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初中生道德素质调查_初中生论文

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初中生道德素质调查_初中生论文

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初中生品德状况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生论文,品德论文,发达地区论文,状况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010(2007)06-0038-04

为了解当前我国初中生品德现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东南沿海地区儿童少年品德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对广东、福建、浙江三省经济—社会发达城市的初中生进行了深入调查。

我们把品德界定为个体按照一定社会的道德、政治、思想、法纪等社会意识和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1]我们借鉴了一些国际组织和知名学者的有关论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亚太地区网络提出的12个核心价值观和5个工具价值观[2]132-135、班华教授关于现代德育目标与内容的观点[2]141-143,确定了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国际意识、环境意识、法制和纪律意识、人生态度、科技意识、学习态度、金钱观念、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家庭生活观念等维度,设计了48个基本题目,采用四个等级的评分标准,根据答案的正确程度从低到高以1、2、3、4计分。

我们借鉴了目前美国教育研究中盛行的三角互证法,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与学生本人及其班主任、家长的个别访谈、集体座谈,还收集了一些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评语、班级日志、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总结。为了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聘请了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专家参与或指导研究,并参考了近期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

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被试。两次预测在广东、浙江的5所中学进行。正式问卷调查在广东的广州、中山、深圳、湛江,福建的福州、泉州、厦门,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15个经济—社会发达城市的16所初中进行。每个年级随机选取一个班级,回收有效问卷2408份,回收率都在95%以上,其中6所中学达到100%。被试的背景资料如下:按性别分,男生占51.2%,女生占48.6%,未填性别的占0.2%;按年级分,初一学生为875人,占36.4%,初二学生921人,占38.2%,初三学生为612人,占25.4%;按家庭居住地分,中心城区的占17.1%,一般城区的占33.5%,郊区的占4.9%,乡镇的占35.7%,新开发区的占8.4%;学校按所在位置分,城区有9所,郊区有3所,乡镇有4所。

一、初中生品德基本状况概述

(一)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国家和社会问题,历来是青少年思想道德考查的重要领域。调查显示,八成半的初中生懂得我国航天飞船成功上天的意义,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表示敬仰,近八成初中生关心祖国统一大业,九成多的初中生对于日本官员美化侵略中国的行为表示愤慨。从座谈中可以进一步明确,初中生对我国目前的政治制度持肯定态度。我们认为,当今初中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认知是明确的,情感是鲜明的。他们对领袖的热爱、对侵略的仇恨和对祖国统一的关心、对党中央的拥护,都表明他们具有坚定的国家意识,是可以信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但调查也显示,对本地经济建设新成就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初中生只有四成,两年来给班级或学校提出过三次以上改进工作建议的学生仅有一成稍多。这反映出当今初中生的爱国意识还停留在比较抽象的层面,在关心家乡建设和集体发展上做得不够。x[2]检验表明,在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不同年级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男生高于女生,性别之间达到显著差异。

(二)国际意识

我们通过对重大国际时事的关心程度、对西方价值观的评价及出国留学观等几方面了解当前初中生的国际意识。调查显示,关心美伊战争等国际热点问题的初中生占七成半,乐于接受西方先进价值观的初中生超过九成,这说明多数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思想比较开放。大多数初中生有初中毕业后即到国外读书的想法,但也有部分学生害怕过早出国无法适应生活。另一方面,能够全部写出联合国秘书长姓名、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印度首都、埃及首都4项国际知识的初中生仅占28.6%,写出3个的占12.4%,低于同期小学生调查结果54.2%、50.4%的水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x[2]检验表明,在国际意识上,年级、性别均无显著差异。

(三)环境意识

环境问题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环境意识是反映初中生品德状况的一个方面。九成多的学生关心全球环境问题,能采取措施节约用水,这超乎我们的预料。对于在公共绿化带折枝摘花等行为,大多数学生表示坚决反对,但有超过三成的初中生表示不加理会。x[2]检验表明,在环境意识上,年级、性别均无显著差异。

(四)法制和纪律意识

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在政治上表现为民主,民主的实现需要以法制为基础。调查显示,九成初中生反对“法律是拿来给人做样子的”,九成半初中生主张惩罚腐败分子,这表明大多数初中生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九成半初中生能够遵守学生守则,多数学校纪律情况良好。在与教师座谈中获知,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比较理智,前些年一度横行的打架斗殴、毁坏公物等现象基本不见了。九成初中生同意处罚违反公共卫生条例的人,九成多初中生遵守交通规则,大多数初中生能做到遵纪守法。另外,对于“爸妈打孩子再狠也不犯法”“老师可以打骂违纪的学生”等观点表示反对的初中生分别占69.6%和66.9%,部分初中生能够运用法律同包括父母和老师在内的成年人“论理”。不过,调查也显示,约两成的初中生不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近一成的初中生有违反交通法规行为。这说明少数初中生在社会场所依法办事的能力还比较差。x[2]检验表明,在对法制与纪律的认识上,年级、性别均无显著差异。

(五)人生态度

调查表明,八成初中生赞同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观点,九成半的初中生能以积极态度对待不幸事件。这说明大多数初中生对人生意义和人生道路有正确理解,具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三成半的初中生坚持写日记或周记,能够反思自己的言行,具有较高的道德追求。但也有一成左右的初中生不知道或不赞成“天下为公”的思想。问卷显示,八成半初中生在向社会献爱心活动中表现积极,近九成初中生愿意帮助且帮助过弱者,八成初中生愿意周日到校办墙报。这说明大多数初中生具有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品德。但也有超出一成的初中生不愿意向社会献爱心、不愿意帮助弱者,还有二成初中生不愿意在休息日到校办墙报。在某些学校,初中生自私倾向较明显,有些学生除了学习和个人兴趣外,对与他们目前利益无关的事毫不关心。x[2]检验表明,拥有正确人生态度的初三学生比例最低,初一最高,年级间有极显著差异;女生比例高于男生,性别上有极显著差异。

(六)科技意识和学习态度

调查显示,九成半初中生赞成“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七成半初中生关心世界科技的最新进展,八成半初中生敬仰科学家。这表明多数初中生懂得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科学家在他们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九成多学生有争取好成绩的愿望,但只有不到二成的初中生能坚持认真听讲。五成半初中生一般情况下用心学习,二成多初中生非常愿意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五成半初中生比较愿意做作业。这表明大多数初中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但部分初中生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对学习没兴趣、上课做小动作、作业要么不做要么抄袭。有五成初中生坦言自己最近两年遇到同学六次以上的抄袭和作弊行为。根据座谈所得信息,目前初中生学习有两极分化现象,成绩好的学生非常努力,成绩差的学生则失去学习的信心。x[2]检验表明,初中高年级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学习态度不如低年级学生,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

(七)金钱观念和生活习惯

调查显示,分别有八成左右初中生反对“有了金钱就有一切”“到了小康社会就不必节俭”的观点。超过七成的初中生表示捡到不明来源的巨款会交公,一成半初中生选择交给家长,选择由个人或同伴一起用掉的也有一成半。七成半学生不赞成同学之间经常送礼,九成半学生不赞成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这说明多数学生向往文明的生活方式。但是,调查也显示,二成半初中生认同“到了小康社会就不必节俭”的观点,部分学生思想深处确实存在金钱崇拜思想。目前初中生高消费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初中生衣服和鞋袜稍旧就不愿再穿,文具也争相升级换代;初中生起居无常现象比较普遍,六成半学生节假日睡眠常规被打破。x[2]检验表明,对于金钱持正确态度、拥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初一学生比例最高,初三次之,初二最低,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女生高于男生,性别之间有极显著差异。

(八)人际交往

调查显示,有七成多初中生反对“有用的人才同他保持联系”的观点,在车上能够为孕妇、残疾人让座,有三成半初中生遇到别人无意踩到自己时会善意地提醒对方注意,四成半表示不在意,这表明多数初中生在人际交往中是文明的,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能理智处理;但有一成半的初中生认同影视作品中的污言秽语,还有少数初中生喜欢模仿明星说脏话。近八成初中生对于同学学习成绩超过自己能坦然处之,能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竞争;八成多初中生谢绝同学邀请去玩游戏机、上网吧,其中近四成学生还劝说对方也不要去,这表明大多数初中生能够明辨是非。但是,二成初中生在街上见到昔日老师不愿理睬,四成半初中生有选择地打招呼,只有三成半学生愿意主动打招呼,这使我们看到了部分初中生情感冷漠的一面。x[2]检验表明,在人际交往的文明程度方面,初一到初三呈滑坡之势,但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性别之间有显著差异。

(九)家庭生活观念

九成多初中生懂得家庭环境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了解父母工作的基本情况,在父母生病时能够做饭或订餐。九成多初中生表示赞成“父母养育我非常辛苦,我应该报答他”“父母是生活的引路人,我应该尊重他”“父母也有出错的时候,我应该体谅他”等观点,这表明大多数初中生能够理解和尊重父母。不过,只有五成多初中生经常或总是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四成半的初中生没有或极少向父母汇报自己在校情况。近六成初中生能够正确对待两代人之间的不同意见,但近一成初中生遇此情况时生硬对抗家长,还有三成多学生口服心不服或自行其是,这表明部分初中生同父母的沟通存在一定障碍。四成初中生在校和在家劳动都勤快,近三成半初中生在学校劳动比较勤快,在家就撒娇偷懒。x[2]检验表明,在对家庭生活的正确认识上,从初一到初三呈滑坡趋势,年级之间有极显著差异。

二、初中生品德的时代特征分析

(一)初中生品德发展态势良好,但某些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对照“九五”同类课题调查结果,2004年初中生的各项品德指标均值比1998年都有所提高。比较2004年初中生及其家长的问卷,“在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上”,家长前两位选择的是贡献和索取应当等值、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学生前两位选择的是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贡献应当大于索取;学生在向社会献爱心活动中具有积极倾向的比例高于家长在参与当地公共事务中具有积极倾向的比例,孩子对多数题目的回答优于成人。可以推论,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初中生品德发展态势良好。但调查也发现,现在学生在某些问题上的积极倾向不如1998年,如:二成多初中生不关心国家统一、不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不能认真完成作业,三分之一初中生对于毁坏公共绿化带无动于衷、做家务时偷懒。许多班主任在座谈中反映,现在较多的初中生缺乏远大理想,过于追求生活舒适和学习轻松,过于计较个人眼前利益,还有少数学生非常世故,对老师、同学的态度完全根据需要而定。总之,现在的初中生在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层面仍存在严重问题。

(二)初中生在多数领域品德表现良好,但某些领域的道德水准较低

在近年来有关中小学生品德状况的讨论中,不少人对学生品德采取笼统的肯定或否定态度,但也有一些研究注意到区分学生品德的具体领域。笔者认为,对初中生品德状况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当看到他们品德各项内容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问卷调查表明,初中生各项品德评价指标的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法制和纪律意识、人际交往、国际意识、环境意识、人生态度、科技意识、学习态度、家庭意识、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金钱观念和生活习惯,各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座谈发现,有些初中生讲文明、懂礼貌、关心集体、遵纪守法,但是不爱学习;有些学生在校尊敬老师、与同学相处融洽,可是在家里却不尊重自己的父母;还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表现让我头痛,可是不知为什么老师总表扬他”“孩子各方面不错,但是在学校老受气”。我们认为,当今初中生的公共道德水准较高,主要表现为遵纪守法、讲文明懂礼貌、爱护环境等,但是私德水准较低,主要表现在崇拜金钱、贪图享受、不做家务等方面。

(三)初中生道德认知水平提高,但存在情感淡漠和行为任意现象

按照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青少年的良好品德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完满统一。本次调查中,在法制和纪律意识、人生态度、科技意识和学习态度、金钱观念和生活习惯四项指标中共有认知方面的题目6个,均值为3.37,九成多初中生反对“法律是拿来给人做样子的”,接近八成的初中生赞成孙中山提倡的“天下为公”,八成初中生不同意“有了金钱就有一切”,这可以看出初中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较高。在上述四个指标中共有情感方面的题目8个,均值仅为2.82。“当你在街上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弱者时”,近九成的初中生表示乐意帮助,但有超出一成的初中生不愿意帮助。还有近二成初中生不愿意在休息日到校办墙报。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超过二成的初中生不愿意做。不关心和不太关心世界科学技术新进展的初中生接近二成半。在上述四个指标中共有行为方面的题目10个,均值为3.16,比认知方面的均值低了0.21。学生道德的认知得分与情感得分、道德认知得分与行为得分、道德情感得分与行为得分,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可见,现在多数初中生的品德发展受到情感淡漠的影响,“知道”却不愿“做到”,道德认知没有转化为道德行为,部分初中生的许多行为没有受到正确道德观念的支配。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东南沿海地区儿童少年品德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DEB010557)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07-01-06

标签:;  

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初中生道德素质调查_初中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