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以资金为龙头的企业财务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龙头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资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金问题已成为当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发展的制约因素。据财务决算资料,全省国有工业1994年资产负债率平均达到78.24%, 当年应付利息36.76亿元,是全年实现利润的2倍多;当年销售利润率为4.18%,远远低于1985年11.64%的水平;亏损面近50%, 亏损额高达21.9亿元,为全国各省(市、区)之最。 成都市市属国有工业企业, 1994年与1985年相比,资产总额增长4.9倍,产品产值增长3.28倍, 销售收入增长3.92倍,而负债总额则增长9.38 倍, 所有者权益只增长1 .48倍,资本金利润率由20.79%下降为5.78%。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基础工作不扎实,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扭转亏损的措施不够有力,效果不理想。上述情况如不及时加以研究解决,不仅会严重制约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而且还会给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表面看是物资流动过程,实质是资金运作过程,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则是资金运作质量的反映。企业通过投入产出,并实现产出大于投入而获得经济效益,以此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而投入产出的全过程,无不通过资金反映出来,形成资金的营运过程。抓住了资金这个龙头,就能把企业的以投入产出为核心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合理地组织起来,把企业职工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必须以资金为龙头,切实强化企业财务管理,这既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又是企业摆脱当前困境,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现实选择,也是加快全省经济发展,增强地方财政实力的必由之路。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企业领导要从战略高度上真正把以资金为龙头的财务管理摆上企业管理的中心位置。
一是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的观念。在商品经济的运行中,资金的投入效果是经济效益的集中表现。企业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就是通过筹集和使用资金,取得生产经营活动的最佳效果。强化以资金为龙头的财务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二是明确认识市场是衡量企业效益包括资金效益的唯一标准。企业生产商品的销售与价格形成要依赖市场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要由市场来导向;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优劣、兴衰、存亡的评价要由市场来确定。以资金为龙头、财务管理为中心强化企业管理,就是要以市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来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三是抓改革才是解决企业资金筹集使用效果低下的基本途径。应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着重研究解决企业筹资方式,确定企业经营者在资金运用上的责权关系,真正改变“以包代管、权责脱节”的现象。要以市场为标准,改革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财务决策管理的战略地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资金管理为龙头,以日常管理为基础,以成本否决为手段,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特殊作用。
(二)完善企业内部资金运行机制,集中财权,强化管理,加速资金周转。
一是流动资金实行集中控管和分工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部门根据企业效益、收入、成本等既定目标编制资金来源与运用计划,并按资金归口管理部门切块下达,包干使用,超过不补,奖惩挂钩。财务部门加强日常监控、分析、考核。
二是按月编制资金调度计划,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财务部门按月根据企业产供销和其他用款需要,分清轻重缓急,经过综合平衡,编制月度财务收支和资金调度计划,经厂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资金审批权必须集中,实行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副厂长“一支笔”审批。
三是强化内部结算中心作用,资金实行有偿占用。企业所属独立核算单位的对外收支,都应通过结算中心,由企业财务部门审查,重大的还应经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副厂长审批,严格控制或取缔二级单位在银行单独开户。
四是坚持“以销定产”和有计划购储原材料,切实减少产成品和原材料的积压。财务部门要配合供应部门制定主要物资采购价格目录,超出价格控制标准或无增值税专用发票者不予报帐;配合供应部门与外厂签订合约按通知送货,尽量减少库存。对现已积压的产成品和原材料应开展促销和清仓利库,修旧利废等活动,变“死物”为“活钱”,并制订鼓励政策,使国家、企业、职工都受益,推动这一活动的持久开展。
五是加强销售收入管理。实行由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负责回收货款的制度,年终对销售实绩与货款回收进行综合考核、综合奖惩。对销售收入的确认,应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原则,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物权的转移,二是收到货款或取得索取货款的确实保证(商业票据或银行票据),才能视为销售实现。
六是避免和减少资金投入的盲目性。凡大宗原料资金和资本性投入,一定要严把投入关,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可行性论证及效益评估预测,切实避免因决策失误带来损失。
七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分级归口管理,财务处、设备处、使用单位三结合协调负责,以财务处为主的管理制度,并进一步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与岗位责任制挂钩。设备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变卖、转让,必须经财务部门同意,其他部门均无权处理。
八是建立企业自补流动资本的机制。(1)认真执行国家规定, 在依法缴纳所得税之后,提取盈余公积金之前,将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一般应达到25%),用来补充企业流动资本。对因价格体系不合理或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经济效益较低的企业,建议有关部门在一定期限内减按27%或18%的税率计征所得税,使其有较多的税后利润补充流动资本。(2)企业按“两则”规定在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 应优先用于生产经营周转,在保证足够的流动资本的情况下,再用于其他用途。(3 )企业在清产核资中因资产重估增值所增提的折旧和对机器设备加速折旧所增提的部分,应主要用于生产经营资金。(4 )新建企业或老企业新建扩建项目,必须按规定将所需铺底流动资金列入工程概算,不能给投产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留下资金缺口。(5 )建议选择若干国有企业试点,将因物价上涨而形成的“价格增益”全数从利润中扣除,用以增加企业流动资本,补充库存实物量。
(三)国家要加强对企业资金的宏观调控,分期分批解决国有企业资金的历史遗留问题。
一是建立国家对国有企业拨补流动资本的制度。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应当相应增大资本金。鉴于目前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高,经济实力有限,除了企业自身应当增补资金外,国家也应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拨补一部分。目前在部分试点地区和试点企业中实行的拨补办法,是按企业实缴所得税的一定比例,由财政拨给企业,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本。这种办法从表现看对财政收入有一定影响,但由于是按实缴所得税的一定比例拨补,有利于鼓励企业多创利润多缴所得税,从长远来看,财政收入很可能是增加的。按现行分税制,企业所得税属地方财政收入,各地可按本地实际情况逐步推行这一办法。
二是实事求是地逐步解决国有企业资金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个问题的成因比较复杂,负债也比较沉重,单靠企业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的。国家应根据问题产生时的历史背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这一基本点出发,适当放宽政策,分批分期加以解决。
——企业因“拨改贷”形成的向银行的借款余款:(1 )如确实由于政府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可实行“贷改拨”,将债务转为国家投资,相应增加企业资本金。(2 )由于政府行为造成的“拉郎配”而使兼并方负债沉重,步履维艰,可同意“离婚”,将债务分离出来回归被兼并方,还其本来面目。(3 )选择若干股份制企业进行“银企一家”试点,将企业对银行的债务转为银行对企业的投资,由银行参股经营,分享盈利。(4)有些企业的银行债务,可结合国有企业资产重组, 转由兼并这些企业的优势企业或企业集团承担。(5)有条件的企业, 可通过吸收利用外资或社会资金,增加新的投入,用投入偿还债务。(6 )对一些目前经营效益差、无力承担巨额利息负担的企业,经银行和有关部门审查后,可在一定时期内(比如两三年)实行挂帐停息,待企业休养生息,效益好转后,再恢复付息和还本。
——企业的隐亏:(1)凡实施“两则”以前发生的隐亏, 应通过清产核资认真加以核实,经企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税部门批准,分三年摊入成本;三年内仍无法自行消化的企业潜亏,经同级财政、国资等部门审核批准,按盈余公积、资本公积的顺序依法进行冲销,不够部分冲销实收资本。(2)凡实施“两则”以后形成的隐亏, 应严格按“两则”规定,列入当期损益,相应减少企业利润。
——企业在各轮承包中欠交财政的承包利润和能交基金、预算调节基金,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转为国家资本金,或报经财政部审批予以豁免,由企业用于补充生产经营资金。
——企业尚未处理的历年财产损失,应在清产核资、认真核实的基础上,经财政、国资等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分年摊入营业外支出,相应冲减当年利润。
三是强化银行结算纪律,全面推行商业汇票或托收承付结算方式,防止或减少新的“三角债”。
四是对部分困难企业的技改贷款采取财政贴息或银行减息的办法。在企业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加大折旧率、恢复大修理基金等办法用于技改。
(四)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和责任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
一是制定成本目标,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的确定,可采取以下简便公式:目标销售成本=目标销售收入-目标销售税金-目标销售利润。全厂目标销售成本确定后,应先分解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项,然后再分解到有关科室和车间,纳入承包体系考核、奖惩,并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
二是推行责任成本核算,建立产品成本核算和责任成本核算相结合的二元成本核算制。即将企业同一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分别进行归集,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个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其基本做法是:产品成本按标准成本进行归集和计算,在现有成本核算帐户基础上增设一系列成本差异帐户来归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根据成本差异帐户提供的数据考评各责任单位成本责任的履行情况;根据成本差异帐户和产品成本核算帐户的数据计算产品实际成本。
三是有条件的企业可在内部实行模拟市场核算。即对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半成品和产成品,均以市场价为标尺,核算出内部成本和利润,对分厂、车间和班组进行考核,并按照内部测算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与劳动报酬挂钩,促使职工增强市场观念,促进经营机制的转变,以提高经济效益。
(五)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建设,建立健全与责任制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一是要对全厂广大职工进行市场经济的教育。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成本意识、危机意识,增强“当家理财”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地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深入持久地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努力降低成本,广开财源渠道,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要抓紧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把财务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明确企业领导、财务部门、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责,明确企业内部各项财务关系,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更好地规范投资者、经营者和企业职工的关系和行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是要大力支持财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教育、鼓励和支持财会人员严格管理,依法秉公办事,敢于同损害国家利益、企业利益的行为作斗争。企业领导人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政策和有关制度,勤俭治厂,廉洁自律,为全厂职工作出榜样。
四是要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充实财会力量,保持财会队伍的相对稳定。企业内部各级财会人员,建议由厂部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调动、奖惩,以利于他们认真履行国家法律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五是建立决策正确奖励制和决策失误责任制。对决策正确因而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效益的决策人员应给予必要的经济奖励;对提出合理建议被领导人决策时采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也应给予必要的奖励。凡决策者由于主观、官僚主义、违背现代企业经营原则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企业财产重大损失者,应承担必要的经济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应承担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企业负责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可行性论证的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任,给领导提供不正确的决策依据者,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六是企业要建立内部审计和民主财务监督制度。企业的财务情况,每年或每半年应向全体职工或职工代表会议提出报告,接受群众监督。企业上报的财务报表,应先经内部审计部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