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渗透技巧论文_张谊珍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渗透技巧论文_张谊珍

张谊珍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教育局 528300

摘 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体现着素质教育的性质和方向,而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因为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教学目标是直接指向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着重增强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国家一向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从小学到大学,思品作为必修课,如此看来,重视程度非比一般。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过分重视知识的灌输,应试能力的训练,往往忽略道德情感的教育和熏陶,或者是采取缺乏艺术性的说教式的教育,导致教育的效果令人失望。

关键词:德育 渗透 技巧

一、充分运用素材,以理明德,以境育情

读书为明理,明理为做人,只有明辨是非、深明大义,才能人格高尚、品德优良、举止文明。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理。粤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系统安排了心理健康、道德规范、法律常识、国情教育等内容,内容丰富多彩,材料紧贴生活,通俗易懂;单元设计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是一套很好的道德教育素材。教材的素材可以理解为书本的理论及对应的探究活动。教科书的理论是经过千锤百炼,语言精辟细致、规范明确、合情合理,是教育理论的精髓所在,只要我们政治老师善于发掘、灵活运用、敢于创新,课本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学习资料。所以,善于利用课本的素材,以理明德、以境育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使德育渗透工作在课堂中无声无息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巧妙设计教学环节,知识情感,自然融入

课本素材就像一首歌曲的歌词,而教学设计就是把这首歌如何演绎的基调,那就需要一个好的指挥家。一首欢快、激昂、抒情的曲调容易引起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之弦,这是一门教学艺术。在现实中,某些政治教师教学设计平淡无奇、毫无生机、教学方式单一、语调平缓、气氛沉闷。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只是一种空洞式的说教,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的知识点,重视考试答题技巧的训练,就如一首平淡的调子,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思想品德课成为应考的摆设,缺失了它应发挥的思想教育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设计要讲科学与艺术,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思考分析教材及学情,有目的地寻找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创建合适的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在情绪中受到感染,心弦被拨动,从而进入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引起情感的体验与共鸣,达理而动情,以情育德,并转化为言行举止,润物无声。

三、积极发掘时政热点,联系生活,心弦共鸣

知道书上的道理,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是德育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教育过程中,讲道理,还要摆事实,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作为思想品德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潜在优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还要积极发掘体现学科特色,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时政新闻,用富有时代特色的语言,透视学生喜闻乐见的热点,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理解实际问题,运用事实论证说明理论,不仅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探究欲望,会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用最新的时政热点取代教材中过时的事例和数据,将“新闻热点”融入课堂,选择时事与教材的最佳结合点,以增强现实感和新鲜感;通过最新时事材料为载体引导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或者引导学生运用教材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时事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心弦共鸣。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要具有政冶敏锐性;要善于收集、整理热点材料,并从理论的高度弄清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时的、得心应手的运用。

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行统一,渗透无处不在

在“信”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行统一。德育教育不应该只是大道理的教育,更应该是让学生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做一个举止文明、阳光正直、善良坚强的人。俗话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一生的资本,在日常教学当中,我很重视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一是仪容仪表端庄大方、规范得体,不能奇装异服、标新立异;二是坐姿自然、端正、精神面貌佳,不弯腰驼背地坐;三是文明用语、尊重他人,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都不会懂得尊重老师,那德育教育根本就是一个口号,什么样的道理都是苍白无力,一纸空文。还有就是专心听讲、善于思考、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与人交往,懂得理解宽容、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等等。德育教育贵在坚持,要逐步地让良好的习惯成自然,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并落实在行动当中。

五、发挥教师“人格魅力”,亲近其师,信任其道

古人道:“亲其师而信其道。”从心理学研究角度来说,学习的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而教育的效果也是两个因素相互作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对自己尊重、喜欢的老师进行的教育是乐于接受并付诸于行动中,而也有的学生对老师正确教育不以为然,甚至产生厌恶、抵触情绪。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老师教育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他心中的地位如何。德育教育是一个说理、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熏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威信对学生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威力,认定教师说的道理都是正确的,即使是批评他的话也是为他着想,并按教师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

论文作者:张谊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渗透技巧论文_张谊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