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庭训练中的“宠坏灾难”_家训论文

古代家庭训练中的“宠坏灾难”_家训论文

古代家训中的三大警醒之“溺爱之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训论文,三大论文,溺爱论文,之祸论文,古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家庭实录

5岁的程程和爸爸“对弈”,刚学围棋没多久的她自不是“久经沙场”的爸爸的对手,不一会儿便败下阵来。从来都是听惯了表扬的程程将棋子狠狠扔在地上:“臭爸爸,不和你玩!我要去和爷爷玩!”

“你呀,真是输不起的小赖皮!”爸爸不以为意地走向程程,想要“讨好”生气的小宝贝。

“走开,我不要和你玩!”“小公主”小手一挥,正好打在爸爸脸上。这下,程程也有些愣住了。就在这时,爷爷奶奶两大“救兵”突然出现,对着程程爸爸就是一阵指责:“你呀,这么大个人了,就不会让着点孩子嘛,让程程这么不开心!”爷爷奶奶心疼地看着小程程,并迅速带她离开“作案现场”:“程程不要不开心,爷爷陪你玩!”

古代家训警醒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颜氏家训》

北宋时期的颜之推这样告诉我们:“我所见到的一些父母,对孩子只是一味地溺爱而不教育。对于孩子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更是不加管制、过于放纵,该批评的时候反而夸奖,该训斥的时候反而大笑。等到孩子懂事之时,就会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如此。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时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

关于溺爱,“家训”在关注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答罚。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从古代家训警醒当今教育

如果程程的爷爷奶奶,甚或是爸爸看到“宜诫翻奖,应诃反笑”八个字,会不会想起自己的“护短”行为呢?当程程将那颗棋子狠狠扔在地上的时候,爸爸是不是就应该“诫”、应该“诃”了呢?他是不是应该告诉程程:“胜负乃兵家常事,爸爸赢你,是因为爸爸平时练习得多,程程多练习,将来也可以赢过爸爸!”可是程程爸爸的选择却是“不以为意”和“讨好”。在应该对程程扔围棋的不当行为“叫停”、教育的当下,程程爸爸却“应诃反笑”。而程程的爷爷奶奶对程程的“解救”则将“溺爱戏码”上演到白热化。本来程程已有悔意,对于“误打”爸爸,她已是愣住不知所措,很显然,程程也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但爷爷奶奶一来,瞬间“驱走”了程程的“负罪感”:原来是爸爸不好,爸爸应该让着我的!这不正是“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这八个字最典型的写照吗!

爱孩子的心,古今如一,但如果我们的爱不够理智,我们的爱太多太满,孩子的未来会怎样呢?颜之推这样向我们描述“溺爱之祸”:“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无独有偶,法国教育家卢梭也作了这样的“预言”:“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听听那千百年前的声音吧,下次如果再因为那“满溢的爱”而想“宜诫翻奖,应诃反笑”之时,请记住那句警醒“骄慢已习……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即使很难,为了孩子的未来,也请收起一些不必要的“溺爱”吧!

警醒过后,我们怎么做

1.爱的同时,多一份理性。

有一天,森林里突然出现了枪声,吓散了往来的飞鸟,乌鸦妈妈因此与孩子失散。看到猎人的猎枪,乌鸦妈妈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于是勇敢地上前请求猎人不要射杀它的孩子。乌鸦妈妈告诉猎人:“我的孩子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鸟,它除了羽毛光泽外,又有一口好嗓子。”猎人想到天下父母心,便一口答应了乌鸦妈妈。

于是猎人看到了五彩缤纷的鸟,认为这应该是乌鸦的孩子,便放下了猎枪;看到了枝头发出美妙叫声的鸟,他想这应该也是乌鸦的孩子吧!

正当他要转身之际,突然闪过一团黑物,同时发出了嘎嘎的怪叫声,于是猎人一枪就将它射到地上。这时,乌鸦妈妈伤心欲绝地飞向孩子,并对猎人说:“你不是答应过不射杀我的孩子吗?”

满脸疑惑的猎人对着乌鸦妈妈说:“我是答应你不杀你最美丽的孩子,可是这只鸟这么丑,怎么是你的孩子呢?”

这是《百喻经》里的一则小故事,读来让身为家长的我们感慨万千,“我的孩子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鸟”,我们也许很少将这样的“爱”公之于众,但内心里总是这般爱着孩子,一见到自己的孩子便觉万般可爱。但我们能不能更为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的“短板”与“长处”,“羽毛光泽”“有一口好嗓子”也不是判断“最漂亮的鸟”的绝对标准。如果当时乌鸦妈妈能理性地认识到“我的孩子有点黑”“他的嗓音有点低,但也是唱爵士的好料子,我正准备好好培养他呢!”这样理性地看待孩子,并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给予爱、给予培养是不是更好呢?

2.爱孩子,也让孩子懂得爱。

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中有这样一幅画:一条煮熟的黄鳝头尾弯成弓形,只将腹部挺立在水面之上。切开一看,腹中充满鱼子。

它,只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即使自己的生命消失,也要护住孩子。父母对子女的爱到了极致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动物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情感细腻思维复杂的人类了。做父母的含辛茹苦,自不觉苦,反而甘之如饴。这一切都令人敬佩和感动。可是感动之余更多的是辛酸:父母的牺牲,“鱼子”究竟知不知?

所以,我们可不可以不要“白白付出”,我们可不可以要求“回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但你是不是在接受爱的同时也要付出爱,去爱你周围的人呢?就像爸爸妈妈爱你那样!”如果我们从不要求孩子的“回报”而只是一味付出,那这种爱就是单向的,孩子也会觉得对爱的接受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下一次,如果你不巧有点感冒,请“适当示弱”吧,给孩子一个小小的机会学会爱、表达爱,让他为你送上一杯温水,让他懂得:原来,付出也很美好。

标签:;  ;  ;  ;  ;  

古代家庭训练中的“宠坏灾难”_家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