支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论是以后的升降,还是群众的褒贬,“政绩”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尺码,有的领导为片面追求自我“政绩”,让自己分管的工作异军突起,让别人刮目相看,时时处处强调自己的条条块块的重要性,要求多来一些倾斜,争出台政策、争资金投入、争人力物力,似乎看谁的“刀子快”,不争个谁重谁轻谁高谁低不罢休。
四是分工不尽合理,心理难以平衡。党的工作涉及各个方面,尽管这里的工作虽有轻有重,有难有易,甚至也有“肥”有“瘦”,但都需要具体的领导去分管、去工作。若是以党的事业为重,就会服从分工、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反之就会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稍不如意,便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五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工作上有不同的意见或争议是正常现象。即使有时发生争执,甚至是小摩擦也在所难免。但是,有的班子成员想问题,办事情,往往以个人的得失为转移,从个人的恩怨出发,勾心斗角、喋喋不休,“内战”不断。
六是动机不纯,争名夺利。少数班子的个别成员,忘记了党的宗旨,淡化了公仆意识,把权力当做个人发财的资本,摆不正自己的位子、以权谋私,争名夺利,以虚代实,弄虚作假,事无真事,话无实话,阳奉阴违,拉帮结派,捕风捉影,拨弄是非,蛊惑人心,扰乱阵营。这种人实属害群之马,是班子团结的大敌。
七是逆反心理。因对其他领导成员有意见,或对上级有看法,对事情总是习惯于从对立面的立场去看,意气用事,易发无名之火,用主观的标准来论事非,断曲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有的人自己不干,专门捣乱,求全责备,评头论足,否定别人,拔高自己。
八是党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不够。由于缺乏经常性的交心,缺乏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缺乏党内外民主监督,再加上少数上级组织对下级班子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处理不妥,使得少数班子内部的一些不稳定苗头,“聚沙成塔”,积怨成仇,“按下葫芦浮起瓢”。既害了一些干部本人,也损害了党的形象与声誉。
(三)
当前,少数领导班子存在的不团结现象,也正是少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不高、党性不强的表现,对它的危害性切不可小觑。团结问题,直接影响着领导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化程度和外部功能的有效发挥程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团结出战斗力,是班子建设的主旋律。要增强领导班子团结,形成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可概括出以下七条:
一、强烈的事业心是班子团结的前提。德同而相聚,志同而道合。作为领导班子成员都要有共同的政治信仰,共同的目标追求。从宏观上讲,大家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基础,都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微观上讲,大家都应以本单位、本部门的经济发展目标、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等为中心,同心同德,携手前进。这些具体的目标,是激励班子成员为实现党的总目标而奋斗的根据。领导班子成员的这种共同信念、共同追求,为形成团结的集体奠定了基础。共同信念使大家心心相印,共同的追求使大家并肩战斗。因此,加强班子团结,必须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班子成员一心扑在事业上,真抓实干,才能树立起共同的责任意识,才能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合力,工作中配合默契。
二、素质是团结的基础。领导班子成员素质的高低、整体结构优化与否,对于班子团结协调和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为此,在组建班子时,一定要考虑班子成员整体素质的搭配。一要具备合理的智能结构,不仅要使每一名班子成员的智能水平都与其在班子中的地位、作用相适应,而且重点是要把不同智能特点和不同智能优势的人合理组合,达到专业交叉,能力互补,使其产生组合效应,从而提高班子的融合度和整体效能。二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结构。三要配备互补的气质结构。必须考虑到每个人的气质特点,建立合理的气质结构,使之取长补短,互相交融,促进班子的团结。
三、坚持原则是团结的生命。我们讲的团结,是在坚持原则基础上的团结,无原则的合作与无原则的纠纷,异途同归,发展下去,会毁掉一个班子。必须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既要注意解决无原则的纠纷,又要解决无原则的合作;必须加强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要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每个成员要勇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解剖自己与别人,强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组织管理与监督。
四、严格的制度是团结的保证。增强班子团结,不仅要靠个人的政治素质,更要靠健全的制度来规范,靠完善的体制来保证。第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要集中讨论决定,绝不能个人说了算,集体决定的问题,每个成员都要自觉维护执行。第二,要严格民主生活会制度,要开好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不能把民主生活会开成“工作会”。第三,要健全干部评议考核制度,使班子成员在群众的监督下行使职权。
五、深厚的感情是团结的纽带。“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但是,建立深厚的感情要防止三个误区:一是防止“拉帮结派”的误区;二是防止“哥们义气”的误区;三是防止“酒肉朋友”的误区。感情必须建立在共同事业和共同追求的基础上,它产生于并肩战斗、风雨同舟的实践中,来自相互间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
六、科学的方法是班子团结的诀窍。方法正确与否对班子团结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个成员在处理班子内部矛盾时,讲究艺术,注意方法。首先,要顾全大局,密切配合。既要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又要积极配合其他成员的工作,不相互拆台。其次,要根据班子成员的不同特点,掌握化解矛盾的科学方法。
七、上级组织的及时帮助是增强班子团结的可靠保障。上级组织对下级领导班子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帮助解决,不能回避矛盾。既要以教育为主,又要以纪律做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