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昊(通榆县明德小学校 吉林 通榆 1372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1-0045-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以及“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烙上深深印记。学校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应进一步落实明理厚德、传承文化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榆县明德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立足形成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整合,对学校育人目标起支撑的、适应学校办学方向、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结构。学校依据“明德树人,人人生长”的办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生长,全力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漫长求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被教育部和国台办评为“全国经典诗文诵读之最佳明德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诵读美文 学做真人》被吉林省教育学会评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在开展校本课程建设之初,我校先后在低、中、高年级依次开设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课,但仅停留在语文教师兼课和根据《课程开发方案》编写讲义阶段,讲义内容由语文教师依据本班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对教材进行古诗文方面的适当补充,并未形成鲜明的特色课程。两年后,我们却欣喜的看到校园内人人诵经典、学礼仪、诚言行、重操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位卑莫能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已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中,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人生成长中不竭的重要资源。
两年前,在全国明德学校“全人教育”理念和教育部、国家语委倡导中华经典诵读的推动下,我们感到把《中华经典诵读》做为特色校本课程来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校本”之“本”乃实践也,此课程来源于教学实践,又顺应时代号召。据此,我校先后制订了《诵读美文学做真人课程标准》,编印了每年级一册的校本教材《诵读美文 学做真人》。
这套教材的突出特点是从人文、自然、国学等五个方面向学生呈现了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弟子规、楹联以及民间故事等中华经典为核心并精心选编了少量国内外和现当代著名作家的传世之作;把东北二人转和当地作家、诗人讴歌生活、赞美家乡的诗篇做为“地方篇”融入其中;各年级教材内容难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
这套校本教材进入课堂后,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掀起了诵读经典的新高潮。为了让广大师生把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与国家、地方课程等同起来,我校在教学实施和学业评价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安排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任教校本课程,每班每周一课时,教学中,有别于语文中的古诗文学习,秉承“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的教学理念,组织专任教师重点研究校课的结构和方法,初步探索形成了“教读——领读——齐读——自由读——比赛读”五环节诵读模式。语文教师则利用晨读时间和自习课进行巩固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校每学年都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经典诗文诵读擂台赛”“知识大考场”和“读书小能手”等系列活动,让读书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学校还秉承“经典育人”的理念,创新经典诵读方式,与古圣先贤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把经典诵读与阳光体育活动结合,把《弟子规》创编为国学操,把编花篮,丢手帕等游戏中的诵歌谣改为诵古诗;把诵读与艺术教育结合,用舞蹈、情景剧等演绎经典;把诵读与传统节日、纪念日结合,在节日、纪念日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会。我们还定期开展有组织性,有专题性,有针对性的读书月、读书节活动;精心设置班级“流动图书馆”;组织评选“诵读之星”“书香班级”“明德年度读书人物”等。多种举措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校园充盈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读书已经成为师生精神生命的呼吸,成为润泽生命的甘露。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不断修订教材,并开展经典美文诵读的“考段”活动,探索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方式激活、唤醒经典。
论文作者:崔昊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经典论文; 明德论文; 课程论文; 学校论文; 诗文论文; 校本课程论文; 中华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