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创造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社会日新月异。太阳能、机械能、化学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电视机的问世,加速数字计算机与符号转换运用功能机的诞生……所有人类的一切文明景象,都是科学家运用创造思维的结晶。
创造是人类一切活动中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活动,是人类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一种表现。适应这种崭新智力活动的需要,创造教育成为一种最先进的教育。
什么是创造教育?中国创造发明协会副会长张开逊认为,创造教育是根据创造学的原理,有机结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生理学、未来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学和社会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坚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性思维,掌握创造性发现和发明的技法和方法,从而开发人潜在的创造能力。张开逊说,创造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贮存器,而是鼓励学生推陈出新,开辟新的道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思想。他号召教育工作者要“发古人所未发,明今人之未明”。他还在由他创办的育才中学推广创造教育,设立了“育才创造奖金”,发表了创造宣言。在宣言中,他写道:“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先驱者。
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里,在中小学开展创造教育很有必要。省创造学会会长孟天雄说,当今以及今后一段时间是世界大范围“冷战”结束、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已转向人才和劳动力素质的竞争——这种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我国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世界大国,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战略主动地位,非得有一大批活跃于21世纪新科学前沿阵地的高科技人才和一支高素质的善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劳动大军不可。当前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提高人的创造性,就必须从现在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娃娃抓起。益阳市教科所所长向贤铭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基础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向。当前,“应试教育”这股反作用力还很顽固,学校对学生管得太死,卡得太紧,压得太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被压抑,个性特长被限制,创造性几乎被扼杀。另外,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还有缺陷,反映在活动课程的要求还不具体,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明确,又无“本本”可依。改变这一切,只有从教育自身寻找突破口,因而把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实现基础教育近期目标的动力,当是改变这种状况的突破口之一。
从80年代中期起,全国一些省市就率先举起了创造教育的旗帜。沈阳市把课堂动脑的创造发明教育与课外动手的科技小组活动结合起来,对培养青少年创造发明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几年来,沈阳广大中小学生创造发明的科技作品达9000余件。上海和田路小学在学生中推广“缺点列举法”、“联想法”、“专利情报法”等创造技法,该校现完成了具有使用价值的小发明57件,成为全国创造教育的样板学校。我省于1985成立了创造学会,株洲市二中、南县一中、华容一中、靖州一中的创造教育都搞得颇有声色。近年来,长沙市九中异军突起,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作特殊的“希望工程”。学校成立了以科技辅导员为主体的创造教育领导小组,设置了专门的创造教育研究课题组,组建了不少创造活动小组,还聘请了尹长民、何觉民等知名学者为指导顾问。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创造活动。学生获市级以上创造成果11项,教师获创造教育成果4项。记者听了该校教师谭迪鳌上的一堂创造教育课。谭老师要求学生用圆和三角形画出一些自己想象的图形。几分钟后,初中学生们各显神通,有的画出了小娃娃在坐翘翘板,有的画出了“水中太阳”,还有的画出了“马戏团的小丑”、“一个正高兴的小和尚”、“只有一只耳朵的外星人”等,充分体现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
但是,创造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在许多地方,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这项教育还没有起步。如何使创造教育全面整体推进?一些创造教育的专家和中小学教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在继续加大反对片追力度、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关键是要培养一批创造型教师。这批教师,既要能发现和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又要能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要能传递“观念”,制造“机会”;能摆脱固定的教学计划,制订出变通性、适应性计划;能重视和运用扩散性思维,探索创造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开发;能组建创造性班组,开发集体创造性,且具有自我创造性检测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出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对学生施以影响,培养训练学生某种创造性思维能力;要科学设计活动课程中的创造性活动,在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以启发为核心,以学生自知、自思、自创、自理、自评为主线的民主教学方法。教师要自编教材,每周在活动课中增开一节以创造思维和创造个性为主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专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行政,应从经费上保证教师进行创造教育的教研和学生制作模型,让创造教育早日进入中小学课堂。
标签:教育论文;